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8月12日是恽代英同志诞辰120周年。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青团早期杰出的领导人,周恩来曾在1950年为其题词:“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
在今天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奋斗中,学习恽代英坚定的革命信念、热烈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他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和青年实际,始终与青年在一起的群众化的品质,是我们对他120周年诞辰的最好纪念。
今年8月12日是恽代英同志120周年诞辰,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和教育家,他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建设和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
青年团早期的重要领导人
1922年,恽代英受团中央的指示,在四川泸县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由施存统和他直接联系。随后恽代英在川南师范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来直接发展为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泸县最早的团组织,为四川建立团组织奠定了基础。1923年8月,恽代英出席了在南京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二大”,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随后增补为中央委员,并与刘仁静、林育南、邓中夏四人组成中央局。自此,恽代英作为团中央的领导,投入到团建的各项指导工作之中。
在出席团的“三大”时,恽代英是“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1925年,在团的三大选举产生新的中央执行委员里任宣传部主任兼学生部主任。1926年共青团中央三届三次扩大会议上再次当选宣传部主任。恽代英负责团中央常务工作,主要通过起草团的各种章程、报告以及签发命令等方式进行。如1924年10月24日,团中央局召开会议决定团的“三大”延期举行。会后由恽代英签发团中央通告。1924年12月23日,团中央局开会讨论团的“三大”问题。翌日,由林育南、恽代英签署,团中央发出通告:“因时局变化,党的大会延期,团的大会亦随之延期。”又如1925年1月18日,“团中央局决定由张太雷、张伯简、张秋人、恽代英、任弼时起草关于非党青年运动的草案。”
在团的“三大”上,恽代英提出《组织中国青年社吸收全国进步青年与青年团体建议案》,提出:“我们需要一个全国统一的青年团体以扩大S.Y的活动……发起中国青年社。”经过恽代英等人的组织领导,青年团员的数量得到快速发展,到1927年5月,湖南团员有7000余名,湖北有1.2万多人,全国团员约5万余人,青年团茁壮成长,“由学生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运动,由年轻的缺经验的小组织成长为组织严密的共青团,由人数不多的小组织发展为群众性的组织”。从上述情况来看,恽代英作为团中央负责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肩负着重要的领导职责且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青年》的创始人之一
恽代英长期承担宣传教育工作和青年运动工作,是党内、团内公认的著名理论家和青年运动领袖,被誉为“我党最善于联系青年和劳动群众的领导人之一”。
他在《中国青年》《红旗》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宣传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的基本纲领,阐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郭沫若曾回忆说:“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学生们,凡是稍微有些进步思想的,不知道恽代英,没有受过他的影响的人,可以说没有。”
1923年10月,中共中央和共青团中央决定创办《中国青年》周刊。《中国青年》是当时中共中央规定的8种出版物之一,也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恽代英是该刊的主要创办者和第一任主编。在主编《中国青年》期间,恽代英将该刊作为向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据初步统计,恽代英自己以天逸、但一、但、毅、子怡、雅宜、F.M等笔名和代英的真名及记者、编者的名义撰写文章210多篇,约占其一生所发表文章总数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恽代英对《中国青年》所用心力之勤。其发表的文章中,有不少反映出他对中国共青团理论建设的深刻理解和阐释。例如,在第63、64期,恽代英撰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文章指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是唯一的以拥护青年本身利益为目的的团体”。团组织的职责就是“要在被压迫的无产阶级青年以及一切被压迫阶级青年中间,提选那些最有阶级觉悟而愿意为自己阶级的利益而奋斗的分子,将他们组织起来,给予他们为经济争斗所必要的各种教育与训练……领导青年群众争取他们本身的利益;所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拥护青年利益的卫士与前锋的战斗者”。在政治上,共青团“完全是遵守中国共产党的指导而与之取一致行动的”。
从1923年10月创刊至1927年10月第一次停刊期间,《中国青年》共出版168期,是大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期数最多、影响最大的革命刊物,由于其深受广大青年的热烈欢迎,发行量一再扩大,“从最初的几千份上升到五万余份”。以为革命青年作思想指导为历史使命,探求中国革命的基本理论,以马列主义观点回答和解决当时革命运动中的很多迫切问题,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恽代英的智慧和汗水。
革命火种的传播者
恽代英积极向广大青年宣传革命思想,同时结合当党团组织工作重点发表指导性文章,鼓舞广大青年,推动青年运动发展。1920年2月,恽代英在武昌创办利群书社,积极宣传《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劳动界》等进步刊物。
利群书社为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条件,在客观上成为华中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重要阵地。湖北早期共产党、共青团组织的成员常在利群书社举行读书报告会,相互交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体会。除了发表文章,他还通过演讲、谈话等方式,向广大青年传播团的革命思想,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恽代英是党内最早提出青年运动必须始终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这一观点的领导人之一。早在1922年,他就在《为少年中国学会同人进一解》中明确提出:“群众集合起来的力量,是全世界没有可以对敌的。”他指出青年、青年运动和群众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专靠自己纯粹的血与汗,是不能成功的,想利用别的靠不住的势力,是有弊病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利用群众集合的力量”。他进一步分析说,群众的力量是发源于本能的冲动,因此有盲目性。青年应该懂得群众的心理,为群众提供理性智慧的指导,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恽代英鼓励广大青年到农村去,到田间去,去宣传和教育农民。恽代英尤其重视青年工人运动,他号召广大青年:“我们一定要与产业无产阶级的革命势力联合,我们的革命势力才伟大,能够必然的获得胜利。”
恽代英等团的领导者以《中国青年》为主要阵地,在大规模斗争高潮兴起之际如废约运动、非基督教运动、收回教育权运动、国民会议运动,总是在《中国青年》发表大量文章推动革命向纵深发展。面对资产阶级右翼国家主义派妄图在思想上同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争夺青年运动的领导权,组织开展对国家主义派进行彻底的揭露和猛烈的反击。据不完全统计,1925年到1926年,《中国青年》有33期刊登了共45篇反击国家主义派的批判文章。对国家主义的揭露和批判,进一步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宣传了共产党和共青团的政治主张,使广大青年逐渐认清了国家主义派的本质,使其影响日衰。
始终与青年战斗在第一线
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时,恽代英作为武汉爱国学生运动主要领导人,带领互助社等青年团体的学生写宣言,发传单,创办学生周刊,领导罢课、罢工、罢市的“三罢”斗争,调查并抵制日货,以实际行动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随着中国青年运动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1925年5月,发生了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五卅反帝运动。5月25日,团中央发出通告,号召掀起反对日本暴行的大运动,“向日本帝国主义者加以总攻击”。恽代英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游行示威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并担任5月30日游行的总指挥。为了把斗争引向深入,6月26日,中华民国学联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恽代英任大会党团书记,并在会上作《“五卅”后政治形势》报告,充分肯定了“五卅”运动的历史意义,提出了“全国一切民众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的战斗口号,号召全国青年一定要成为民族解放的先锋战士,英勇坚持斗争。“五卅”运动使共青团组织得到迅速发展。据1925年9月统计,全国共青团员已由“三大”时候的2400多人发展到9000多人,增加了2.7倍。
恽代英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期间,同时兼任中共广东区委青年部部长,与聂荣臻一起负责中共黄埔特别支部,为加强对军校学生的引导教育在军校指导建立了以党团员为骨干的“火星社”,后在“火星社”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该会在团结青年革命军人、宣传革命主张、提高觉悟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恽代英作为共青团和青年运动的领导者在组织青年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策略,始终与青年在一起站在工作和斗争的最前沿,在团的思想组织建设,历次大规模青年运动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非常注重向民间去的工作
恽代英非常重视青年在革命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中国革命的先锋队,一定是青年”。他把变革社会,争取民族独立看作青年“不能不负的重大使命”。他非常重视理想和信仰的作用,有理想有信仰的人,“如黑地有灯,则自增其勇往之气;无希望如无灯,则举足略有崎岖即生畏缩之心,如人遇小挫折即生消极之想也。希望愈大如灯光愈大,则风不能息”。
恽代英认为革命青年要把学习和救国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以学术治事业,以事业修学术”。青年不但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饱学之士,还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感。为此,他把培养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感作为首要教育目标。他指出,青年求知必须注意四件事:“第一,要懂得社会与个体的真关系;第二,要知道社会需要什么即它需要的程度怎么样;第三,要知道什么学术可以为社会供给什么需要,到什么程度;第四,要知道自己的心性、能力、地位、机会、最合宜为社会供给那一种需要。”
他在《中国青年》的“通信”“青年问题”等专栏发表了大量与读者沟通的文章,循循善诱地教育青年正确对待恋爱、婚姻、学习、工作、读书,解答青年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切身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有的青年不满当时社会现实而烦闷忧愤;有的青年为封建包办婚姻而苦恼伤心;有的青年学生为毕业即失业而惆怅茫然。恽代英帮助青年认识和分析产生这些社会弊病的根本原因,指出这些都是不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造成的,在目前这种政治经济状况下,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努力改正经济制度。
恽代英还通过写信的方式保持与广大青年的联系,他“每天都要收到几十封甚至上百封读者来信”,对于读者的来信,不管多忙,都一一回信。有典型意义的信则在《中国青年》上刊登,以期引起讨论——“他非常注重向民间去的工作”。由于恽代英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和青年实际与青年沟通,他深深赢得了广大青年团员的欢迎,他成为青年前进中的“良师益友”,他主编的《中国青年》成为斗争中的“精神食粮”,教育和培养了一代革命青年。
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不幸被捕,在敌人的监狱这个特殊的战场上,经受了严竣的考验。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在南京慷慨就义。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无比辉煌。他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历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为后世所景仰铭记。周恩来总理赞誉恽代英是“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叶剑英元帅赞誉他是“青年模范,人民英雄”;聂荣臻为他题词“缅怀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恽代英同志永垂不朽”。
恽代英牺牲已经整整84个年头,但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并没有过时,他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先驱和领袖。我们现在纪念恽代英,就是要学习、继承和发扬恽代英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遗著的收集整理与研究”(11&ZD079)成果,执笔人:朱迎、恽铭庆〕
恽代英名言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耀得暗室像白昼一般呢, 但至少有些用处,可以使暗室中的人认识到一点周围的真正情形。
同志们,坚强些,我们是为将来的人创造美满生活的战士,我们不要为自己的痛苦伤心。
国不可以不救。他人不去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能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他人不下真心救,则唯靠我自己;自己要是不真心救,就是亡国奴的本性了!
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他燃烧起来,烧掉过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我们不能像蚯蚓那样,上食槁壤,下饮黄泉。我们还得在这个社会中生活,要改变这个社会,还得加入这个社会……我走了,这只是暂时分手,你们不久可能先后离开,相信在革命的征程上,我们还会见面的!
我们常说青年是革命的力量,因为青年的感情丰富,气性刚烈。他们不知道隐忍羞辱,他们不知道躲避危险,所以他们见到应当革命便会勇猛的为革命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遗著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