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让扶贫更“接地气儿”

中国石油构建精准扶贫新模式

郑章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19日   05 版)

    中国石油医疗队在藏牧区为牧民巡诊

    新疆巴里坤县石油希望小学的学生们

    中国石油阜平徐水扶贫帮困打井项目

    彭阳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南部边缘西海固地区,年降水量350毫米至550毫米,年蒸发量为1000毫米至2400毫米,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自从家里修了母亲水窖,外出打工的张俊堂回到妻子李军霞身边,靠繁殖羊羔年收入达到1.2万元,家里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在他家水窖台上,刻着“中石油全体党员”7个字。只要掀开他家水窖的盖子,水汽扑面而来。2009年,他是用中国石油资助的1000元建起的这口水窖。

    2006年以来,中国石油集团在广大党员中开展“情系母亲水窖,助力新农村建设”捐助活动。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石油已向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捐款达4000多万元,用于母亲水窖项目的资金达3000多万元,有效缓解了1万多户干旱地区贫困家庭的用水困难。中国石油自2014年开始,每年向宁夏固原市捐赠5000万元,连续三年,总计1.5亿元,资助宁夏固原市建设安全饮水工程,让宁夏人民喝上安全放心的水。

    从1994年定点扶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县开始,中国石油至今已在全国8省区14个县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2亿元,援建776个项目,选派115名挂职干部,定点扶贫县数量在央企排第一位。

    中石油始终把改善受援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脱贫致富作为帮扶主要任务,以改善民生、扶持产业、增强能力为主要途径,以帮扶项目为主要抓手,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解决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努力促进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先后荣获国务院扶贫办“最值得社会尊敬的扶贫典型”、“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用精准的民生扶贫工程改善民生

    张俊堂家中的母亲水窖只是中国石油在西部贫困地区建设水窖1.0312万口中的其中一口。中国石油的帮扶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等情况,特别是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十分突出。

    2004年10月23日,是新疆哈赞库木村农牧民值得纪念的日子。吾木提老人拧开刚刚装好的水龙头,一股清澈的泉水涌了出来,他迫不及待地用手捧起喝了一大口,开心地说:“我们牧民们再也不用喝有羊粪的涝坝水了!”

    在过去,每年到了冬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要坐着马爬犁,赶着毛驴车穿过厚厚的积雪,到五六公里外的河坝拉水、取冰,如今这种状况成为历史。吾木提老人说,自从喝上干净水后,自个儿的腰板更硬朗了。

    克拉玛依油田不仅援助托里,还出资、派队伍在福海县沙尔布拉克、沙吾尔山春秋牧场打了3眼深井、84眼“霍尔克井”,使1.5万牧民、30万头牲畜饮上了清洁水。

    “爱心引甘泉,真情系群众”,这是当地农牧民刻在石碑上的心里话。在托里、福海县的深山、草原和戈壁上,立着许多这样的石碑,见证着石油人的扶持和援助。

    在新疆尼勒克、察布查尔、托里、巴里坤、吉木乃、青河6个县,中国石油驻疆企业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实施抗震安居房、农村水利、防病改水、电力、道路、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共援建382个民生项目,着力解决了扶贫地区水、住、路、医、学的民生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1994年以来,中国石油用于基础设施项目资金已达5亿元,如在江西横峰对5536亩灌区进行改造,灌溉率达到95%以上,每年增产粮食2000吨、人均增收1500元;在横峰、范县和台前县铺设水渠118公里,解决了4万当地群众饮水问题。除了解决饮水难的问题,企业还注重发挥自身医疗资源优势,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到受援地开展巡诊义诊,捐赠医疗设备和药品。 

    2015年6月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院长李安民与医生一起,连续5天,每天都要跑横峰县一个镇。

    “我们8个人带着仪器进行义诊,都是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疗骨干。”李安民说,他观察到这几天大家的午饭时间都控制在15分钟以内,“太忙了!来就诊的人太多了,吃个午饭就跟打仗似的。”

    他们背着便携式B超和其他医疗器械,来到当地乡镇卫生院进行义诊。短短几天时间,他们为280多名当地群众测血压,为260多名群众做B超,还送出了价值超过两万元的药品和疫苗。

    作为中国石油下属单位,中心医院目前累计为受援地1.1万名贫困农民进行了免费诊疗。

    多年来,中国石油坚持民生帮扶,把资金投入到让更多人受益的基础设施项目上。企业坚持帮扶资金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倾斜,向受益群众最多的项目倾斜,向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倾斜这三个原则,努力做到让企业、受援地政府与群众三方的充分结合。

    在河南台前、范县、桐柏、社旗等地,企业投入3000多万元,帮助援建了医院、学校和培训中心、安全饮水等项目,为涉及基本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提供了支持与帮助,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除了解决吃水难和医疗难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油还尽全力解决好受援地“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中国石油在河南台前县修建的滞洪迁安道路项目,南接临黄河大堤,是滩区农民进入台前县城的交通要道,也是台前县农民与山东省发展商贸流通的主干线。同时,这条路也是滩区群众在发生黄河洪涝灾害时转移财产、安身立命的交通要道。集团公司定点扶贫投入资金300万元修建的迁安路,为11万滩区群众运输物资、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发挥重要作用。在中国石油很多扶贫地点,许许多多这样的道路连接起了群众与企业之间的情意。

    继续以解决安全饮水、村级道路、乡村医疗等问题为重点,中国石油开展民生项目建设,根据受援地不同自然环境、发展条件、产业现状,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帮扶道路,切实帮群众摆脱生存困境。

    用精准的产业扶贫工程助力民富

    “我们的项目都是经现场调研确定的,切切实实从解决当地脱贫致富的问题出发,把钱花在刀刃上。”中国石油扶贫办负责人说。

    2011年,中国石油在塔里木油田开创了“一村一特色”的扶贫模式,先后投入430万元扶贫资金,援建墨玉县阔其乡巴合西拉村地毯厂、郭艾热克村木材加工厂、羌古村制衣厂。“除了地里收入外,农闲时织地毯每年还有1万元进账,不出家门就能赚钱。石油人的无私援助,让我们致富的路更宽了。”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喀拉喀什镇阿通其村的买尔木汉·艾拜尔说。

    除此之外,油田还投资4亿元建设的重点扶贫工程——“气化和田”工程,使和田市成为新疆唯一实现整体天然气供暖的城市,让4.2万户百姓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柴煤时代。

    塔里木油田的援助使和田告别了“烟囱工业”,更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用天然气加工红枣,成本仅为用煤炭的三分之一。去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400万元,利税200余万元,成为带动和田洛浦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和田昌和枣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苗润说。

    这个公司自然而然地就喜欢上了“和气”。

    截至目前,塔里木油田用于和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村办经济实体等民生领域的资金达1.5亿多元。同时,这个油田在皮山县、墨玉县等区域的滚动勘探大发现,带动和田地区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税收快速增长,使和田地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直接增加393万元。

    作为中央企业,中国石油在扶贫的过程中,注意发挥优势项目,结合受援县区自身独特的地缘、资源、市场空间等情况,发挥自身的技术、人才、产业等优势,从单一“输血”向实现地区“造血”功能转变,实施一批符合实际、成效明显、长期受益的产业扶贫项目。

    在贵州习水县,当地农民种植习酒原料优质糯高粱的收入,会比普通粮食多3倍。在近年来酒类市场萎靡的大环境下,习酒的销量也受到了相应影响。2014年开始,作为中国石油重点扶贫地区,贵州省习水县的特色农副产品习酒,进入到中国石油加油站开始销售。借助中国石油的销售系统,习酒解决了销售困境,企业也通过这样的举措,解决了受援地区贫困户的脱贫问题。

    用精准的智力扶贫工程提升民力

    作为中国石油近几年探索创新的重点领域,智力扶贫重点抓住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这个公共服务的缺失环节,逐步增加投入比例,按照青壮年劳动力技能培训、创业者经营管理培训和乡镇干部素质培训三个层次,继续探索有特色、见效快、受欢迎的培训项目,帮助贫困群众学技能、转观念,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对劳动者的素质需求;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帮扶力度,重点改善农村学校食宿和教学条件。

    2014年,中国石油对新疆开展定点扶贫地区干部岗位和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共培训学员195名,其中农牧民学员95人,基层管理干部100人。经过培训和考核,截至目前,结束培训的农牧民学员除1名汽修班学员因病未能参加考试,畜牧班学员取得的是中心颁发的证书外,其他学员均取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资格证书,为回乡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100名管理干部取得了中心颁发的培训结业证书。

    为总结培训经验,优化培训内容,中国石油在每次培训结束后,都会充分了解学员对项目的意见建议和返回家乡后的工作情况。统计显示,在2014年已结束的4个培训项目中,汽车修理班已有4人找到工作。畜牧养殖班的1名学员,因为参加培训获得了合格证,在回家办养殖厂的贷款过程中,从银行多贷出10万元,这些简单的小事中,体现出农牧民劳动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的效果。

    中国石油通过开展农牧民劳动技能培训,提升了农牧民技能。农歇期间,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走出农牧区,来到城镇打工,改善了低收入的生活现状。同时中国石油通过技能培训,让农牧民进入城镇,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从而不会被少数极端分子所蛊惑利用,维护了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截至2014年,中国石油以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组织一批有特色、效果好、受欢迎的智力扶贫项目。

    自2007年开办以来,塔城巴州地区县乡科级干部培训至今已开展了14期,成为中心的优质扶贫项目。培训紧跟形势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一些时效性、新颖性较强的课程,引入了包括“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领导者的法学思维和依法行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等新课程,培训班结合少数民族特点,在工作交流环节、教学管理、教学方式、课余活动等多个环节进行了创新和提升,得到了塔巴地区及农二师的肯定。

    2015年10月15日,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央“精准扶贫”要求,中国石油同北京171教育集团开展合作,改变以往短期办班为主的教师培训方式,创新采用了长期跟组学习的模式,组织来自河南省范县和台前县、江西省横峰县、贵州省习水县的12位教师与171中学的教师结为师徒,共同度过一个学期的伴随式教学生活。这是企业在教育扶贫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精准开展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截至目前,中国石油总部累计投入9600万元,用于改善受援地基础教育软硬件水平。通过援建农民工技能培训中心,组织开办畜牧业、厨师等专业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民工近15000人。为提高基层干部管理水平,累计安排170多名干部到中国石油下属企业参观学习,了解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提升素质能力。

中国石油构建精准扶贫新模式
开启智力扶贫新思维
精准扶贫打开致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