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75后“嫩创”:抓住青春的尾巴 赶在创业的前沿

通讯员 杜美辰 本报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27日   07 版)

    “秋天来了。既是今年收获的季节,也是为明年播种做准备最好的季节。我在人生的秋季,做好重新出发的准备,定能收获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成长。”在共青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主办、北京国际青年营承办的全国青年创业训练营上,创业者夏军写下这样的语句。

    大众创业创新的热锅在“少创”、“嫩创”的共同助力下冒着诱人的鲜香,更因为资历稍长的75后“嫩创”们增添浓厚的底蕴。他们说:“我们抓住青春的尾巴,赶上了最好的时代。”

    怀念当年“下海”热,欣喜创业创新潮

    身处不惑之年的夏军在大学毕业后进入金融行业,经过近20年的摸爬滚打,成为一家金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说实话,我的心态原来是很满足的。在当时金融行业起步的时候,我投身其中,收获了很大的成功,在行业里得到认可,在社会上被尊重。在骨子里,就有一种创业精神在驱动着我。”然而,夏军的满足在大众创业时代的浪潮下变得似乎不那么丰满。

    “我开始想,能不能转化一下人生的轨道,走出不一样的精彩?”思想被这个时代颠覆的夏军,将二次创业的小思绪埋藏在心间一年半后,毅然决定归零,用青春岁月拼搏奋斗得来的一切,在创业道路上重新出发。“有一天我发现,我的激情在消退,我的心态逐渐向退休人士的心态靠近,我在消磨时光。我一下子惊醒了,我想到我剩下的时光不能白白被蹉跎。”

    “每个时代都有走在创业前线的弄潮儿,但在那个年代的新疆,对于刚步入社会的普通大学生,创业还存在着很多限制。我很羡慕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有热情,也有来自家庭、政府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如果在20年前,我跟父母提出创业的想法,他们出于对我的担心,定不会全力支持。像我一样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75后,经历了‘下海’的热潮,对如今这种大众创业的社会氛围有很深的感叹。我珍惜所走过的岁月,但尤其喜欢这个时代,因为它给予我们普通人创业同等的机会。”头发已有些花白的夏军这么说时,眼中闪现出青春和朝气的光芒。

    创业为新疆注入活力

    “我更想做的,是通过自己的创业,带动整个新疆的创业氛围。我想为更多青年创业者服务,为他们创造发挥能力、播散热情的平台。”夏军的创业项目并没有落地,但他在心中已经规划了宏伟的蓝图:创办新疆的创客空间,服务更多边疆创业青年。

    夏军的爷爷在几十年前从上海来到新疆,成为“献完青春献子孙”的一代,而夏军则成为“被献的子孙”,在新疆生活了40年。“我在新疆长大,在新疆上大学,在新疆工作近20年,我热爱新疆,我更对新疆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所以我也想为新疆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此前,在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夏军连续4年担任创业大赛的导师和评委,用自己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创业者提供中肯建议和专业指导。然而,他深深地感觉,这样的帮助远远不够:“创业不仅要有楼、有钱,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热情的团队,我希望自己能通过创客空间给予创业团队创意、投资等全方位的帮助。”

    带着学习的态度,夏军怀着激动和忐忑来到北京,参加中国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和全国青年创业训练营。训练营上,来自不同城市创业青年代表的经验分享和专业创业导师的知识教授,让他受益颇深。他表示,希望自己能将在北京的巨大收获带回新疆,推动新疆事业的发展。“我的收获真是太大了。我特别相信,创业在全国会越做越好,创业也会在新疆越做越好,同时新疆肯定也会因为创业越来越好。”

    创业最艰难的时刻,党和政府给了最大的支持

    40岁的吴言松同样作为创业青年中的“大龄青年”代表,出现在中国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和全国青年创业训练营中。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吴言松4年前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团队毅然投身创业的大潮,从事蓝莓大棚种植。

    创业伊始,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是他面临的最大困扰。家人的反对也让他面临资金的难题。“原来我每年数十万的收入可以让家人过很优裕的生活,然而在脱产读博,决定创业后,我不仅不往家里拿钱,还要消耗家中的积蓄。到后来,我再也无法伸手拿家中的钱了。”在最困难的时候,吴言松向朋友借了10万元,甚至在去年做好了破产的打算。

    在最艰难的时刻,吴言松的团队被北京市教委评为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业优秀团队,获得了珍贵的20万元创业资金,他的创业团队也被从生死边缘拉回。“虽然在创业时,家人对我的决定不理解,但是社会、学校、我的导师在资金筹措、人才输送等方面都给了我莫大的支持。被评为创业优秀团队的20万元奖金,几乎把团队一年的创业花费都解决了。不光是我,他们对北京30多所高校的创业团队都给予帮扶。而团中央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包括这次的全国青年创业训练营,将我们聚集在一起,聆听我们的心声,了解我们的需求,给我们很多指导。这种帮助远超物质,将温暖带入我们内心深处。”

    “整个社会对我们创业者太好了。”回忆起在创业道路上获得的帮助,吴言松眼中的激动和感激久久没有消退。如今,吴言松的创业项目步入正轨,他也打算将项目总部从辽宁搬到北京。他说,太多的感谢无法言表,希望自己能将创业进行到底,积极应对更多挑战,用激情和努力回报社会,回报党、政府和各级共青团组织给予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通讯员 杜美辰 本报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0月27日 07 版

团云南省委深入治理“为官不为”问题
去那里体验国家在心中的神圣
“校园之星”助推“学在师大”
75后“嫩创”:抓住青春的尾巴 赶在创业的前沿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