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8月04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加多宝15年助学 爱心传递

往届受助学子康圣洋:我想让家乡更多的学生考上大学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04日   08 版)

    康圣洋在给学生上课

    康圣洋在给学生辅导作业

    凌晨一点多,康圣洋还在桌前备课,这是在为他自己组织的暑期辅导班准备的课程内容,课程就开在他的家乡贵州毕节。这是活动开始的第4天,第二天早上他还要六点半起床,要赶在学生之前安排好一天的活动。这个夏天,康圣洋放弃了难得的假期,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更多家乡的孩子。

    去年的这个时间,康圣洋刚刚得到通知,自己通过了“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行动的申请,获得了5000元的奖学金,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这是他大学第一个学期的学费,在这之前他完全不知道钱要从哪里来。这项助学行动是加多宝在2001年发起的以资助应届高考贫困生为主的公益助学项目。截至去年,“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项目资助总金额已经累计超过6000万元,除他之外还有12175名贫困大学生得到了捐助,圆梦大学。

    15年的探索实践让“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开创性提出“发展型助学”模式,在给寒门学子提供帮助的同时向他们传达一种“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的价值理念。期间企业通过爱心岗位、一堂课支教等活动,提升受助学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益意识,进而建立对自我、对生活的信心,树立甘于奉献的公益理念。

    在拿到钱的那一刻,康圣洋就明白,自己是靠他人的爱心获得的机会,所以也要将这份爱心传达出去。一年以后的康圣洋已经从一个濒临辍学的准大学生变成了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二学长。这个辅导班他策划了一年,他想让家乡更多的孩子考出来,见见外面的世界。

    一波三折,爱心接力传递家乡学子

    开补习班的想法来自于和学校老师的一次交谈。刚来到武汉的康圣洋非常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十分怀念在家的日子,思乡心切的他很希望能在学校找到一个老乡,但是一直没能找到。一次几个大一新生一起和学校的一位教授吃饭,期间教授问起在场学生是哪里人,在告诉老师自己是贵州毕节的后,老师无心之中向康圣洋问道:“你是那边的状元吧。”这句话大大刺激到了康圣洋,“我的成绩是达不到状元的标准的,是在其他地方人心中,贵州学生成绩都不好吗。”

    为此他萌生了回家为家乡的孩子们办暑期辅导班的想法。他认为自己读大学的机会来自他人的资助,虽然还没有经济能力资助其他学生,但自己的知识水平足够帮助家乡的学生们提高成绩。在和其他的同学讲过自己的打算后,他找到了3个有同样想法的朋友,计划一起开这个课业辅导班。说干就干,几个年轻人凑了一笔资金,招收了一批学生,联系了场地,小小的辅导班就要开办了。但就在最后,康圣洋得到了一个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一个学生的家长告诉他,暑期办辅导班是不被允许的。

    这个消息让康圣洋傻了眼,他是此次培训活动主负责人,孩子们都要来上课了,朋友和自己的钱也投进去了,可是竟然不符合法规,“那段时间我甚至有点想不开。”他打电话给自己的父亲,父亲劝他算了吧,让他用剩下暑假的时间出去散散心。但他不愿意,他告诉自己的同伴,辅导班一定要办下去,如果没有办法集中上课,就去学生家里上。后来他仔细了解后才发现,规定中禁止在校老师在外开设补习班,像他这种大学生开设的辅导班要求中并没有涉及。了解清楚后的康圣洋和他的朋友们兴奋地整夜都没有睡觉,“太高兴了,我们那天晚上就备了通宵的课,能继续上课感觉真好。”

    小风波过后康圣洋的辅导班顺利开课了,为此他过上了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的辛苦生活。他们一共招收了40多名学生,年龄从小学一直到高中,他本人也要负责数学、英语等多门课程,还要负责家访,学生来回交通等许多事情,但在他看来辛苦也是值得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一个月的辛苦可能给这些学生带来更多转机。

    “穷人家的孩子更需要帮助”

    问起康圣洋对这几天当老师的感觉,他直言到:“不好教。”因为地方偏远,教育理念偏差较大,康圣洋在上课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

    他的班上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学生。其中一个学生是他的堂弟,和他同年出生,但是今年刚刚小学毕业。这是因为堂弟的父母认为基础要打扎实,就让他上了两个三年级,三个四年级,一路耽误到现在。康圣洋认为他最大的问题是完全没有办法独立思考。“他的父亲教育他的方式非常粗暴,做错了就打,也不说为什么。”这个学生平时做事情非常小心,生怕做错,做题的时候遇到没有写过的题目手都会发抖,不敢下笔,“我和他讲你一定要自己来做,不然永远不会做。”

    还有的学生会被家庭给拖累。毕节有很多留守儿童,康圣洋班上也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孩子,她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弟弟在家里生活,父母除了给他们打钱之外没有办法再提供帮助,她家里被偷过两次,木制的门被小偷整个锯下了锁,当时三个孩子都醒着,都不敢出声。这个小女孩虽然还在上小学,但平时像个小大人,能把两个弟弟照顾得井井有条,邻居都夸她能干。但就是这样的学生对康圣洋来说也是个问题,“她太容易分心了,一提弟弟出了什么问题立马就赶过去,自己的学习情况完全不放在心上。”这样的学生成绩自然跟不上,她自己心里也认为相比起教育,生活更重要。

    这样的想法不仅仅是这个女孩有,许多当地人也都有这样的情绪。一次放假康圣洋回家,在一家人相聚的饭桌上,一个亲戚的话让他印象深刻,这位亲戚的孩子高中毕业就去了江浙一带打工,如今已经工作几年了,他和康圣洋炫耀自己的儿子每年能寄多少钱回家,说读大学还要拿家里的,这样还不如不读。这让康圣洋心里很不是滋味,“有的时候和他们真是没有办法交流。”

    但除去这些困难,开班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学生让康圣洋眼前一亮。开班初期,另一个地方的一个学生联系到他们,希望去他们学校上课,但是从他家到康圣洋的补习班有四五公里的路程。康圣洋原计划并不打算去那里招生,家长也打算放弃了,但就在电话里,这个孩子坚持一定要来。康圣洋答应他,如果你能找到10个学生,就给他们包车,结果在开学的时候,这个孩子带来了十几个人。每天中午十二点半,这十几个孩子的家长会轮番给这些孩子送饭。“一到点就会有个大人骑着摩托等在门口,那十几个孩子就一起去拿饭盒,已经成了我们这里的一条风景线了。”

    这里的孩子有不顾家长反对过来补课的,有早上要先割完猪草再来学校的,也有生活条件很好的市区的小孩,他们的父母都在身边,完全不用担心生活,相反正是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更需要帮助。

    加多宝助力寒门学子,“以善促善,人人公益”

    如今站在讲台上的康圣洋已经成了一个帮助他人的人,但其实他自己这一年的大学生活也过得并不顺利。从“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那里得到的奖学金虽然够付学费,生活费又提上了议事日程,他想过找份兼职,无奈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太多,要从周一上到周五,周末还要补课,他实在力不从心。这个时候,他的几个姐姐向他伸出了援手,每人每月给他提供300元钱,他不愿意白拿,坚持让每个姐姐给他打欠条,才肯接受这笔钱。

    虽然生活比较艰难,这一年的大学生活康圣洋还是收获颇丰,他的专业课成绩排到了年级第10名左右,除此之外他还担任了班里的管理职务,参加了学校的笛箫协会,“还参加了一次音乐会,我好像还有一点点天分。”他开心地说道。

    他感激去年来自“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的资助,是这份资助才让他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他希望自己能把这份爱心传递出去,让企业的爱心获得更多的价值。这份爱心的受助人数也在不断扩大,今年,加多宝将继续出资1000万元,在全国寻找2000名寒门追梦学子,帮助他们圆梦大学,同时也将继续发展“发展型助学”模式,开展“一堂课”支教等活动,让更多的受助学生体会到企业“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的公益理念,让爱心在这些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对于未来的打算,康圣洋希望能继续深造,最终成为一名工程师。他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回家工作,为家乡做点事情,“我们那里每逢赶集就要堵,人和车都过不去,等我学成了,这些路都让我来修吧。”

    (翁书婧)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8月04日 08 版

宜昌老兵
加多宝15年助学 爱心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