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13日电(记者董伟)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声明称,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随后,汇市波澜大起,人民币贬值幅度创历史之最。央行随之接连发声。
1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表示,此次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方式的调整,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那些以为此举乃是用人民币贬值促进出口的想法纯属无稽之谈,今年前7月中国出口贸易顺差高达3052亿美元。
在今天的央行媒体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解释了选择此次汇改时机的国内和国际原因。
从国内看,这跟近日公布的7月货币信贷数据的意外跳升有关。7月是货币增长的传统小月,然而,今年大不同,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竟增长了1.61万亿元。一段时间流动性的宽松导致了货币信贷的偏快增长,影响了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贬值压力。从国际上看,这跟美联储年内将加息的预期有关。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测算,2014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0.28%和9.54%,因此,从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相对平稳的角度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一定的贬值要求。
张晓慧认为,人民币经过两天的调整,逐渐向市场化水平回归,累积的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此前的偏差校正已经基本完成。她还表示,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当经济中其他因素和困难积累起来的偏差得到校正后,从我国的经常项目状况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现实出发,未来人民币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易纲则强调,一个僵化的、固定的汇率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也是不可持续的。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肯定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有利。“大家习惯了过去非常稳定的汇率,这次调整也引起了一些波动,但是这些波动都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我想经过一个短暂的磨合期,就会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易纲说。他重申,中国将坚持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它既体现了市场的弹性和灵活性,又在市场波动过大的时候,能对它进行有效的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8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从2014年6月末的3.99万亿美元降至3.65万亿美元,减少了3000亿美元。易纲认为导致这一情形的原因有三方面:去年以来,我国境内居民和企业在境内银行的美元存款大幅度增加,2014年增加了1080亿,今年上半年增加了700多亿美元;最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对外投资力度很大,也用了一部分美元。“我们的外汇储备是一个分散化的外汇储备,有美元,有欧元,有日元,我们报告的是美元,但实际上欧元、日元兑美元贬值了以后,折成美元就少了一块。”“总体而言,我观察到的中国的国际收支,应该是在一个正常范围内的。”易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