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风评

邱晨辉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31日   09 版)

    不以落实为目的的文件都是花把式

    几年前,我到西南地区采访,当地一位中学老师告诉我,经常看到有关加强西部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讲话、文件,但10多年过去了,现状依然没有太大改观,于是他向我说了一句话,“不以落实为目的的文件都是花把式”。

    8月27日,教育部对外公布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这份新版守则的面世,伴随着不少正面、积极的评价——增加了“不比吃喝穿戴”的文字表述,既让学生看得懂,对他们也具有可操作性。这背后,是人们对旧版本的诟病:过于宏观,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联想此前的采访经历,我发现,一个文件能不能落实,能不能操作,对处在一线的老师、校长以及学生家长,有时候比这份文件是否“对症下药”,或是有多么重大的意义,要来得实在。

    就像这份中小学生守则,即便备受好评,依然免不了新的担忧,比如,相比“不比吃喝穿戴”、有没有主动分担家务的问题,学生家长最关心的是,能不能上一个好学校,有没有好老师教,有没有一个好成绩,有多少特长。换言之,新修订的守则会不会也只是墙上的一张写着字的纸,学生、老师是否会忙于学业,仍无暇顾及守则呢?

    目前来看,只有把新版守则纳入学生评价体系,才能得到“强制性”的贯彻落实。但新版守则能否进入学校的办学目标并成为优先落实的对象,则很难说。正如一些一线老师所说的,他们像基层公务员一样,也处在一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生态环境,“上面”既要求他们培养创新型人才,还要兼顾教育公平,既要好好上课,又要写好论文,而不管是哪个方向,“上面”从一定程度上都能自圆其说,但对“下面”的教师——最能影响孩子的群体来说,他们可就“头疼”了。

    不考虑教师感受的改革难到位

    让大国总理主持会议来讨论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问题,这听上去有点“杀鸡焉用牛刀”的意味,但熟悉中国国情的人绝对不会感到意外。往大里说,中国经济能否升级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人才红利,这又取决于教育、科技的发展水平。就教育本身来说,多年来,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课程设计等反反复复改革多次,但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原因很多,但针对教师群体的改革不到位,活力释放不到位,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教师群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总理所说的,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教师。但针对这个群体的改革,很久以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有一线教师抱怨,每一次改革都是政府主导,教育行政部门自上而下推动,学校实施,执行的永远是教师,这本无可厚非,但这样的改革逻辑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是,包括课程改革的所有的教育改革,其关键在于教师,针对这些教师的改革如果没有跟上步伐,致使他们的心思无法放在传道授业解惑上,教师在做这些工作时没有动力,再好的改革蓝图都将变成泡影。

    很长一段时间里,现实情况确实是不利于教师安心教学的,就以职称评定的要求来说,以往评定职称过于看重论文等评价指标,这让不少课教得好、深受学生喜欢,但并不善于写论文、搞研究的老师,屡屡“不得意”。更有甚者,这样的评价导向还催生了买版面、请枪手写论文的利益交换。

    教师的心思都放在这儿了,哪还有心思好好教学生呢,至于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做一些教学改革试验,也就更谈不上了。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能够走上国务院常务会议,是一个极好的信号。这说明教育改革,终于开始真正考虑整个教育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群体——教师的感受了,我也相信,以教师群体为破冰对象的教育改革,才更科学合理,也更有成功的可能和希望。

昂贵暑假:多少父母为你肝儿颤
学生大面积挂科,教师的责任在哪儿
风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