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半个月,徐富玲就要迈入大学,朝着梦想——当一名教师而努力。可就在1个多月前,她的心还悬着,不知道是否能顺利进入大学校园。
徐富玲的老家在云南省红河州的高寒山区,从村里到屏边县城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坐3个小时的汽车。徐富玲8岁时,母亲病逝;18岁时,父亲也因病去世,从此她和弟弟两人相依为命。由于贫困,徐富玲的弟弟曾主动辍学4年,让姐姐顺利完成学业。
考取大学后,徐富玲向团屏边县委提交了申请,成为今年红河州“金秋圆梦行动”中受资助的一名大学生。
8月25日,红河州“金秋圆梦行动”启动,红河州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同时成立,有更多像徐富玲这样家庭贫困的孩子将得到救助。
红河州是中国希望工程在云南最早的实施地。1990年,第一笔资助款资助了红河州红河县石头寨的50名即将辍学的学生。据统计,25年来,红河州共募集希望工程资金1.6亿元,建设希望小学387所,建设希望书库128个,救助贫困大中小学生51632名,培训希望小学教师1800多人次,建设希望水窖2000多口,救治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00多名。截至目前,红河州待援建的村级以上的希望小学还有100余所,以村级小学为单位,学校教师总人数在5人以下、需要帮助的农村微小型学校还有700余所。
团红河州委书记杜应昆告诉记者,在去年的“金秋圆梦行动”中,红河州共筹集善款1600多万元,全州共有1500名学生圆梦大学。
不仅如此,“金秋圆梦行动”还帮助人们圆了住房梦、健康梦。
在农村,很多家庭会因病返贫,特别是当家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很多家庭无力承担手术费,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
红河州蒙自市芷村镇的王三,家里只有一间年代久远、瓦片稀疏的土坯房,父子三人挤住在里面。由于家庭贫困,王三的先天性心脏病已经陪伴了他15年。他的嘴唇发紫,无法长时间行走,早已辍学,平常只能猫着腰在田地里帮父亲做些农活。
今年4月,云南省青基会、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以及团红河州委等工作人员来到王三的家为他义诊,发现他的病如果手术成功,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多方帮助下,今年7月,王三手术顺利成功,目前正在红河州蒙自市一家福利院休养。他说,最大的梦想是,“病治好了,去读书,到远远的地方挣钱给爸爸和弟弟用”。2014年,近50名与王三一样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通过手术成功治愈。
“对于民族边疆地区来说,之所以可以筹集这么多善款,与工青妇三家打破各自为政的模式,形成‘大联合’的工作格局分不开。” 杜应昆说。
早在2013年底,中共云南省委召开的工青妇工作会议指出,工青妇三家虽然工作对象各有侧重,但是工作内容、手段、目标等较为相似,打破各自为政的模式、走大联合的协调发展路子势在必行。
在这一背景下,红河州工青妇三家达成共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联合开展“四季品牌行动”,至今已经进行了3年。所谓“四季品牌活动”主要是指三月春风行动、夏日阳光行动、金秋圆梦行动、腊月暖冬行动,分别围绕志愿服务、就业创业、捐资助学等,整合工青妇组织原有的困难职工救助、希望工程、困难妇女儿童救助等工作品牌,全年开展服务行动。
事实上,在工青妇三家正式联合开展“四季品牌行动”之前,三家的工作内容较为类似,甚至出现重复的可能。比如说,捐资助学的活动,有的学生会重复申请,而资源有限,其他有同样困难的学生就拿不到相应的资助。
“工青妇组织‘四季品牌行动’的创建,不仅打造了红河州工青妇组织的品牌,而且搭建了一座工青妇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服务工人、妇女儿童、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桥梁。”杜应昆说,通过举办各项大型活动,增强了各部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爱心企业、人士的参与精神、合作理念和凝聚力,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推进了红河州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去年红河州举办的“金秋圆梦行动”中,红河州州委书记、州长等20多名领导干部带头捐款,一对一提供资助。红河州希望工程领导小组37个成员单位主动资助100余名贫困大学生,同时爱心企业和个人不断加入,在团红河州委、州总工会、州妇联共同举办的书画拍卖中,筹集善款500多万元。
“工青妇组织联合起来,办接地气的活动,这是直接服务到群众个体,是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杜应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