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广西“扫黄打非”工作走进基层

本报记者 刘声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15日   03 版)

    “以前村里有黑网吧,不少村民沉迷其中。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忙着参加村里的文艺活动,业余生活丰富多彩。”10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榃头村宝鸭坪屯村民陈忠艳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后,村风民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更有奔头了。

    创建“妈妈扫黄打非工作队”

    走进宝鸭坪屯,整洁的村道两旁树枝摇曳,村里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苗木,村民靠种植花卉走上致富路。然而,以前村里并非这般景象。提起往事,宝鸭坪屯村民廖海厚直摇头:“以前这里叫鸭屎坪,垃圾遍地,赌博成风,有的村民把一年收入全都赌掉。”

    针对这一情况,钦北区在榃头村组建“扫黄打非”工作站,开展“美丽家庭”评比活动,把“扫黄打非”知识纳入评比条件,明确规定不能参与黄赌毒。被评为“美丽家庭”的,该户的小孩上学给予一定补贴,免费送树苗,免费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就业技能培训。

    2014年,在广西,该村最早组建了“妈妈扫黄打非工作队”,通过夫妻、婆媳、母子、妯娌等关系开展“扫黄打非”宣传工作。村民陈忠艳的丈夫之前沉迷赌博,导致夫妻关系非常紧张,后来多亏“妈妈扫黄打非工作队”姐妹们的耐心劝说,现在她丈夫不再赌博,打工回家后还帮忙干农活、照顾孩子。

    该村“妈妈扫黄打非工作队”队长陆秋荣介绍,她们已成功把4对因沉迷六合彩几近离异的夫妻劝和,成功转化8名长期逗留“黑网吧”,沉迷游戏及浏览不良网站的青少年。

    如今,村民从“游手好闲”赌博回归到致力于发展生产。该村9成村民种植花卉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1165亩,占全村耕地面积三分之一,年产值达1800万元。种植花卉苗木的村民一般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成为北部湾地区有名的“花卉村”。宝鸭坪村培育的特色盆景,还荣获第五届广西园博会金奖。“扫黄打非”工作与农民致富有机结合,实现了“两不误”“双促进”。

    在榃头村的经验带动下,广西多地农村纷纷成立“妈妈扫黄打非工作队”。钦北区那学村那鹤屯把“扫黄打非”工作内容融入“最美家庭”的评比,规定家庭成员须是“扫黄打非”的义务宣传者和忠实实践者,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积极性,打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与基层工作平台相融合

    沿海沿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先行先试特点决定了钦州市“扫黄打非”工作进基层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10月10日,记者在钦北区那蒙镇平福村了解到,平福村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和公共服务中心,将“扫黄打非”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妇建、文化等基层工作平台相融合,服务基层群众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们成立农民诗社,写诗、练习书法,把“扫黄打非”知识融入山歌创作中,还创作采茶剧、吹响八音、跳斑鸠舞……

    “绿水青山秀艳妆,福村禄地吉尔昌。习武修文除秽毒,扫黄打非谱新章。弘扬正气兴华夏,伟建文明显盛强。”平福村民杨军唱着自己创作的山歌《平福颂》,向记者表达了普通村民的心声。

    平福小学英语老师卓英英是村里“扫黄打非”的监督员。她告诉记者,平时,她们不仅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扫黄打非”工作,还经常劝说村民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现在,村里赌六合彩的人少了,许多村民自觉练书法和读书看报。

    钦州市通过组建八音、采茶、山歌和斑鸠舞等许多支文艺队,深入各个村屯,在各类节庆活动中开展集中宣传教育,通过文艺队伍的优势,提高群众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积极性,把节庆节目融入“扫黄打非”工作当中,还穿插有奖问答互动环节,趣味宣传“扫黄打非”政策知识,受到基层群众的喜爱。

    钦州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流告诉记者:“派出文艺志愿服务队,利用‘和谐之声’‘广场大家乐’‘田园欢歌’等平台演出‘扫黄打非’文艺节目,构建‘村企校’宣传模式,帮助村里建设文艺队、组织文艺演出,树立了‘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意识。”

    实现区域监管全覆盖

    “针对工作重心下移,但基层力量薄弱的现实,广西及时调整工作战略,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将‘扫黄打非’工作逐步推进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和景区。”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彭钢介绍,2011年开始在桂林试点,2013年逐步铺开,2014年在钦州召开现场会全面推进,到今年8月,广西乡镇、街道和主要村委已基本建立“扫黄打非”工作机构,完善相关制度,做到每个片区定人、定岗、定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目前,广西全面建立市、县有执法队伍,村屯有协管员、监督员和信息员的五级管理模式,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扫黄打非”工作实现区域监管“全覆盖”。在《“扫黄打非”基层工作制度》等10项制度的政策落实下,广西已形成了一整套“扫黄打非”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走进基层,‘扫黄打非’成了先进乡村、文明家庭的评选要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牢占领了农村(社区)意识形态阵地,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群众参与健康文化活动的热情,活跃了文化市场,促进乡村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彭钢说。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辉煌成就
青海省召开第七次少先队代表大会
广西“扫黄打非”工作走进基层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举行
中华少年儿童唱响“聆听未来的声音”
海峡两岸(厦门)乐活节彰显青年特色
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史志年鉴培训班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