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08月06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青年旅游智库

地名与旅游

魏小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06日   11 版)

    多年在全国各地做田野调查,形成了一个工作习惯——问地名。一问什么意思,二问怎么来的。地名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历史变迁,人文变化,风土人情,形成了各地的文化特色。问来问去,大有兴味,长了很多地方性知识,积累多了,也成为普遍性知识。

    地名的形成有大致5种情况:一是皇上封的,安东、镇南等一本正经的名字,往往如此。二是历史形成的,中原地区此类名字居多,山西、陕西、河南尤其突出。我曾经看宝鸡三区九县地名,整合成为地名谣:扶风出凤,凤翔岐山,麟游千阳,眉陇太白,陈仓渭滨耀金台。三是文人起的,雅致大气,但也有啼笑皆非的。北京的胡同名,都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民国时期的文人改了一批。小羊尾巴胡同改成了小羊宜宾胡同,狗尾巴胡同改成了高义伯胡同。四是土生土长的地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方地名比较简单,三家店、六里屯、高家庄、马家河子;到江南,则是沙家浜、西塘;到了云南,就常见羊街、牛寨这样的地名。五是民族地区,音译很多,即使是音译,也反映了历史。新疆许多地名都是蒙古语音译,比如乌鲁木齐、巴音郭楞,而东北的哈尔滨、吉林,都是满语音译。

    经历了多年的文化浩劫,地面建筑残留有限,地下文物扫荡几空。历经破坏之后,能够留下来的好像只有地名了。但是地名也在变化中,这些年,更名之风大盛。舆论也多有争议,还常把罪名栽在旅游发展头上。而城市的爆炸性发展,形成了一堆现代地名,或者讲政治,或者追洋派,但是没文化,无个性,这是中国文化的现代堕落。

    我在工作过程中,也有一些地名与旅游的故事。第一种是调整名称,一是1987年到延庆,官厅水库边上,有个西荒滩,后换了个康西草原的名称,一举成名。因为产品一直没有做好,此事很对得起延庆人民,但是很对不起其他北京市民。二是2003年,到宝坻,工程如火如荼,名称叫珠江温泉城,不伦不类,我和开发商探讨,很不客气地批评,最后提出叫京津新城。三是2005年到安庆,有一个小龙山,还要称龙山凤水,这样的名称在全国恐怕几百上千个。这个山的特色是巨大的花岗岩堆积,因此提出更名为巨石山,一把提升。后来引起安庆文人反对,号称发动了10万人的“保卫战”。再去,和他们聊,已经见到市场效果了,怎么就不行呢?小龙山作为地名继续,巨石山可以成为景区名称或者市场名称,皆大欢喜。

    第二种是挖掘地名。前些天去三门峡,有一类特色民居——地坑院,当地花不少钱做了一个民俗文化园,但是完全破坏了特色,画蛇添足。如何调整?问地名,当地叫北营,再问有五营,历史上无疑是兵营。将错就错,调整定位,形成陕州五营,地下军镇。

    第三种是恢复地名。历史过程中地名变化多端,找最合适的地名来用,即可以得到好效果。

    敬畏自然,珍重资源,尊重前人。地名也是资源,旅游的文化需要研究地名,抓住地名,才能突出文化。胡编乱造,必有挨骂的一天。

魏小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08月06日 11 版

打造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新支点
冬奥会商品 悠着点儿
地名与旅游
十年签政策改变中国人赴美旅游方式
米兰世博会举办古井贡酒主题日活动
中青旅创立自主品牌“户外旅行”
鞑靼斯坦在京推介旅游资源
郑州至新疆哈密自驾游汽车运输专列首次开行
“仟金所”开启文旅地产营销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