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10月0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77.1%受访者曾有职业倦怠

工作压力过大和升迁加薪无望是两大诱因

本报记者 王品芝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08日   07 版)

    如今,年轻人的工作高压力高期望值并存,这导致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不少人出现了职业倦怠的情况。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2005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7.1%的受访者曾遭遇过职业倦怠,55.4%的受访者认为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过高,53.7%的受访者认为是升迁加薪等职业前景无望。对于克服职业倦怠,48.4%的受访者建议给自己放个假,46.9%的受访者建议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5.5%的受访者工作年限为1年以内,34.4%的受访者为1~5年,29.2%的受访者为5~10年,28.6%的受访者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2.2%的受访者尚未参加工作。

    37.2%受访者认为工作3~5年最易倦怠

    章笑在北京某科技公司做文秘工作已经四年了,从第三年开始,特别明显地,她对工作产生了倦怠情绪。“工作已经很熟练了,人事关系也处得很好,没有什么压力,不像刚开始还怕领导不满自己的表现。”章笑说,她在公司里算半个老人了,可是没有更大的上升空间,未来几年还要做同样的工作,一成不变。“每天只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什么可以发挥的平台,工作越来越不想做,再这样下去恐怕连日常任务都完不成,那就离被炒鱿鱼不远了”。

    调查显示,77.1%的受访者曾有职业倦怠,9.8%的受访者没有,13.1%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5.9%的受访者认为工作1年以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27.2%的受访者认为是1~3年,37.2%的受访者选择3~5年,18.1%的受访者认为是5~10年,6.4%的受访者选择10年以上,0.8%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应对一些新东西,会很累很辛苦,但是比较有动力。如果职位和工作内容没有变化,会更容易倦怠。”刘清杰刚入职到一家网络公司做网站编辑,他时常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一个文字工作者,让很多人能够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思考,这就是意义。但是我现在的工作达不到这个要求。”

    调查中,55.4%的受访者认为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过高,53.7%的受访者认为是升迁加薪等职业前景无望,35.9%的受访者认为是入错行、职业错位,36.3%的受访者认为是职场的人际关系疏离,27.5%的受访者认为是工作进入平台期,15.3%的受访者认为是工作压力过低,13.3%的受访者认为是自身性格导致。

    向阳生涯管理咨询集团职业规划师王虹指出,职场人产生职业倦怠,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很多人的工作本身比较单调,比如银行的柜台操作员;另一方面,有些人工作跟性格的特质不是很符合,这样时间长了工作容易没有新鲜感。“总的来看,因为第一种原因产生职业倦怠的人中,年轻人比较多,后一种情况,则多出现在工作一段时间的人身上”。

    55.5%的受访者认为跳槽只能缓解职业倦怠

    章笑试过寻求改变,利用空闲时间考了会计证,但公司不给她提供转岗的机会。“我学的东西不多,我有一半的责任,但是公司不会挖掘员工的潜力,不在现有员工里培养所需人员,宁愿在外面招人,总是以刚进来时候的能力评价员工,也有责任。”章笑认为,她可以胜任难度更高的工作,每月多获得两千元工资。“我很愿意,但是没有这个机会”。

    很多像章笑一样没有上升空间而对工作产生倦怠的年轻人,纷纷选择了跳槽。本次调查显示,9.2%的受访者认为跳槽完全可以解决职业倦怠,55.5%的受访者认为只能缓解,15.1%的受访者认为跳槽不管用,还有20.2%的受访者觉得不好说。

    在沈阳工作的翟玉芳就刚跳槽到了一家新公司,但是没上几天班她就感到很不适应。“我觉得原来的工作不适合我,工作没有热情。但是来到这里之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我与一位同事相处不太融洽。”翟玉芳说,为此,她又开始不喜欢上班了,每到星期一工作日开始,就感觉很难受。

    王虹认为,跳槽大多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工作本身的问题,比如在行政岗位工作了四五年,但公司没有一个好的晋升通道,或者像银行柜员类的工作,看似光鲜但感觉没有意义。还有一种情况是,工作时间较长的人,为了追求更高的价值选择改变工作环境。

    “但有的人换个工作环境,过段时间还是会出现一样的情况。”王虹指出,这个时候就要了解一下自己的职业定位是什么,跳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导致自己职业倦怠的原因。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调查中,48.4%的受访者建议给自己放个假,46.9%的受访者建议培养一些兴趣爱好,44.5%的受访者建议转换工作环境,40.5%的受访者建议工作中尝试一些变革和突破,35.5%的受访者建议给自己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 28.5%的受访者建议多参与生活中的社交活动,26.9%的受访者建议锻炼身体,强健身心,16.4%的受访者建议单位注重“人性化”管理,24.5%的受访者建议给自己充电、适时进修。

    “如果工作很适合,只是需要时间休息,那么休假可以解决自己的倦怠。但工作本身就不太适合的话,休息完还是要面对相同的问题。”王虹认为,核心目的没有达成,每天八个小时待在公司,就会感觉不快乐,会影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去做一个转型。

    她提醒说,克服职业倦怠,一方面需要自己花很多时间在自身方面,多探索自己,不断挖掘自己,调整浮躁的心态;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多做一些改变。让员工的工作丰富化,企业和个人都要努力。

    “作为一名女员工,要考虑很多,以后要生孩子,想稳定,不可能说走就走。”章笑没有勇气跳槽,但现在她已经在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我现在每天锻炼身体,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强自信心,我打算主动跟分管领导、人事部门沟通,希望他们重视我,看到我的能力。”

本报记者 王品芝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0月08日 07 版

79.8%受访者认同“人民英雄”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68.7%受访者不会以偶像剧主角为择偶标准
专业细化难,64.9%受访者归因于专业设置不合理
77.1%受访者曾有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