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09月21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一名支教教师和他众筹的乡村夏令营

尝试了断与应试教育的私人恩怨

实习生 诸未静 本报记者 诸葛亚寒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9月21日   09 版)

    学生在夏令营的课堂上,表现得比平时积极多了,回答问题和讨论都非常踊跃。

    □“与成长相比,成绩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只有成绩,没有成长”

    □“乡村留守儿童最缺少的不是钱,不是被接到一个发达但陌生的世界,而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像一个熟悉的家一样的地方”

    □“孩子们有权利知道更广大的世界,人生的选择权在他自己手上”


    支教一年了,李书豪有些失望。

    这一年,他做得最多的是“填鸭式”教育——面对着难度非常大的课本、做不完的习题、上不去的成绩以及令人丧气的高中录取率,他和学生一样,被迫一刻不得闲地往前跑,甚至无暇反思自己所进行的教育与期待中的到底相差有多远。

    别无选择,李书豪不得不写下一行又一行的板书,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背诵他画下的重点,就连成绩最好的学生也“常常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

    “倘若没有与学生朝夕相处中所培养的‘爱恨情仇’,大概我真的无法承受这分压力和与期待的教育方式大相径庭的失落。”李书豪说。

    然而,李书豪并不是一个坐以待毙的人。用他的话来说,越是偏离自己的目标,就越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让自己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

    于是,这个90后小伙儿,自行筹集资金,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在自己支教的云南大理五印乡五印中学,开办了一个名为“My summer!Go better!”的夏令营,为期10天。

    “我希望通过这个短期活动能够展示给参营的学生,教育可以有另外一番模样,接受教育也有另外一种感受,通过教育也可以获得另外一种成长。”李书豪希望,通过夏令营的课程和活动能让学生们明白,给予人成长动力的、定义一个人优秀与否的,不是分数。

    至于究竟是什么?李书豪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只希望夏令营可以激活学生心中的种子,自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继续去探索”。

    乡村中学应试“硝烟弥漫”

    李书豪去年从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毕业后,选择到五印中学支教两年。

    从小到大,李书豪在学习方面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但他内心并不愿意做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自从开始接受教育到初中毕业,他一直都在应试教育中不停地否定与肯定自己。

    “现在我都还记得期末为了不挂科通宵背书的情景,考完以后就完全忘记了背的内容。所以,在成为老师之前,我与应试教育的私人恩怨就已经开始了。”李书豪说。

    他希望进行的教育,是有力的、有趣的、正向的。“如果两年后,支教成果只有很高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那若干年后回想起来应该会后悔来这一趟。与成长相比,成绩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只有成绩,没有成长。”李书豪说。

    然而,现实一直在给他泼冷水。看着惨淡的高中录取率,李书豪明白,这个乡村中学里应试之战“硝烟弥漫”,一个不留神,学生就可能会丧失继续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继而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未来的机会。

    五印中学是五印乡唯一的中学,3个初中年级共有1061名学生。除了成绩非常拔尖的一两名学生有机会考入下关一中——大理最好的高中,其他学生能报考的只有一所中学——巍山一中。今年中考,有101名学生考入巍山一中,升学率约34%。没有人考入下关一中。

    举办夏令营,在李书豪看来,是在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冲突之时寻找的缓冲地带,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各班班主任推荐,60个八年级学生和6个九年级学生成为夏令营的营员。而后,李书豪通过自己运营的微信公众账号“吾尚五四”发出了一篇名为《这个夏天会不会不一样?》的小视频,他想要通过“众筹”的方式获得资金。

    亲朋好友迅速从各地汇来款项。但是,对于一个只有100多个粉丝的微信号来说,5万元不是一笔小数目。

    经过三轮众筹公示后,李书豪筹集了近6万元。此外,他还通过朋友圈寻找到了11位具有不同教育背景和成长经历的支教老师。 

    “这是一个高规格的夏令营,乡村孩子值得拥有最好的夏令营。”李书豪围绕一个“玩”字设计了夏令营课程,包括社区调查、校园华尔兹、团队协作、趣味运动会、话剧工作坊,等等。

    “My summer!Go better!”的主题来自德国的支教老师卢安克在《是什么带来力量》一书中所说的,“乡村留守儿童最缺少的不是钱,不是被接到一个发达但陌生的世界,而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像熟悉的家一样的地方。他们更缺少的是一个长久、稳定、只属于自己或自己班级的、比哥哥更有权威的大人在身边”。

    李书豪希望,在这所大山深处的中学里,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山村孩子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对于这些乡村孩子来说,所有的课程都“只在书本和电视上看到过”。因此,每一节课都“睁大了眼睛”。

    比如,数学老师马平川和唐玲玲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自己测量并动手制作建造学校的3D模型;话剧课老师郑子薇会带着学生们一起欣赏话剧、分享故事、利用游戏让学生打开肢体,平时一句话都不说的学生也勇敢地参与到话剧创作中……

    教科学和英语课的老师李亚东在此前已经在广东支教了一年,现实的环境让他觉得“山村孩子就是不行”,但是这次夏令营改变了他的想法。

    夏令营的社会调查课有一个特别的环节——“发现五印”,学生分成三队前往老鼠街、杜妈、狗街河3个村子进行社区探索。他们需要完成诸如了解村子基本情况、采访村民、绘制村子平面图、寻访特别村民等任务。

    社区探索那天,五印天空飘起了小雨,学生彭诗云注意到平时很“乱”的男生陈希军居然主动为女生撑伞。村子里有狗,最调皮的男生便一直走在最前面,替志愿者老师挡住。

    彭诗云和队友们调查了村子里的垃圾污染和水资源利用情况,还提出了垃圾回收社区网格化治理方案。这让李亚东“刮目相看”,“我没有想到他们能提出这么专业的解决方案,学生们其实只是缺少展示的条件和平台”。

    一个名叫毕后才的男生在结束社区探索后,骄傲地告诉老师:“我的愿望就是将来留下来当村长。”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减乘除”的村庄治理方法:加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增加村民收入;减是减轻农民负担;乘是用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除是消除邻里矛盾,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听完毕后才的阐述,科学老师林昇的眼睛“都亮了”:“孩子们的表现大大超出我的预想,他们完全符合设定这个活动的目标——感知社会调查方法、锻炼与人沟通的技巧、认识自己家乡、思考改变家乡的方法。”

    教育就是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老师,我以前觉得自己成绩不好,谁都看不起我,所以在学校待着难受。但是现在我知道成绩不好没关系,别人看不起也没关系,只要我知道自己是好的就行了”。

    “老师,我以前学习压力非常大,天天死读书,就怕成绩下来了老师会生气。但是以后我也会多方面发展,让自己快乐”……

    夏令营结束时,不少学生都“敢”于在李书豪面前表达自己了。“他们越来越相信自己,越来越有力量去追寻自己的梦。”在李书豪眼里,这10天孩子们的进步和变化,“大概是应试学习3年都达不到的”。

    不过,对于这种短期乡村支教活动,网络上有不少争议,农村孩子如何面对物质上的落差?告诉了孩子们外面的世界,那谁来建设家乡?

    对此,已经支教一年的李书豪看得很透彻。

    他清楚,乡村少年想通过高考走出大山太难了: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能给予孩子学业的指导不多;老师很年轻,并且总往城市跑,新来的老师又经验不足;生活环境相对封闭,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对缺乏……

    他坦承,不是所有学生都忽闪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渴求知识,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安静地听老师说的每一句话。然而,“孩子们有权利知道更广阔的世界,人生的选择权在他自己手上。”李书豪认为,教育就是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他常常告诉学生,做井底之蛙没关系,但一定要做有选择能力的青蛙。

    这次夏令营,每天都有兴趣课。志愿者老师给学生分享了在台湾做交换生的经历,在英国伦敦求学的感受,以及美国的街舞文化……

    兴趣课结束后,学生们总爱把老师团团围住,央求他们再多讲一点外面的故事。“老师,我成绩不是那么好,将来可能出不去。”听到学生这样说,李亚东和志愿者就鼓励他们,“事实上,只要考上一个普通的211学校,甚至一个稍微好一点的二本学校,都是有很多交换项目的,至少他们可以去台湾、香港”。

    也有学生听完后打算好好学习,坚守家乡,让家乡变得更好。

    “这就体现了这个夏令营的意义,让孩子们体会生活和世界的美妙,他们的选择才更有意义。”李书豪说,“不能因为地理上的阻隔,就擅自替他们作决定,学生们的反馈就是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到外面去,也可以回到家里面去。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可以作的选择。”

    新学期已经开始,考试的压力再次袭来。李书豪希望学生们能够记得自己在夏令营中不断重复的话:“将一切美好的东西坚持到底。不论是在夏令营中放大的还是萌发的,但凡是能让你快乐与进步的,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我希望他们能有自由选择的能力,而且可以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我希望他们能时时刻刻感受生活的美妙;我希望他们能温柔地拥抱世界。”李书豪说。

尝试了断与应试教育的私人恩怨
小学课外“抢跑” 初中后劲不足
用大数据给新生分宿舍
新生年龄不再整齐划一
海选新生发言
送新生“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