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2000年以来,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招聘25名职业院校毕业生,从事一线实习指导工作

职校生站上清华“讲台”

本报记者 马慧娟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17日   11 版)

    □他们以出色的专业表现和踏实勤奋的上进精神,赢得清华大学的认可,并且促使清华大学向更多职业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张开双臂

    □人生的路好像突然变了,读技校也可以使人生的路豁然开朗起来

    □站在清华大学的讲台上,最大的挑战不是台下那些清华的学生,而是我自己,这种挑战会逼着我不断地努力和前进

------------------------------------------------------------------------

    “这是划针,不能这么砸,会把针尖砸坏的……”“不能这样磨,这样磨出来会出现一个平面,手感不好……”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钳工实训室里,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数控系12级技师加工班毕业生季宇超已经为几届清华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讲过钳工操作的课,每一次上课,他都细致入微地讲解每道工序。

    “老师,你是从哪里来的啊?也是清华的吗?”从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目前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数控实验室工作的刘怡,常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不是,我是从陕西来的,我是一名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面对清华大学前来接受实训的学生,每次回答这个问题时,刘怡都有些“心虚”,但还是要“实事求是”。

    “技校生能给清华大学的学生讲课?”这件在常人眼里“听着就奇怪”的事情,在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已经持续了多年。该中心副主任洪亮称之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据介绍,该训练中心在2013~2015年3年内,退休职工总数达23人,如何及时补充实践教学队伍成为训练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该中心先后从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工业技师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招聘了多名优秀毕业生。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该中心共招了25名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从事一线实习指导工作。

    这些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也较高,均具有某一工种的高级工或技师证书,很多还是党员,入职以来,他们以出色的专业表现和踏实勤奋的上进精神,赢得清华大学的认可,并且促使清华大学向更多职业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张开双臂。

    “幸福”的意外收获

    从山东聊城跟着父母来北京“打工”的贾以博做梦也没有想到,6年前那一次“艰难的抉择”之后,他还会和大学校园结下缘分,而且还一举冲进了国人心中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

    6年前,在北京上学的贾以博参加了北京地区的中考,成绩出来后,他的分数过了普通高中录取的分数线。但是,考虑到即使在北京上了高中,也还得回山东参加高考,“太麻烦了,干脆读个技校。学好一门技术,找个工作踏踏实实过日子”。于是,他走进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认认真真读了3年。

    但是,清华大学的招聘,似乎改变了贾以博规划好的发展路线。“看到这个招聘信息的时候,我没有抱太大希望,只是想通过这次面试增加一些找工作的经验。”贾以博说,“结果没想到,最后竟然冲进了清华。”现在,贾以博开始重新给自己规划,3到5年内拿下本科和研究生,之后考取机械工程师。这一规划制定好之后,贾以博顿时觉得自己“高大上”起来,“人生的路好像突然变了,读技校也可以使人生的路豁然开朗起来”。

    和贾以博一样,有意外之感的还有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罗勇。虽然是陕西人,但罗勇一直有个关于北京的梦想,即使身边所有人都在说“北京不好找工作,本科生研究生都不好找,别说一个高职生了”,但罗勇依然相信,只要愿意吃苦,工作还是会有的。

    抱着这种想法,罗勇刚开始在平谷一家矿泉水公司的生产车间做工人,公司包吃包住,实习期间工资是每个月1600元,转正后是2600元。虽然罗勇知道1600元在北京生活意味着什么,但他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北京。“能想象到会很苦,但就是想来。”罗勇说。

    在工厂实习7个月后,身体瘦弱的罗勇有点“吃不消”了,他开始注意其他的工作,“清华大学来学校招人了”,从老师那里,他得知了这个消息。准备成绩单、职业资格证书,罗勇准备好一切,“也不敢抱有幻想”,当接到面试电话的时候,他还有些紧张,当听到电话里问他“会些什么”的时候,他开始向电话那边的人娓娓道来他在校期间取得的成绩和去工厂实习的经历。最终,罗勇以超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车间操作经历,让他获得了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的offer。

    “没有想到,也没敢想。”罗勇说。

    “幸运”背后是不断地努力

    与贾以博和罗勇的“意外”不同,清华大学的这个橄榄枝对于刘怡而言,更像是一份“最后努力的回报”,或者是高考落榜后一个“苦苦的等待”,等待一个机会的到来。

    4年前的高考,刘怡只考了300多分,知道成绩的那一刻,她有些“接受不了”。“这个分数只能上所高职院校,对专业也没有感觉,就随机选了个数控专业”。那时,她能想到自己的未来,就是穿着工装、戴着白帽子,在车间操作机器的女工。

    刘怡从一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要抓住最后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在强大动力的指引下,刘怡3年里的学习成绩,几乎每次都是班里第一名,她得到的获奖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摞起来,就是一沓。“作为女生,学的又是理工科的专业,还是以技术为主,很难想象,她付出的努力有多大。”罗勇说。

    毕业找工作时,机会来了。清华大学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刘怡是班主任第一个推荐的学生,因为她成绩好、动手能力强、人又很上进。两轮面试下来,刘怡顺利拿下了这份工作,在同一批被录取的11名学生中,只有两名女生,刘怡就是其中“幸运的一个”。

    得知这一消息的那一刻,刘怡的父母很激动,甚至有些不太相信,一度怀疑女儿是不是被骗了。经过确认后,他们吃了颗幸福的定心丸。刘怡觉得自己是“幸运儿”,因为不用再受在大车间里干活儿的那分苦,还有继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和空间。2014年年底,刚到清华工作不久的刘怡,通过专升本的自学考试,又考上了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又告诉自己,“继续努力,争取拿下学位证”。

    和刘怡一样,一直在不断努力的邹立峰,也是幸运的。6年前初中毕业时,他和普通高中只差了3分,于是他选择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因为喜欢拆东西玩儿,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数控专业,凭着一股喜欢和好学的劲儿,邹立峰用6年时间,攻下了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的多项证书,并且利用课余时间,他还参加了多项学校的外协生产项目,不仅有机会接触和运用各种先进的设备,还学会了自己编程和设计图纸,在加工工艺上,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些都为他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样的学习,也让邹立峰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他不再像初中那样讨厌上自习、拒绝图书馆,而是成了泡图书馆的常客。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他还通过自学学会了三坐标操作和激光加工,也参加了成人高考,顺利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学习工程力学、材料力学。

    “讲台”难站

    要给清华大学的本科生讲课,刚听到这件事情时,贾以博心里直犯怵,“毕竟学历在那,清华的学生又很聪明,怕被瞧不起”。第一次站在讲台上讲课,贾以博怯场了,一节课下来,他自己都不知道讲了什么。“在学校的时候,面对的都是机器,没有面对过学生,也不知道怎么通过简短的语言把要领给他们讲清楚。”贾以博说。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罗勇身上,第一次上台讲课,只被告知了讲授的内容,而没有被告知授课的对象,为了他的第一次上台,罗勇足足准备了十几天的课件,准备给学生们做充分的拓展。但是,上台前得知他的学生身份后,他一下子就蒙了,20多个清华大学的工程硕士,在他眼里,就是传说中的“学霸”,“以前都没有对话的机会,现在却要给他们讲课”。那是节讲工业机器人操作的课,罗勇的语速很快,讲了不到20分钟就把所有的课件讲完了,之后他不知道该说什么,生怕有问题把他问住。“如果不是清华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反应快,我真怀疑他们听懂了没。”罗勇说。

    邹立峰用“特别发怵”来形容他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情景。虽然之前已经跟着师傅听了一个多星期的课,而且也把自己整理的讲义看了一遍又一遍,甚至还抄写了两遍,包括讲课的流程和时间的把控,每一个细节都有所准备。但是,真正独自站上清华大学讲台的那一刻,他坦承“有点晕”,“说话特别不自在,害怕讲错,或者口误被清华的学生指出来,更害怕他们提刁钻的问题”。第一堂自己独自完成的课,邹立峰觉得“特别漫长”,“40分钟就像4个小时一样长”,甚至,他在讲课的某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只会照PPT念,连自己最熟悉的操作问题都要想上一会儿。

    好在,几节课下来,贾以博开始变得淡定和从容。“站在清华大学的讲台上,最大的挑战不是台下那些清华的学生,而是我自己,这种挑战会逼着我不断地努力和前进。”

    罗勇的自信是在操作实验室建立的,在讲台上有些“放不开”的他,一到了要操作的机器面前,就有“如鱼得水”的感觉,找到了施展自己技能的地盘。

    邹立峰不满足自己已有的地盘,他还在不断开拓,首先从“占领讲台”开始。一遍又一遍地试讲,一遍又一遍地请教师傅,现在的邹立峰,在讲台上连着讲一个半小时“不成问题”,他在讲理论知识的时候,加入了大量自己实践的案例和经验,程序、思路、工艺、方法,甚至是编程,都可以生动丰富地表达出来,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探索“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可能更好”,而这种改变,在邹立峰看来,是清华大学的讲台“逼着”他完成的。

    “他们很专业,上午还帮我把做坏了的铸件修了一下,现在看起来好了很多。”清华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系2013级学生丁威说,这已经是他第二次来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习,上一次是在电子工艺实验室,实习期间,他全面地了解了电子产品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觉得“收获很多,挺好玩儿”,有一种学到了一门手艺的感觉。

    清华大学热能系2014级学生陈换军第一次来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实习,就被这里的“神奇”所吸引,虽然车间里很热,有些微胖的陈换军汗流不止,但他觉得这里“有专业人员指导,可以了解工业制造的流程,还能自己动手做东西”。虽然第一次做的纪念币失败了,但在和指导老师交流后,陈换军决定再认真做一遍。

职校生站上清华“讲台”
职校生上清华讲台是教学传统的延续
承认和尊重本该是一种“常识”
技师学院部分毕业生可同等享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