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1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两亿多元善款的执行更值得关注

哈曼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16日   08 版)

    3天内,95家公募组织,2178个公益项目,通过一家互联网企业和它的基金会,刷新了中国有史以来互联网筹款的纪录。

    在笔者看来,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是企业关注社会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的一次活动。近年来,我国多元化的公益组织,都在为各自服务人群带去福音。但因为体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能力准备不足,公益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筹资、管理、宣传、服务的瓶颈考验。一句话概括,我国的公益组织缺乏足够的资源整合能力。

    当前,我国公益组织获取资源的渠道,一般是政府、社会、企业、基金会。现实中,公益组织特别是草根组织的资源获取渠道集中在政府,而恰恰政府资源的运用无论是申报、使用都缺乏灵活性。相较于其他各类资源,企业资源最灵活,所受限制较少。公益组织和企业之间,虽然各自明白彼此的地位和可以合作的空间,但缺少一座桥梁。

    此次互联网公益日,企业率先打破鸿沟,结合当前流行的网络平台,实现了企业构建平台进行社会总动员的良好机制。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既看到了企业的支持,看到了公益组织的动力源,又看到了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看到了资源在其中的灵活配置。从长远角度看,这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尤其符合中国现阶段对于公益组织发展的现实要求,对于解决当前各类公益组织发展困境,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现代企业支持公益、倡导当代公益理念的一次重要尝试。对于公益组织而言,为其建立与企业的有效联结提供了一次契机。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企业资源的释放,公益组织的热烈。资源释放的必然结果,是资源的使用。也许我们就要问,这些资源到哪里去了?资源的使用合理吗?资源到底为我们的公益组织带来了什么?难道只是一次资金输入,解决资金难题吗?公益组织在接纳资源时,是否有能力去合情、合理、合法地使用资源值得关注,是否能够既满足企业的初衷,又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同时满足公益组织自身发展目标的达成?

    怎样判断?引入第三方监管,做公益项目的绩效评估。

    从管理的角度讲,绩效评估的目的是评价结果、核算成本、风险管控、把握效率。然而,从当下公益组织的管理和服务过程来看,一些还处在起步阶段的草根型公益组织,绩效无从谈起,基础的服务成本概念、风险意识没有建立,财务部分有的还停留在简单记账阶段,项目管理经验严重不足。

    面对这样的现状,绩效考核只能停留在一个规范性评估阶段。规范性评估侧重制度建设,简单类比可以是“硬件”,而绩效评估侧重质量的监控,简单类比可以是“软件”。当前,很多所谓绩效评估,多是用规范性评估代替,美其名曰“以评促建”。这多少反映出当下服务评估的无奈与现实窘境。

    资源从不同的渠道已经开始释放,资源的监管是不可回避的话题。监管的前提是要弄清楚监管谁,监管的目的是什么,监管的目标是什么。监管的目的是确保资源有效利用。监管的目标是弄清楚每一笔资源的具体去处,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还有个更重要的前提,即公益组织是否做好了被监管的准备。现在很多公益组织都是好心人做好事的集合,有很多人并不清楚从个人的慈善行为转变为组织行为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很多人在组织层面做具体服务时,并不清楚这里面存在的一些法规、制度安排与服务要求,出现做了好事、提供了服务却违法、违规的现象。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公益组织的发展走到今天不过30年,其间经历了制度转轨、社会转型、业态变革的过程。草根型公益组织的井喷式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在社会转型期,公益组织的生存发展环境是脆弱的,对于公益组织的一些非原则性问题要多体谅。对于绩效评估,要尝试开始进行分类型、分类别的评估。对于一些已经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形成长效服务的公益组织、公益项目,要建立标准化绩效考评机制。对于还处在初创时期的,应该给予一些规范性的指导和业务上的咨询服务。要让初创期的公益组织明白,公益组织是有风险的,从事这个行业,先要评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担当,要给这些公益组织选择的机会。

    在肯定首个互联网公益日带给中国公益界利大于弊的同时,要思考几个基础问题:公益到底是什么?舆论应该如何引导大众正确认知公益?企业与公益组织的结合点在哪里?我国的公益组织处在何种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如果真想清楚了,公益组织在中国发展的春天才可能真正到来。

    (作者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

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带来了什么
两亿多元善款的执行更值得关注
“比起我们做的,他们教会我们更多”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