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7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用一生德行托起医学高峰

——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原组长黄志强(上)

王继荣 罗国金 张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7月29日   05 版)

    弥留之际,黄志强请求放弃治疗,以节省医疗资源,并留下遗嘱:不设灵堂,不挂挽联,不摆花圈,不举行告别仪式,遗体用作解剖,骨灰撒入大海。

    黄志强是我国肝胆外科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原组长。4月24日9时,这位中国“胆道外科之父”因病去世,享年93岁,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肝胆外科事业,离开了他牵挂的万千患者。

    “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外科医生”

    黄志强生于1922年,那时内战连绵、外侵不断。高中毕业时,受当医生的父亲的影响,立志救国的黄志强报考了医学院校。

    黄志强真正对外科产生兴趣,是上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生理实验课,大家拿着手术刀轮流做一些模拟实验。主讲这门课的林丛敏教授医术高超,他鼓励大家:“谁做得最好,谁就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

    轮到黄志强了,他做气管切开术插管时刀法娴熟、技艺精湛,整个实验一气呵成,大大出乎林丛敏的预料。林丛敏兴奋地拉住黄志强说:“你的实验做得不错,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

    老师的鼓励成了黄志强一生的追求。当时,日军大举南下。在湖南衡阳医院实习的黄志强辗转贵州,被分派到遵义县医院工作一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志强得到带教老师虞颂庭的推荐,投奔到当时主持重庆中央医院外科的吴英恺教授门下当住院医生。在吴英恺教授的启发下,他开始了为之奋斗数十年的胆道外科事业。

    儿时的黄志强最大的愿望是当英雄豪杰,可他后来成了医生,拯救了无数生命,一样是英雄之举。

    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黄志强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著作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2项,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2007年,中央军委给黄志强记一等功。

    他不甘心当一个只会开刀的平庸医生

    黄志强不相信世上有天才,他认为,所谓的“天才”就是比别人更勤奋。大学期间,黄志强的每一门课成绩都名列前茅。50年后,我国当代烧伤科泰斗黎鳌教授回忆往事时,对黄志强这个学生印象深刻:“黄志强读书勤奋,不但功课好,身体素质也好,很受教员喜欢。”

    黄志强更善于探索。他不甘心当一个只会开刀的平庸医生,而想做一个在医学上有所创造的开拓者。当时,中国在肝胆方面没有专门的研究,黄志强决定冲击这个盲点。

    在繁重的医疗工作之余,他给自己制定了详尽的研究计划。往往是别人都下班回家了,他还在办公室里埋头研究病历、思考问题。

    “一切科研的可贵之处在于第一步。后来人跟着走,当然容易,但迈出第一步很难。”黄志强后来总结说。

    辛勤的付出终于结出了果实。上世纪50年代末,黄志强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了11篇论文。在1973年巴塞罗那第23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上,黄志强首先全面系统论述了肝胆管结石病,并首先提出原发性肝胆管结石可呈肝内局限性分布,以及高位肝胆管狭窄是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主要病因这两个著名论断。

    临床上,黄志强从肝门胆管癌入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肝门胆管癌在国内的手术切除率不足10%,黄志强调到解放军总医院后首先开展了难度很大的肝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当时已经66岁的黄志强经常奋战在手术台上,随后我国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提高到64%,5年生存率达到15.3%,居国内外先进水平。

    有人称赞他是“天才”,但黄志强很清醒,他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山虽高,没有爬不上的;路虽远,没有走不到的……努力和勤奋是最重要的。”

    “医学领域里应该有中国人自己的东西”

    2000年,78岁的黄志强凭借《肝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与实验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2年,国外又传来好消息,90岁的黄志强院士被授予“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这是授予在国际上为外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专家的最高荣誉。

    黄志强还有一个更响亮的称号——中国“胆道外科之父”。

    上世纪50年代初,在重庆行医的黄志强发现,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很多疾病都没有资料可以查询。受历史、地域、饮食、环境、人种等影响,我国的疾病谱与西方国家的疾病谱存在诸多差异,当时我们的外科教材几乎无一例外来自国外。

    “医学科学领域里,也应该有我们中国自己的东西!”黄志强心中萌生了这样的念头。

    当时,影像诊断技术远没有今天发达,肝内胆管结石病在诊断上较为困难,临床病例多是晚期或再次手术者。为了弄清病因,黄志强经常连续几天几夜守在病床旁。这样的付出让黄志强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临床经验,为他寻找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方法夯实了基础。

    1957年,他首创应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胆管结石病。接受手术的战士肝内有结石,过去做过手术,但还是老犯病。黄志强反复研究了病人的病情,他分析:“胆石就在肝内的某一个部分,如果把这部分肝切掉,是不是就可以解决问题呢?”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肝脏内部因为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血管,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因此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但黄志强认准了自己的判断。手术很成功,结果和他预想的一样。这一术式国内外沿用至今。

    1962年,黄志强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肝胆外科专科,由他提出的关于肝门部胆道外科的一系列独创性的诊疗技术与原则,已成为有关肝胆外科疾病诊断、治疗的指南和规范。

    黄志强还多次代表我国出席世界外科学术大会并在大会作重要学术报告,在国际上奠定了我国肝胆外科学的学术地位。也正因为这些卓越建树,他被同行誉为我国“胆道外科之父”。

    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任国荃说:“黄志强院士一生致力于肝胆外科疾病的系统研究和实践,开创了领先世界的医学成就,挽救了无数垂危的生命,他用一生的德和行托起了医术与医德这两座高峰。”

王继荣 罗国金 张奎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7月29日 05 版

沙坨子上植起的绿色希望
中直团工委举办媒体青年看工会活动
2015“小先锋”训练营在北京开营
用一生德行托起医学高峰
钟明利:返乡创业争“名利”
中办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
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