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0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王晓东:

实现飞机梦,先享受孤独的过程

实习生 彭予阳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07日   12 版)

    走在北航校园中的王晓东是个不起眼的大男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外表憨憨的男生连续3年平均成绩年级排名第一,所有专业课成绩均在90分以上;没有人会想到被很多同学视为“天书”的8门核心课程,他均获得了满分。他还担任过航空学院创新团队学生组长,带领小组将曲柄摇块机构成功应用到直升机旋翼系统之中,提出了具有极高收缩比的折展旋翼新方案,为复合式飞机的高速飞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一方案已经进入专利申请阶段。

    很多男孩子小时候都喜欢飞机,王晓东也一样。不一样的是,王晓东把这个喜欢变成了自己的梦想——做一名航空工程师,并且脚踏实地地向这个梦想靠近。

    在王晓东看来,大一大二是他的积累阶段。

    北航大一大二的校区在郊区,所以“这两年我基本上就是在读书中度过的”。校区周围没什么娱乐活动,工科的课程也非常紧。王晓东基本上每天都是满课的,有时晚上还会有。其余的时间要拿来写作业,预习复习,还要拿出一大块时间来“思考”。

    北航学生中盛传“理论力学”奇难无比,有时挂科率会达到60%。可王晓东在这门课上的成绩,是满分。“这门课的老师让我学会了一种思维方法”。他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好多同学把一本书看成了几本书,他们以为这些章节是彼此独立的,但我把一本书看成了一棵知识树,都能串起来。力学里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其实总结下来就是一种方法。”

    王晓东沉浸在逻辑和理性的乐趣里,“我觉得世界一下子好清晰”。

    被同学视若“学神”的王晓东并不是个“书呆子”。在朋友眼中,他所蕴含的能量和他的体积成正比,他永远面带属于他的“王氏微笑”,是朋友圈里的“段王爷”。不过,太注重理论学习并不利于王晓东实现他的梦想。

    长期以来,我国各大航空专业院校存在这样的误区: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实践课程不多。学生真正能摸一摸操纵杆的机会少之又少,更不用说亲身参加飞行教学或飞行体验了,因此对飞行器和飞行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那些理论知识与数据公式上。“这样设计出来的飞机,飞行员开着能舒服吗?设计师知道飞行员想要的飞行体验吗?”不少专家说。

    王晓东是幸运的,因为他“开过飞机”。

    2012年暑假,作为北航航空学院未来创新训练营的一名优秀组员,他被选拔参加了由胡继忠教授组织的“蜜蜂”轻型飞机飞行体验活动。

    “我们是新手,飞行的时候对天气要求特别高。”王晓东对当时的训练记忆犹新,大家每天早上4点就要起床,把飞机从库里推出来,先检修,检修好了教练再试飞,试飞完后他们才能操作。一个人大概会飞12分钟。刚开始王晓东连直线都飞不了,瞎转,到后来就能自己规划飞行路线了。“我开始的时候有点害怕,熟练后觉得很神奇。就那么一架飞机,那么小,竟然可以飞在空中。”王晓东在天上看海,海那么大,还能看见海上的船,船那么小。

    那个时刻王晓东真切地明白了人类几千年来的“飞天梦”了。

    “有人说灵感是灵光一现,我觉得不是,灵感是积累。”王晓东加入了航空学院的创新团队,并担任了创新组长。

    这个创新团队让他觉得很新鲜:老师会提出一些比较前沿的想法,看大家如何将这个思路设计成具体的方案。这和以前的固定题目固定答案完全不同,“真的就只是一个模糊的想法,任何指标都没有”。

    老师会给他们三四周的时间让大家来讨论实施,最初讨论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有三四个想法,大家分组把这几个方案都初步做一做,理论上论证可行性,然后就是辩论。“你试着说服我,我试着说服你,相互PK。我指出你的存在什么问题,你就要回答,很激烈。”王晓东说。

    对于王晓东来说,生活表面看起来是单调平静的,但在一次次的思想讨论和钻研中,暗潮下涌动的是一股激情。

    王晓东说科研是一条孤独的路。孤独并不表现在搞科研的过程,因为科研过程中是有团队成员的,大家一起努力不会感到孤独。孤独感产生于一个问题研究结束后,突然发现这个问题“开始的时候似乎还是夏天,结束的时候竟然叶子都开始落了。”周围的人们在关心什么早都不知道了。

    王晓东正在享受这种孤独。

在美国,中式兵法教出奥数强人
搭乐高学化学 发火箭学物理
我们的家庭民主是怎样构建的
实现飞机梦,先享受孤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