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顺德奇迹”的背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29日   08 版)

    若干年前,一位年轻的干部受丈母娘之命把妻子从外地领回南昌,却被妻子的所在地所吸引,留了下来。这并非什么坊间奇闻,而是真实发生在顺德的一个普通家庭的小故事。

    “得唔得,唔得就返顺德。”(意为:行不行,不行就回顺德)一句通行于“南番顺”乃至整个广府地带的粤语顺口溜,反映的是顺德人敢作敢闯的实干精神。顺德, 在其约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历史上曾孕育出美的、格兰仕、碧桂园、海信科龙等一大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在广东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中,顺德是唯一一个单列区级的行政单位,在众多地市中格外引人注目。顺德不走寻常路的跨越式发展是怎么做到的呢?

    连公交车都不是“公有”的内地城市,你能想象吗?

    “你知道吗,”赵先生指着车窗外疾驰而过的公交车,“这里连公交系统都是民营的。”赵先生在金龙客车的北京办事处工作,因工作原因多次来到顺德。作为一个异乡人,他禁不住感慨:“政府真正要给人民的是幸福感和生活的便利,而不是说什么都是管,你不能干这个,不能干那些。”

    短短两句话,其实已经道出了顺德政经格局的缩影:强大繁荣的民营经济和转变职能的政府相互配合,相辅相成。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走访顺德。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惊世之语从顺德清晖园中传出,一石激起千层浪:1992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把顺德定为综合改革试验县;同年3月,国务院批准顺德撤县设市(县级);4月,美的电器企业集团作为试点,推行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革,拉开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帷幕;5月,综合配套改革启动,大部制改革开始萌芽;9月,省政府正式批准顺德为综合改革试验市;次年10月,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发行股票,成为全国首家经国家证券监委复审同意、在乡镇企业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向社会发行股票的公司;至1993年底,顺德完成了市、镇两级党政机构改革,市党政部门由55个减为31个……

    一系列体制改革和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经济之间相互促进。至今,顺德区内的国有企业已经所剩无几。在顺德产权制度改革中,一家原来的瓶盖加工厂和一家原来的鸭绒贸易公司在制度变革和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步入世界级家电企业行列——这就是美的和格兰仕这两家中国著名民营企业的发家史。

    教育领域本属于政府的传统“势力范围”,民营资本势力也早已顺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浪潮悄然而至,如同深埋地下数年的竹笋,近年来“喷涌而出”,所取得成就引人注目:前身是顺德一中初中部的德胜学校,在既有教育体制下保持了60%重本率,同时引进原新加坡英华自主学校校长、英国牛津大学王德进博士担纲的新加坡精英教学团队,成功申请获国际广泛承认的剑桥IGCSE资格证书,大力推行国际化、个性化教育。

    “变化实在太大了,”德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帮强先生陪伴了德胜学校15年的成长,“学校获得的投资越来越多,教师团队也越来越强。” 德胜学校自创办以来,先后荣获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德育示范学校等24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而德胜学校校长胡华生如是说:“学校系董事会全资拥有,为民间自发投资。”这不禁让人诧异,一所完全由私人来办学、并没有太多官方背景的学校竟能获得如此多来自于官方的赞誉。但在顺德,这一切又显得是如此地合理,并没有不妥之处。

    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促使政府作出变革,甚至给人留下了“倒逼”改革的印象。“我们要做好服务工作,”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领导在谈及顺德区在人才政策变革中提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非常清楚。企业的人才招聘和培养工作自成体系,值得政府去学习。”而对于近年来轰轰烈烈的大部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她坦言:“这能给市民带来便利,确实也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给我们带来了挑战。”而变革也的的确确给这座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带来便利,不仅仅是民营企业本身。

    “比以前方便了很多,”陈先生是一名“老顺德”,多年来时常出行港澳,行政审批的简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办理港澳通行证不需要排长队,还有机器提供24小时自助服务,服务态度也改善不少。”

    “小政府,大市场。”这就是顺德的真实写照。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跟进改革,顺德已经并且将激发出越来越多的市场活力,让经济更繁荣,让生活更便利。

    万元罚款换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包容造就“顺德奇迹”

    “2000年的时候,1万元罚款是什么概念?” 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金波刚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随即入职美的,他回忆起在美的集团第一年里的一件往事:李金波在一位老工程师的带领下设计空调,不料设计参数出了问题,被罚款1万块钱;然而公司里的领导和指导他的工程师却全部为他承担了所有的责任。“虽然我一分钱都没有出,但是我一直都记得这个教训,”他说,“当你认为你自己什么都懂的时候,其实你离危险就已经很近了。”

    而今,当年这位犯了过失的年轻工程师已经成为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他所牵头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于李金波为美的掌握“一晚一度电”节能领域核心技术作出了突出贡献,美的集团特地拨出500万元作为奖励赠与李金波和他所带领的团队,顺德区政府按照《顺德区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励办法》规定,于2014年为他颁发了顺德“功勋奖”称号。

    “我很努力工作,星期六可能需要上班,星期天也可能需要加班。但是如果你加班加到晚上十二点甚至凌晨两三点,那么你第二天只需要跟主管的领导说一声就可以休息,不需要第二天跑回公司在领导面前当面请假。”说到这,李金波禁不住感慨:“制度非常人性化。我的职工卡是用来记门禁的,但我们不需要一定赶在8点半之前打卡,在8点31分打卡,也不会受到惩罚。”

    这只是顺德文化中包容、接纳人才方面的一个缩影。“顺德为你提供了一个能够做大的舞台。只要有能力,你可以奔得很高,顺德总会有一块专属于你的舞台。”李金波老家在广西玉林,但他选择在顺德工作、成家、生子,成为了一名“新顺德人”。而近年来,顺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全国各地大力开展“凤舞”系列活动,如去年在清华大学举行“凤舞燕京·智聚顺德”活动和今年9月份在广州举行的“凤舞大学城”系列活动;此外,顺德区还对各大高校的校内竞赛冠名“顺德杯”……众多举措产生人才虹吸效应,吸引了全国各高校的英才学子来到顺德就业创业。据悉,总部位于顺德区陈村镇的科达陶瓷机械集团公司的2100名员工中,有95%不是广东人,有98%不是顺德本地人。

    不仅是国内的人才,海外的精英也被吸引于此,顺德日益吸纳更多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约有1700名外国人在顺德工作,”圆方中外商务交流服务有限公司谢英晖总经理坦言,“我们为他们搭建国际社区,帮助他们组成团体。”随着对外的不断扩张,顺德的民营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向全球招募人才。“60年代用北滘人,70年代用顺德人,80年代用广东人,90年代用中国人,21世纪用全世界人才!”这句美的在2003年提出的口号被制作成标语,挂在美的集团总部的墙上,在美的集团着力打造面向全球的中央研究院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显眼。而中国房地产行业中的佼佼者,顺德碧桂园集团则打出了“挖掘技术找蓝翔,全球博士找国强”的口号,通过“未来领袖计划”在全球顶尖学府如哈佛大学、MIT、帝国理工大学等的博士生中物色并培养菁英人才;同时,碧桂园集团与相关机构合力打造博士后工作站,以满足高精尖人才的科研需求。

    在顺德,实干务实的广府精神和“闯一番”的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各种不同的文化巧妙糅合,发生化学反应。“来自顺德本地的同事特别务实,无论是多小的事情都能够做得特别好,”广东工业设计研究院党支部书记王素娟分享了她与同事之间的合作感想,“而外地的同事们也特别富有创业的激情,创业又恰好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而在顺德北滘镇的创业孵化器易客工场,既有本土的创业团队,也有来自广州越秀和韩国的创业团队。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使得团队间的创意更加容易擦出火花。

    “这里发展好,生活方便。”付凯,一名在顺德老牌企业——聪慧家电网工作的北方人,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顺德求职,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一份工作。“这里离广州也很近,挺方便。”被问及为什么不考虑去北上广津深等大城市发展时,他如是说。的确,毕竟在高铁通达的时代,顺德离广州南站,也只有10来分钟的车程。

    (暨南大学  黄钎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0月29日 08 版

“顺德奇迹”的背后
从校园招聘会走进碧桂园总部
轻享生活,灵动顺德
包容的顺德菜,包容的顺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