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桐城,文庙、六尺巷、孔城老街不能不去。感知桐城文化、体察桐城人风、品鉴桐城人的生活态度,游览这3个地方就足够了。
一到桐城,第一站大多首选桐城文庙。作为享誉海内外的桐城派文化的象征,它是桐城的地标、古建的精华,更是桐城文化的典藏之地。游客在此可以参观黄梅戏艺术宗师严凤英纪念馆,倾听她的感人故事,学唱《女驸马》中经典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呀(wa)好新鲜哪”;可以拜会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家有学子的游客还可在孔圣像前祈祷学子学业进步、事业有成。这里,你可以感受桐城派文化的独特神韵。
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为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得名。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的大散文流派,其归聚作家之多,流衍区域之广,绵延时间之长,声势影响之大,为中国文学史所罕见。桐城派以1200余人的作家阵营、2000多部传世著作,震古灼今,名动中外。戴名世为桐城派先驱,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光大门户,桐城派后期宗师曾国藩承续文统,中兴桐城,并以过人的文韬武略建功立业,成为晚清一代名臣。“做官要学曾国藩”,而曾国藩做人为官的理念和思维正出自桐城派一脉。
学而优则仕,仕而廉则名。桐城的世家大族,代有翘楚。其中张氏家族最为有名。寻常巷陌,人道宰相曾住。这个名叫六尺巷的小巷,至今仍在无声处诠释做人处事的哲理。六尺巷位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对父子宰相——清朝康雍乾时期父子大学士张英、张廷玉老宅旧址之上。“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由这首让墙诗引发的六尺巷佳话,是中国传统社会邻里之间和谐礼让的范例。张英“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博大胸怀,对于今天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想看桐城民俗民风,孔城老街是最理想的观察窗口。漫步老街,犹如身处历史与现实交错的时空里。小桥、流水、人家,古屋、老街、弄堂,鳞次栉比的黛瓦,错落有致的砖墙,古朴美观的门洞,本色朴拙的版门,雕工精美的窗棂,风雅别致的茶馆楼阁,将一座始于宋代、盛于明清的千年古镇的秀美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
十户为甲、十甲为保,联保联坐,孔城老街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的人口管理制度——保甲制。横街、黄家大屋(满江村茶楼)、李鸿章钱庄、一人巷、桐乡书院旧址、白果厅遗址、孔城影剧院、怡昌栈、知府故居、倭房、程氏祠堂等景点令人应接不暇。走累了,看累了,小憩于老街上的“黄家大屋”,来杯清香碧绿的“桐城小花茶”,体验一下古代文人雅士临轩品茶的风雅,是一种快乐。在老街上的摄影基地拍照留念,则是另一种乐处;以江淮之间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老街为背景,定格美丽瞬间,这样的气场,人生能到几回遇?
风景这边独好,美食也不逊色。品尝一下有桐城特色的徽派美食孔城水碗、孔城米饺、蒿子粑、桐城小炒,也可以为亲朋捎一点桐城土特产品,以这样的方式和美丽的桐城告别,是不是很“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