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十五年砥砺前行 加多宝公益助学风雨兼程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17日   05 版)

    “一堂课支教”支教志愿队伍在江西瑞金县盐田希望小学和孩子们合影

    正在干农活的王树宏、王树鹏两兄弟

    正在读书的赵浩然

    2015“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颁奖仪式

    企业助力寒门学子圆梦大学

    王树鹏和王树宏兄弟俩已经为自己的大学学费发愁了一个假期。直到拿到这5000元的助学金,兄弟俩的心才放了下来。兄弟俩是甘肃省天祝县人,在今年4月的一场事故里,两人的父母不幸离开了人世,当时他们离高考还有两个多月,噩耗从天而降,让这个本不富裕的4口之家顿时支离破碎。

    父母的离世让王树鹏和王树宏面临着失学的危险,这时,“加多宝·学子情”公益活动了解到了兄弟俩的情况,一笔及时的助学金将兄弟两个从失学的危险边缘拯救了回来。

    两兄弟从小读书就很刻苦。王树鹏和王树宏的家乡天祝县是甘肃省中部的一个县城,这里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状况较为落后,许多家庭都在年收入2800元的贫困线以下。他们家里也很贫困,为此兄弟两个从小就立志要好好学习,考出这片“山沟沟”。

    直到现在,王树鹏和王树宏都无法接受父母去世这个事实,他们为了完成双亲的遗愿,最终两个人都金榜题名,但贫穷的家庭让两人失去了依靠,叔叔家里也有需要读书的孩子,眼看两人就要放弃学业,选择去外地打工。兄弟俩令人唏嘘的经历牵动着当地政府和民众心,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这两个孩子失去上学的机会。

    团甘肃省委宣传部的老师在了解到情况后,将他们推荐给“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兄弟俩最终获得了这份助学金,得以梦圆大学,连他们的老师也说,若不是这笔及时的善款,两人的未来将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如今两人已经坐在了大学的课堂里,准备书写自己美好的明天。

    在一些贫穷的山村,或是一些患有严重疾病的家庭,上大学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仍然可望不可即,他们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未来,但前路障碍重重,王树宏和王树鹏只是其中的两名,还有更多的学子等待着社会的帮助,“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致力于为这些勤奋刻苦的寒门学子提供一个机会,也为他们背后的家庭提供一条出路。

    当王树鹏和王树宏两兄弟得知自己考上大学,圆了父母遗愿的时候,远在长春的赵浩然也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691分,这个从小身体就有疾病的少年终于用自己的努力叩开了北大的大门,然而高昂的学费也挡住了这个家境贫寒但意志坚强的少年。

    赵浩然先天有遗传疾病,从小身体就很虚弱,在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疯跑打闹的年纪,他常常因为生病在家休息,一次感冒要一个月才能痊愈,患上咳嗽往往能病两三个星期,这对儿时的赵浩然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虽然赵浩然的体质天生孱弱,但他的成绩一直是一家人的骄傲。高中时一举考入长春市的“最牛班”,联考时一直保持在650分左右。和其他的同学不同,赵浩然的身体状况让他时不时就得去医院看病,为此他少了许多学习的时间,其他勤奋的同学晚上可以学到一两点,但他每晚10点必须睡觉,高二时因为经常缺课看病,赵浩然的成绩变得忽上忽下,这让他非常着急,常常顶着高烧过来上课,只为补上落下的课程。

    这样的体质也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赵浩然家里每月要为他支付上千元的医药费,父母为了赵浩然的治疗费一直在外打工,家里爷爷奶奶还要负责照顾他。但即使面对这样的困难,赵浩然也从未放弃过。不能拼体力就拼理解,他自己养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三毕业后赵浩然整理自己的课本,自己做的错题整理垒起来比字典还要厚。

    就这样,这位“非典型学霸”终于等来了自己的北大录取通知书,但长年累月的治疗已经让这个本就清贫的家庭不堪重负,看着自己的孩子成绩如此优异,却没有办法给他提供最好的条件,赵浩然的父母急在心上,就在这时,学校的老师将他推荐给了“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一笔及时的助学金让这个意志坚强的男生又找到了生活前进的方向。

    除王树宏、王树鹏兄弟和赵浩然之外,还有许多寒门学子也得到了加多宝集团的资助,今年是“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的第15年,除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捐助的2000名受助学子外,加多宝集团还向洗心基金捐助善款,资助了100名贫困学子。到目前为止,项目资助总金额累计已超过7000万元,共帮助14275名贫困学子实现了大学梦。

    除了这些学生外,加多宝集团还在扩大自己的助学范围,今年7月,“加多宝·学子情”助学项目特地开展“弘扬革命精神,心系革命老区”活动,将助学金带给革命老区的贫困学子,并表示,今后还将继续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减轻生活负担,并持续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革命老区的经济状况,加多宝集团还开展了以经济扶贫与助学支教相结合的模式,项目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种植和定向采购的模式,在全国9个省建立了29个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有公益专家指出,此举对于革命老区经济、教育双向扶持的举措将为革命老区公益扶持提供新的参考思路,因为经济相对滞后的革命老区常面临“大人出去打工,孩子留守家中”的现象,这些扶持的计划就是为了实现“大人守家致富,孩子外出求学”的新局面,从根本上改善革命老区贫困的现状。

    此项目的“双赢”之处有目共睹。一方面,受助儿童开阔了自身的眼界,树立了远大的目标,同时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知识,增加了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参与支教的大学生们也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了更多阅历,锻炼了自身能力,“把知识带进去,把文化带出来”,老区的革命精神将由这些志愿者带向更远的地方。

    爱心接力公益之心薪火相传

    刚从四川凉山回来,四川大学风信子支教团中的粟华强脑子里还会出现这样的画面,那是他支教时上最后一堂课时的情景,班上的孩子们围着他唱着歌,所有人脸上都挂着泪水。

    今年7月中旬,粟华强参加了“一堂课支教”在四川凉山的阿布洛哈村小学的支教活动,这个村子里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在支教的过程中,这些孩子们艰难的生存环境让他动容,“当时就觉得,他们真的是非常需要爱需要关怀的”,粟华强说。

    让粟华强萌生参与“一堂课支教”想法的,是两年前他在“加多宝·学子情”收获的爱心力量。2013年,刚高考完的粟华强还觉得大学非常遥远。父母年近60,正在读大学的哥哥的学费还是四处贷款凑得的,虽然成绩优异的他考取了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但对粟华强来说,上大学还是个奢望。幸而“加多宝·学子情”助学活动为他提供了奖学金,让他重新回到校园。

    两年过去,粟华强一直记得这份恩情,借着大二升大三的空闲暑假,他参与了“一堂课支教”,走进四川凉山的革命老区,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孩子。在这里他也认识了许多和他有共同经历的支教队员,他们都是加多宝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也都立志要把这份爱心传递给更多人。

    江西农业大学“暖流”支教队的队员们也是其中一员。2014年,他们走进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大冲乡小学,在支教的过程中他们将支教的点点滴滴写了下来。

    这个皱巴巴的日记本上记录着孩子们每天在校门口等待的队伍,记录着他们坐在课桌前用功的身姿,也记录着许多孩子贫困的家庭状况,和长期缺乏关爱的现状。“如果我们不来,有谁会注意这些孩子的家庭情况呢?又有谁能去帮助这些孩子呢?”队员梅杰在日记中写道。没有人比这些志愿者更能关怀这些孩子们的心,志愿者李德成说,自己也曾经是一名留守儿童,看到孩子们仿佛看到曾经的自己:“虽然我幸运地得到加多宝的资助实现了大学梦想,但我要用自身所学提供更多帮助,让这种爱心传承下去。”

    虽然志愿者在这里支教的时间很短暂,但留下的绝不仅仅是一堂课的力量。志愿者们将自己的见闻带给孩子们,为这些留守儿童送去贴心的鼓励与关爱,最重要的,他们把自己不畏困难、努力学习的精神带给了这些孩子们,给他们留下了前进的方向。

    “一堂课支教”活动源于“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从2006年开始推出的公益岗位活动,旨在通过号召包括受助学子在内的大学生到贫困地区支教,为留守儿童传递关爱和知识,同时也吸引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关心国家的教育事业。目前已有成千上百名大学生被“一堂课支教”吸引,将自己的精力和汗水投入其中,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从这之中也走出了更多优秀的受助学子。自贵州毕节的康圣洋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接受了捐助后,康圣洋从一个濒临辍学的准大学生变成了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大二学长。他看到自己家乡孩子们受教育的情况非常令他揪心,就自己在家乡办起了辅导班,用自己的学识为更多的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上课期间他过上了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班上一共招收了40多名学生,年龄从小学一直到高中,他本人要教数学、英语等多门课程,还要负责学生的家访,但在他看来辛苦也是值得的,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一个月的辛苦有可能改变这些孩子们的一生。

    在这些班上他看到了许多需要帮助的孩子,有的孩子被父母实施暴力教育,以至于心理上产生了不可挽回的影响,有的孩子因为当地落后的教育观念根本不重视学习,还有许多孩子是留守儿童,家里沉重的生活负担让他们无法专心地继续学习。

    但同时康圣洋也看到了班上一些学生艰苦求学的感人画面,班上有的学生每天从别的县赶过来上课,中午再坐在一起吃家长送过来的盒饭。这些勤奋好学的学生让康胜洋感觉到自己的努力都没有白费,辛苦是值得的。

    康圣洋非常感激去年来自“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的资助,是这份资助才让他找到前进的方向,他希望自己能把这份爱心传递出去,让自己得到的帮助获得更多的价值。康圣洋的想法也是许许多多“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受助学子的心声,正是这些优秀的学子传递着加多宝集团“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的理念,传递着这份质朴的爱心。

    15年坚守雪中送炭情绘就爱心公益地图

    “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这条公益路上有艰辛、有感动,但更多的是对教育事业不变的关注。在助学项目还只帮助了13名学子的最开端,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份星星之火将会点燃万名寒门学子的梦想,走遍大半个中国,然而如今已经有万名学子受助于这项活动,最终得以梦圆大学。

    加多宝集团党委书记庞振国记得,那是在2001年,当时加多宝还只是个小规模企业,广东和浙江温州,是加多宝仅有的两个市场。在市场调研时,庞振国跟同事发现,温州一些山区农村还是很贫困,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考上大学却没钱交学费。

    拿出5.3万元,加多宝于2001年,在温州发起了对首批13名当年考入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的资助。“那个时候,我们对怎么做公益是没有概念的,就有一个很朴素的想法,有人有困难了,企业能赚到一点钱就帮助他。”庞振国说。这条漫漫助学路就这样由此开启。

    此后的10多年,这份为寒门学子“雪中送炭”的温情从未变更,资助人数和金额都逐年攀升,直到现在已经达到7000万元的金额。这张爱心地图的版图也在不断拓展,2010年,加多宝公益助学项目的第10年,资助范围首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而后几年,更深入到全国各个角落,……从南到北,从西到东,15年来,“加多宝·学子情”点亮了万名学子的求学希望。

    与此同时,加多宝公益助学也在一路上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探索创新出独特的公益助学模式。提出了“人人公益,全民助学”的目标以及“1帮2”助学的先进理念,加多宝集团还在创新中探索出了发展型助学模式,助学体系细分为资助学子、爱心热卖、“一堂课”支教、微公益助学四大版块,为受助学子提供勤工俭学、参与公益的机会,帮助他们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和公益意识,让学子从受助者转变为助人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15年的公益历程中,加多宝不仅仅是通过资金资助来帮助贫困学子解决上学难题,更在技能方面促成他们的转变。“发展型助学模式”也被记录到《加多宝公益白皮书》中,这个加多宝多年探索出的助学体系,成为带动人才回流的一种可持续性助学模式。“从根本上提升受助学生各方面的生活和发展能力,让他能够自助,并在自助的基础上再去帮助别人,从而让更多人受到感染,参与进来。”加多宝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总经理夏楠如此评价。

    今年,“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除原定的2000名受助学子外,还向洗心基金捐助善款,又增加了对100名贫困学子的资助。为了献礼抗战胜利70周年,助学项目又先后走进福建武平、重庆黔江、江西瑞金、陕西延安等革命老区,开展学子资助探访及“一堂课支教”等活动,旨在以经济扶贫与助学支教相结合的形式,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江西瑞金,这是2015年加多宝爱心公益路的第一站,加多宝集团领导探访了革命老区里的两位贫困学子刘浩和钟雅婷。坚强面对父亲离世伤痛,依然刻苦学习的红军后代刘浩,学习之余还去做兼职养家的乡村女孩钟雅婷,加多宝不仅为他们提供每人5000元助学金,并表示,今后还将继续为两位学子提供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减轻生活负担,持续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在革命圣地延安,加多宝集团党委书记庞振国一行则来到了贫困学子强凯家中。强凯在小学五年级遭遇了父母离婚,曾想轻生的父亲为了3个孩子坚持在民间卖艺赚钱。“一定要让父亲以我为骄傲,好好地活着!”强凯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习,更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加多宝的5000元助学金,给了他追逐梦想、报答父亲的希望。

    不仅仅是助学金资助,“加多宝·学子情”更在革命老区开展“一堂课”助学支教,为革命老区的孩子们送去温暖。2013年的受助学子粟华强在四川凉山参与支教,20天的时间里他感受到了留守儿童渴望关怀的心情,而今年夏天,加多宝·学子情”支教明星导师歌手陈明也去往江西瑞金县盐田希望小学,参与“一堂课支教”,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份美好的回忆。

    陈明说,“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让她有机会走近受助者身边,更加真实地了解了孩子们的公益需求,这个过程中不仅有震撼和难过,更由衷体会到社会责任的重大:“留守儿童们更需要关爱和温暖,希望能用自身的行动感染更多人关爱和帮助留守儿童。” 

    以善促善人人公益 大爱行动众志成城

    “作为一个持续15年的社会性公益品牌,‘加多宝·学子情’为公益助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通过‘发展型助学’模式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这是公益助学的一个里程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领导对加多宝的发展型助学模式寄予厚望。

    这是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项目备受称赞的理由之一。15年绘就的公益助学爱心地图背后,不仅仅是从13名到14275名受助学子的数量叠加,加多宝更在多年公益中探索出独特的创新助学模式,从长远角度帮助寒门学子蜕变自我,真正改变自身命运。

    凭借稳健务实的行动,“加多宝·学子情”公益助学项目已成为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公益品牌,影响着合作伙伴等众多社会力量陆续加入公益助学的行列,助力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们表示,“加多宝·学子情”经过十余年的稳健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企业教育公益品牌。这不仅源于企业本身不间断的付出,更源于其日益强大的公益影响力。

    实际上,加多宝多年公益成绩在各个领域都积淀深厚。不仅是公益助学,加多宝在汶川、玉树、雅安地震3次亿元捐款,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救援工作、“阳光操场”、“筑巢行动”等公益项目中都积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了解,加多宝目前的公益投入板块主要有4个:一是“发展型助学”,以助学支教为内容,不仅有“学子情”、“一堂课”,还有“阳光操场”、“爱心书包”等几个小项目;二是“建设型扶贫”,支持中国灾害救助和扶贫;三是环保公益,水资源的保护等;四是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把凉茶品牌打响做好。

    这份对公益的执着,与加多宝的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息息相关。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使加多宝自成立之初就已具备公益基因,这一基因推动着加多宝在取得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在这种传承下,加多宝坚持不懈地去做公益事业,通过这种爱的方式不遗余力地去推广,坚持下去。”加多宝集团人力资源及行政总经理夏楠如是说。

    这份原始驱动力,也与加多宝一直践行并弘扬的“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的企业公益理念息息相关。加多宝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善念,只要适当引导、激发,让每个人都愿意付诸行动,就能实现巨大的改变。为此,加多宝在每一个公益项目实施过程中,都融入“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的理念,大力倡导全民参与。

    加多宝认为,公益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政府、企业或是团体行为,更应该是社会全体民众的集体意识。加多宝愿意负起表率的责任,通过自身的点滴努力,通过对社会公益的投入与探索,为公众树立信心,带动更多公益力量关注并参与公益,以一个善念激发每一个人心中的善念,以一个善行推动无数善行。

    (翁书婧 程遥)

十五年砥砺前行 加多宝公益助学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