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的孙士平每周都可以享受一次免费理发服务,地点就在他居住小区附近的一家理发店,为他服务的都是穿着时髦的年轻理发师。
不仅如此,和孙士平一样生活在中信社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每周还可以享受医生上门体检、代收包裹、陪聊、磨菜刀等志愿服务。
老人能享受这些生活服务,得益于长春市永兴街道在其所辖的7个社区成立的“红细胞工程”志愿服务团队。该团队由街道和社区的党员牵头,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服务辖区内有各种需要的居民。从2011年成立至今,志愿服务范围扩展到医疗保健、扶贫助困、文化娱乐、教育等20多个领域,服务小分队已有80多个,注册志愿者1850人。
永兴街道是长春市净月区的核心区,有居民11.5万人,但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只有130多人,需要借助辖区内的社会资源,一起服务好街道的民生。永兴街道党工委书记邹钟宏说,之所以称之为“红细胞”,就是希望我们的志愿服务组织能像血液中的红细胞一样输送氧气和养分,传递正能量。
志愿团队成立之初,就组建了“红细胞服务联盟”,聘请14名专家和学者作为核心层,同时在永兴街道所辖的7个社区成立“红细胞践行社”,共有200名党员志愿者骨干、3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1000多名社会各领域志愿者加入,作为“红细胞工程”的拓展层。如今,7个社区的践行社各有各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
在中信社区,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占到3成多,因此中信社区践行社针对这一特征,在志愿服务方向侧重于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如爱心医生进家庭、免费送货上门等。而潭北社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且周边高校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推出服务农民工子女的周末课堂和暑期训练营项目,由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红细胞助学服务队”每周开展服务。潭北社区还发挥邻近长春中医药大学的优势,与该校博硕志愿医疗服务队合作,每月给社区居民义诊、按摩推拿。
“红细胞工程”的每一个志愿服务项目都源于社区居民的需要。“社区每一户家庭的需求和每一名志愿者的特长我们都详细登记,依此进行相关匹配。”邹钟宏说。
“我们有困难就找志愿者,自己有了时间就做志愿者”,这让同时在社区艺术团做志愿者的孙士平觉得“幸福感明显增强了”。
本报记者 王培莲 通讯员 齐茗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