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总统朴槿惠出席中国9·3阅兵活动前夕,8月31日,日本《产经新闻》网络版刊登专栏文章,批评朴槿惠出席中国阅兵仪式是小国侍奉大国以保存自身的“事大主义”行为,并将朴槿惠比喻为被日本人暗杀的朝鲜王朝末代皇后——明成皇后。明成皇后在世时被称为闵妃,日本人为什么要将朴槿惠比作闵妃?闵妃的命运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闵妃的本名叫闵兹映(也有说闵紫英或闵贞镐),1851年(哲宗二年)阴历九月二十五日生于朝鲜京畿道骊州郡近东面蟾乐里,是佥正闵致禄的女儿。1866年(高宗三年)被册封为朝鲜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史称闵妃,行嘉礼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的云岘宫。明成皇后生前并不是“皇后”, 因当时朝鲜是大清帝国的属国,藩属国君主的正妻只能称“妃”。1895年1月,当时高宗的称号晋升为“大君主”,王妃也随之升为“王后”。1897年,高宗李熙改国号称“大韩帝国”,自称皇帝,追谥闵妃为“孝慈元圣正化合天明成皇后”,故现今韩国史学家多称她为明成皇后。
闵妃是19世纪末朝鲜的实际统治者,骊兴闵氏外戚集团的核心人物。当时朝鲜高宗的生父兴宣大院君李应摄政,一味采取闭关锁国路线。而后闵妃鼓励高宗采取开化政策并引入日本势力,在朝野扶植亲信,推举亲族出任要职,排斥大院君势力。闵妃与大院君两派互斗不断,导致党争激烈,政权更迭频繁。闵妃在与大院君争权的过程之中与亲日的开化派势力渐行渐远,并认识到了日本侵朝的本质,故偏向亲华,多次利用清朝势力扫除政敌以求巩固政权。
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战胜中国之后,遭亲日开化派夺权而失势的闵妃欲转与俄罗斯合作来对抗日本,因而引发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按干支纪年为乙未年)10月8日的“乙未事变”,日本驻朝公使三浦梧楼亲自策划了代号为“狐狩”的刺杀行动,指挥日本浪人及乱军入侵景福宫,于乾清宫弑杀闵妃,焚毁其遗体,并胁迫高宗将她贬为庶人。
闵妃只活了44岁,生在儒教立国的李氏王朝,在男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她能运用自己的才智和谋略,在汹涌的政潮中击败政治强人大院君,控制夫君高宗,在风雨飘摇的王朝末期主政20余载,成为事实上的女王,从某种角度看,她或可称为一代女杰。由于闵妃早期主张开放政策,后期力抗日本并身死殉难,故深受后世韩国人民的尊崇和敬仰,有人称她为“伟大的铁女子”。闵妃的命运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启示之一,闵妃生活的那个时代已处封建末期,当时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正在发生急剧变化,延续2000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国际体系在西方势力的冲击下正处于崩溃瓦解之中,而朝鲜正处于这个大变局的漩涡中间。闵妃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弄权者,无法抵挡西势东渐和海洋势力日本在东亚的扩张,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注定成为一个悲剧人物。
启示之二,闵妃对外政策应如何抉择,她是否死于外交失策?搞清这个问题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征韩论”甚嚣尘上,1869年12月4日,日本政府采纳木户孝允的建议,派遣“征韩”派佐田白茅等3人到朝鲜,并下达了调查任务,如朝鲜与清廷关系、内政是否紊乱、有无适宜军港、军备情况,其军事意图昭然若揭。1875年9月,日舰“云扬”号攻占永宗岛。1876年2月,在日本的胁迫下,朝鲜与日本签署《江华岛条约》, 朝鲜对日全面开港。1884年,亲日的开化派发动甲申政变, 闵妃集团不少成员遇害。面对日本步步紧逼,为了护卫国土,也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闵妃只能依靠清王朝来制衡日本。只是无奈清朝腐败无能,不能像明朝一样痛歼侵朝日军。甲午战争后,闵妃不得不寻求俄罗斯的帮助,由此招来杀身之祸。但闵妃利用大陆势力抵制海洋势力入侵的基本思路是正确的,应该予以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本吞并朝鲜的速度。
启示之三,朴槿惠与闵妃的异同。自冷战以来,在美韩同盟与美日同盟框架下,美日韩形成了三边互助合作机制,长期是一个军事联合体,也是一个政治联合体。在日本看来,朴槿惠参加中国9·3阅兵仪式,就标志着韩国政府在战略上向中国靠拢,也就给美日韩的联合体撕开一个口子。近年来,韩国与中国一样,针对日本右翼政客在岛屿争端、“慰安妇”、教科书等历史问题上的狡辩态度,表现出强硬的姿态,戳疼了日本右翼政客的神经。日本右翼文人就将朴槿惠比作先亲日后亲华的闵妃,当然也暗含警告朴槿惠之意,因而遭到韩国朝野的一致谴责。日本应该明白,东北亚历史进程不可能再回到闵妃时代了,中韩早已觉醒,并已走上强国之路,日本染指朝鲜半岛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启示之四,闵妃是在清朝甲午战败后被日本谋杀的,接下来便是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日本从侵略朝鲜半岛开始,继而向中国大陆步步推进,闵妃的命运只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假如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战胜日本,并能够遏制日本在东亚的扩张,那么闵妃就不会死于日本的屠刀之下,朝鲜半岛就不会分裂,东北亚就不会持续动荡不定。早在1592年至1598年,明朝历时7年挫败了丰臣秀吉的两次侵朝企图,这一胜利维护了朝鲜半岛和东北亚300年的稳定。历史证明,朝鲜半岛的命运与中国的兴衰共起伏,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价值更应该得到重视。
(作者为本栏目特约评论员、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李敦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