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了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消息传来,一片欢腾,各种媒体也纷纷报道,欢喜的人们无不对此届冬奥会抱着美好的向往,憧憬着冬奥会给北京、给张家口带来的蓝天白云、清澈河水、畅快交通、巨量游客、大量投资以及火爆的冬奥会商品销售。
邮局已开始推出申奥成功纪念邮票。按照规律,接着还会有金的、银的、玉的、各种材料的“纪念邮票”投向市场。代表着冬奥会商品开发、销售已经开始。当然,冬奥会特许商品还待批准后才可以投放市场。一些想在冬奥会上大赚一把的企业也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有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商品大卖美好回忆的商家,更是信心满满、希望大大。冬奥会像一块令人垂涎欲滴的蛋糕展现在大家眼前。机会虽然难得,但是在此届冬奥会商品开发、销售方面还是要冷静一点。
首先,冬奥会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有所不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夏季奥运会。历来冬奥会的影响力都比不了夏季奥运会,因此历来冬奥会比夏季奥运会的购买力小。
其次,在2008年奥运会时,礼品市场非常火热。奥运商品成为当然的礼品,被一些人大量购买。这也是当时奥运商品火爆的原因之一。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礼品市场也随之降温。随着社会风气发生变化,监察制度的加强,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大量购买冬奥会商品作为公务礼品的可能性很小。
第三,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很多人把纪念品和收藏品混为一体,认为纪念品就是收藏品,收藏品就可以增值。于是,各种所谓有纪念性的收藏品,从徽章到服装,从马克杯到钥匙链,从书签到丝巾,从玩偶吉祥物到雨伞,无论是纪念邮票还是邮票名义的纪念册,都被狂热的人们争相购买。却没有想到2008年奥运会之后,绝大多数纪念品的二次交易非常惨淡。即使产生交易,交易价格也与当年的各种预测相距甚远。这种结果使很多人清醒了。以至于2008年之后,国内举办的大型国际赛事商品的购买量普遍较差,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购买运动会商品不能指望其增值了。同时,大众对商品的要求开始发生变化,虽然继续关注纪念性,但更喜欢买实用、创新的商品。
近年来,各种运动会商品的开发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把运动会商品范围定得很狭窄,基本上缩在单纯的突出纪念性上。即使有些商品具有实用性,在功能上也没有什么创新。总是那些没有新意的徽章、钥匙链、马克杯、文化衫、雨伞、帽子等,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另外,开发出的运动会纪念品生产量巨大,一些美其名曰“限量版”的商品在投入市场时动辄十万件,以致出现了运动会结束几年后一些纪念品还在销售的情况。这种大量投入市场的、毫无创新的商品,在一个追求个性化、定制化的时代,除非商品的功能确实需要,否则商家体会到市场的残酷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冬奥会将会引起国人的普遍关注。冬奥会商品在开发上需要认真总结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的市场变化,用符合现代人们需求的角度去发掘冬奥会商品的潜力。
冬奥会商品的开发必须注重创新,但不是只换个图案就叫创新。需要在功能上创新,要推出真正的新产品。需要在冬奥会主题下,推出一批采用新设计、新技术,新工艺,能够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新产品,使人们眼前一亮的新产品。让冬奥会成为一个展示“中国创造”新产品的窗口,而不是展示“中国创造”口号的窗口。
如果说2008年北京冬奥会的特许商品主要展现的是中国制造的纪念品、工艺品,2022年冬奥会到了该展示中国的科技产品的时候了。如果还是在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瓶瓶罐罐上删删改改,如果还把已经进入博物馆的北京奥运会纪念品拿出来换个图案,冬奥会商品的开发真堪忧了。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