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从雨花台纪念馆、梅园,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都出自一人之手——

齐康院士:艺术能打开科学思维之门

实习生 谢婷婷 李亚男 本报记者 雷宇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12日   12 版)

    人物素描院士齐康,年过八旬,满头银丝,童心未泯

    老人爱美,打开电脑,满眼皆是刘晓庆的剧照;老人至今爱吃巧克力,这也成为来访者最好的礼物。熟识者每每为他撕开包装。他每个口袋放几颗,只怕老太太发现一次性收缴。老人喜画面,遇来访,必为每个人拍照、画像,喜欢者上书两字——“好人”


    在齐康眼中,建筑是有生命的存在,融合着建筑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的理解。

    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国内诸多著名建筑的设计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在科学与艺术中寻找共鸣,他主持设计的建筑多是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巧夺天工之作。

    从小接受艺术熏陶的齐康,坦言“科学家应当懂艺术”。中学时,弹钢琴、读小说、学画画的经历,对于他后期的创作影响深远。

    面对应试教育的重重藩篱,他直言:“现在的教育把人教‘死了’,思维僵化了。我们要培养懂得‘传承、转化、创新’的全面人才。”

    步入耄耋之年,齐康最怕自己也僵化,依旧保持着看书、画画、独立思考的习惯。

    中学时期是他养成良好习惯的开端,也是开启他建筑设计之路的启蒙岁月。

    勤奋的中学时代夯实基础

    1931年10月28日,齐康出生在南京。家中兄弟姐妹6人,齐康是老小,刚出生,母亲就去乡下养病了,6岁以前,他甚至与母亲很少见面。

    在齐康的记忆中,他在家中是“多余的那一个”。孩童时期,齐康很少感受到温暖,性格敏感、孤僻。

    1937年,日军入侵南京。6岁的齐康跟着家人逃到老家浙江天台避难,在天台县城开始了小学生活。

    五年级以后,齐康从天台回到南京市。因为身体不好,齐康辍学在家中自学了两年。父亲教他古文,父亲的朋友指点他绘画,一位音乐老师教他钢琴。

    齐康回忆,这一段时间自己非常用功,在家里自学画画、弹琴、读《古文观止》,看了大量的书,“回首少年时期,书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开始不再感到孤独。”

    研究土木工程的父亲见齐康钟爱绘画,就教他用比例尺。齐康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家里的每个房间、楼上楼下都测了个遍。很快,他看懂了父亲画的图,也知道了建筑图中的平面。对于建筑最初的热爱,由此生发。

    在家自学的两年时间,让齐康学会了自主学习,也极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少年时的孤独,让齐康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比同龄人多了几分成熟与自觉。

    初二下学期,齐康考入同仁中学,半年后,同仁中学改名为金陵中学。培养出多名院士的金陵中学,学养深厚,当地流传着“要用功,进金中”的民谣。

    齐康在金陵中学度过中学阶段,在这里的几年“啃书”时光,为他今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初中英文老师要求他们一年背12篇文章,高中二年级时背诵《鲁宾逊漂流记》的某个章节,要求标点符号都不能错。齐康十分用功,每天站在学校的大树底下、三楼走廊背书。上课时,英文老师魏老师即兴出作文题,下课铃一响,他们就能交出一篇完整的英文作文了。

    多年后,齐康在出访和接待外国专家时,从不用翻译,总是直接与外国专家对话。面对采访,已过耄耋之年的齐康还能流利背诵英国文豪塞缪尔·约翰逊的诗歌。

    感兴趣的学科比名校更重要

    中学时,齐康最喜欢历史课。幼年时期,经历过动荡岁月的他,对于历史有着独到的见解。

    齐康把建筑的历史感看得很重。他认为,一座建筑能经过几代人的肯定是不容易的,其本身构成了历史的标志,是历史的记录,不能轻易改动。在设计建筑时,他融历史感与现代感为一体,总能把浓郁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展现得淋漓尽致。

    尊重历史,让他学会在尊重一方水土的基础上设计作品。在设计福建武夷山庄的时候,齐康大胆地从传统中推陈出新,让福建地区的乡土建筑融入时代的气息,探索出了新的地方主义风格,使福建武夷山庄成为全国风景建筑中第一个乡土建筑时代化的作品。

    高中毕业时,齐康也面临着专业的抉择。如果当年他选择了历史专业,恐怕这位建筑大师的一生都将改写。

    因为高中3年总成绩排名全年级前五名,齐康获得保送金陵大学的资格。因为金陵大学没有建筑系,且以化学见长,齐康在填报专业时选择了化学专业,“现在想起来,当时如果报了历史专业,就不会再去考学了。”

    最后齐康仍然参加了高考,考取南京大学建筑系。

    “目前,经济大发展的时代,真正刻苦求学的人不是很多,”他说,现在也有一批年轻人,冲着名校的热门专业去,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齐康看来,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如果只是看着眼前的利益就奔着去,不坚持自己感兴趣、喜欢的事物,很难做出一番事业。”

    除了遵从自己的兴趣外,齐康还为中学生提出“传承、转化、创新”的六字秘诀,“传承,是指从老师那儿传承知识,转化则是将老师教的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它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创新。”

    齐康擅长从老师身上学习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想法。在建筑设计中,齐康继承老师杨廷宝的长处,十分重视中国国情,注重整体环境,吸取并运用中西建筑传统经验和手法,像五台山体育馆就以洗炼凝重见长,又有所发展,表现得更为灵活。

    创新,则是他在传承转化之后的收获。齐康的作品几乎没有一个是重样的,南京3个纪念建筑,雨花台纪念馆、梅园,还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人们没想到是一个人设计的,“我就喜欢因时因地来思考问题”。

    德智体全面发展方能育精英

    进入中学后,教美术的徐老师很喜欢这个痴迷绘画的学生,在课余时间给他系统地讲授《芥子园画谱》,使齐康对国画技法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齐康又设法借来《伦勃朗》、《米勒》画册自学,对西洋画技也略知一二。

    绘画给齐康的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齐康说:“我经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写生。大自然是我绘画的对象,大自然的美常使我感动。我认为建筑要适配于自然,要和谐,要进入画境,要有一种惊奇之感。画是我最最亲密的朋友。”

    在课余时间,齐康还跟着顾天琢老师学了4年钢琴,老师常夸赞他弹琴潇洒,后来齐康在学校音乐会上弹奏了著名的《土耳其进行曲》。

    中学时,金陵中学规定,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学生一律要到操场进行体育锻炼。齐康喜欢篮球和乒乓球,“现在来讲,看电视,我也非常喜欢看体育频道。我总觉得一个人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美术、音乐和体育之外,齐康还热爱读书。从中国传统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到外国经典著作《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他都读得不亦乐乎。采访结束后,他步履蹒跚地走向另一间办公室,一开门,只见四周书架上摆满了书。“这些都是我看的书,什么类型的都有。”

    谈起中学时的爱好,齐康颇为自豪,这些兴趣爱好成为他后来学习建筑学必不可少的艺术熏陶。

    说到当下中学教育,齐康摇头,连说了3个“不好”,“钱学森先生晚年讲了一句话,‘现在中国难以培养出人才’,说得有道理。一个人要全面发展,不能专门只学功课,那样要把人‘憋死掉’。”

    “‘中国式教育难以培养好的学生’ ,这怎么行呢?”在他看来,科学家也要懂艺术,“艺术的熏陶可以帮助打开科学思维之门。”

齐康院士:艺术能打开科学思维之门
用温度丈量人生
雅思成绩取消:谁心中有贼
“茫一代”父母过招0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