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如若你能安住下,慢慢地去享受旅社女主人的机灵能干、渔民的豁达大方,将自己融入渔乡的生活中,享受渔民、渔业本身所散发出来的劳作之美,那又会是别有一番味道。

舌尖上的嵊泗海味

贾晗琳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22日   12 版)

    CFP供图

    CFP供图

    CFP供图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内陆人,连吃半个月的海鲜是我不曾想过的。如今想来,那段日子未拾掇好心情认真享受每一顿,实属遗憾。回想起舌尖上那鲜润清口的味道,真是引人留恋。

    “海鲜”,古称“海错”,意指海中产物丰富错杂。在人类早期,海鲜也已是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据闻,考古学家也会利用人们食用后丢弃的贝类数目来推测该地的人口数量。海鲜是地域性的资源,内陆的人们以往极少能享用到大海的这般馈赠;如今,人口的流动与物流的发展使得大部分海鲜成为餐桌上的常客。

    但不得不说,能吃上鲜美肥嫩的海味是一件难事,遇上了便是幸事。

    嵊山海味:百年渔场的今生

    “中国渔场看舟山,舟山渔场看嵊泗,嵊泗渔场看嵊山。”每一个对海产如数家珍的嵊泗当地人都会这样对我说。嵊山,又称“尽山”,意指山的尽头,位于祖国最东端,可谓真正的“东极岛”。作为全国最大型的渔场之一,这里有天然鱼库的美称。

    这座只有8000原住民的小岛,是著名的百年渔场,被浓厚的历史包裹着。据《解放嵊泗》一书记载,解放嵊泗最激烈的一战便是在嵊山岛。而它也曾是我国六省二市的渔业生产指挥部,每逢冬季便万船锚泊。在嵊泗解放65周年的纪念文章中这样写道——当地人说:“船多得让侬看不见海,鱼多得让侬找不到网。”

    如今,这里依旧是一个纯粹的渔乡,每天为几大城市的海鲜市场输送新鲜的食物。还记得刚到嵊山,码头上堆叠着各类捕捞器具,又咸又鲜的海风扑面而来……终于来到了纯正的渔乡!渔民们三五成群地处理着贝类、螺类,他们带着编织帽,穿着高筒靴,在夏季骄阳下麻利地拾掇着,时而交谈几句,大笑一阵。

    当地人告诉我,到了嵊山,一定要吃的是虎头鱼。虎头鱼是名贵的海鱼,肉质洁白鲜嫩、营养丰富,且低脂肪高蛋白,不管是红烧、葱油还是清蒸,味道都格外鲜美。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石斑鱼。虎头鱼也称“假石斑鱼”,而真正的石斑鱼更是上等食用鱼,如若一家主人请客人吃这道菜,这说明客人在主人眼里是十分尊贵的,而一条鱼的价格也在千元之上。

    野生贝藻类海产也是嵊山的招牌,譬如各色的螺。网络上的游记常提到嵊山的螺宴。辣螺、海螺、拳螺,都可能是你未曾见过的样子,其味道更是你未曾感受过的鲜美。很可惜,当地常用的汤煮烹饪方法并不是我的菜,而且因为不能很好地掌握吃海螺(用牙签戳或用嘴吸)的窍门,往往只能感受个小鲜美就默默放弃转战贝类了。在嵊山,我最爱的是“小鲍鱼”,一种小贝类。当地人喜欢把它汆进水中放汤吃,这时“小鲍鱼”的壳与肉便会自然分离,而它的汤,更是鲜得让人动了“常作嵊山人”的念头。

    “天涯国门”、海钓、摄影、海鲜都成为我再去一次嵊山的理由。

    “东海夫人”:海上牧场的美味

    贻贝,这是一路上我最爱吃的海鲜,每顿都可轻松解决大半盘。不约而同,同行的朋友也是如此。当地人常打趣道:“最便宜的,你们一吃一大盆;最珍贵的,反倒不合你们的口味,真是没有口福哇。”贻贝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贝类,在大连,人们称为它作“海红/虹”,而它的干制品叫做“淡莱”。有趣的是,贻贝因其外观像女性的某一器官,得了“东海夫人”的雅号。

    嵊山镇的邻居——枸杞乡,目前有浙江省最大的贻贝养殖基地,绵延上万亩。“贻贝在苗绳上生长,苗绳吊挂于浮筏,洁白的浮筏星星点点连片成阵,井然有序如田亩铺展于蔚蓝的大海。”在当地的宣传手册中我们可以见到这样的形容,“海上牧场”便由此而来。

    贻贝之所以受欢迎,在我看来,是因为它的做法、吃法都符合外地人的饮食习惯。贝壳里的肉厚大且肥润,一口一个,嚼劲十足,而它的口味也更接近于我们日常中能接触到的贝类,既熟悉,又在鲜美程度上提升了一个档次;再加上价格实惠,对于未曾接受过吃海鲜训练的外地人而言,是极为欣喜的。

    说到枸杞乡,我们不得不提及它的现代化旅游业。时尚的便利店、漂亮的观景台、中高端的海景房,这些旅游设施都让枸杞成为嵊泗一大旅游景点。悠游枸杞,面朝大海,再享用一盘贻贝,真是醉美。

    吃出品质:慢生活的味道

    当地人常说他们过的是慢生活。嵊翔号快艇停靠小洋山码头时,你也会看到巨大的广告牌上写着“离岛微城慢生活”这样七个字。风雨千百年,嵊泗的慢,已然从被动的生计方式,焕变为一种主动追求的生活品质。要想吃出品质,也还真离不开“慢生活”。

    说来也巧,8月底我的高中同学也和几位好友在舟山、嵊泗一带旅游。回来后,他对我说“感觉并不好”。我问理由,他说:“这里更适合避暑、休长假,短短几天反倒会觉得什么都很不方便。”海岛、微城,这里目前并不具备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譬如景点多但都较小,景点之间的交通也不见得便捷,娱乐项目较单一。民宿、的士司机、餐饮、娱乐设施等等,都还是旅游业最初发展的样态,有时甚至是混乱无序的。

    如若你能安住下,慢慢地去享受旅社女主人的机灵能干、渔民的豁达大方,将自己融入渔乡的生活中,享受渔民、渔业本身所散发出来的劳作之美,那又会是别有一番味道了。吃,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吃海鲜,如若能吃出与海洋的对话,吃出与当地人的情分,吃出渔民出海的不易,那么,舌尖上的味道便不仅仅是一种纯物质的鲜美,更是精神上的感动与感激。什么是慢生活?在嵊泗,应该就是当地人遵循自然的规律,捕捞、禁渔,腌晒食物以存储、尽可能地清煮以保持原汁原味,而去到那里的游客尊重当地的生活,爱护他们的土地与海洋,珍惜每一种食物,懂得品味,也懂得谅解。也只有这样吃出来的味道,才是舌尖上的中国。

哑行者在说
舌尖上的嵊泗海味
口袋鼓起来了更要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