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1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勿以群体之名蔑视个体权利

张松超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11日   02 版)

    6岁起拾荒给患病父亲买药,十多年间靠捡废品捐款近3万元资助80名学生,被评为“感动吉林十大人物”的王昱人4年前考入华南师范大学,在即将毕业之际,她因评优受挫、被指欠学费而负气出走,欲吃安眠药自杀,终被救下。(《信息时报》8月10日)

    对于这则新闻,不出所料,除了少数人支持王昱人外,绝大多数人都在批评她,如心理脆弱、玻璃心、自尊心太强、不敢接受不完美……甚至也不乏“沽名钓誉”的谴责声。

    其实,王昱人的事情并不复杂:刚开始评选没评上,她认为不公平,于是举行听证会,辅导员却说她因为欠学费而没有评选资格。至于学费问题,则是有关部门来解决的,但是她感觉现场同学“都说她不好”,让她感到委屈和崩溃,接下来便离校出走,甚至做出极端行为。很明显,这是一次个体维权没被满足,进而被群体孤立的故事,如今网络舆论的呈现,亦是当初她所处的小圈子内声音的放大。

    说实话,我相当理解当事人的心情,因为凑巧我身边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情。那是一次国家奖学金的评选,班上一女生能否入围答辩,只取决于两个班是否分开评选,但该女生觉得分开不公平(之前都是合在一起),告知家长并闹到学院,最终为了防止事态闹大,她如愿以偿地进入答辩,但结果不出意料,她落选了。原因并不在于大学评奖评优太黑暗,而是因为她只要采取了这种手段,就会像现在舆论中的主流声音那样,被认为是小题大做、玻璃心,甚至是沽名钓誉,那么接下来被孤立就在预料之中。

    然而,王昱人的做法,是为了什么?说白了,不就是因为自己认为不公平,而在现有机制下寻求解决之道,这有错吗?这和心理脆弱又有何关系?而对当事人的认知和评价,却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先入为主的。他们不关注具体事实,认为这种异于常人的寻求公平的方法,就是自尊心太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可以找到太多理由,得出当事人不应得该奖项的结论,就像新闻中的王昱人,为何在初选时没说她因为欠学费而没有评选资格?

    某个群体以“合理”理由去蔑视个体权利,是很可怕的事情。这倒不是因为不给当事人以申诉的权利,而是默许你在体制内申诉的权利,却基本上不会让你维权成功,而且在接下来还要面临被孤立被指责等众多“毒箭”,并且要被一个群体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在此语境下,又有谁会选择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去寻求自己认为公平的解决之道?而在这种情形下做出的极端行为,是因为当事人心理脆弱吗?撇开王昱人们的经历不说,当下舆论声音的呈现,无疑证明着这种看问题的视角还很有生存土壤。

    或许王昱人们错了,错就错在他们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放弃对权利和公平的追求,去顺从在很多人看来都理所当然的规则,否则他们在制度允许范围内的抗争,以及不愿意被磨平的棱角,就会被认为是异类或玻璃心。但是扪心自问,这种棱角不正是当今社会最为稀缺的吗?所谓的“适应规则”“这就是社会”,怎么就那么冠冕堂皇呢?

谁把乡村少年推向了“江湖”
勿以群体之名蔑视个体权利
“冰桶挑战”没有辜负捐助人的善意
孙杨因伤退赛为何没有引起舆论苛责
民间反传销急需走出灰色地带
我为什么不会给孩子最好的
别再妖魔化“凤凰男”
“无妈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