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生活就是一个人的剧场

黄磊孟京辉赖声川倡导乌镇戏剧节

本报记者 惠滢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30日   11 版)

    乌镇戏剧嘉年华中,一名“歌姬”唱着歌游走在街头。乌镇戏剧节供图

    一条千年前从京杭大运河“偷溜”出来的小河,成了浙江乌镇西栅的轴线。10月中旬,在与河平行的乌镇街道上,100位中外戏剧家的照片挂上街头——欧里庇得斯、莎士比亚、王尔德、汤显祖……千年戏剧史跟着千年西市河悄悄“流淌”起来。

    由黄磊、孟京辉、赖声川、陈向宏共同发起的第三届乌镇戏剧节隆重登场。

    想怎么演就怎么演

    在这里,越来越多的自拍杆出现在路边演戏的“摊子”前。在担任评委的史航看来,这是人们的“自导性”在变强。自拍杆前的人,主导自己的画面,既导又演,“就像一个人的剧场”。

    今年担任艺术总监的孟京辉在选戏时挑选了一些比较独特的剧目。10天提供20部戏剧,中外各占一半,每部剧都演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戏剧可不可以没有剧本、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导演李建军带着《飞向天空的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部剧的人物及其命运只有一个大概的预设。“当在生活中看到了一个窗户。其实观众会自己为窗户内的景象‘脑补’故事和声音”。

    正因相信中国观众的“脑补”能力,导演约翰·斯塔夫奈特从荷兰带来了肢体剧《OLEG!OLEG!OLEG!》。“我们用肢体‘发声’,人类的感情又是相通的,所以我相信中国观众一定会懂”。3个男人在舞台上的45分钟,虽没有一句对白,却常引起观众大笑。

    备受期待的《尼伯龙根的指环》,为乌镇戏剧节献上了首次全本演出,更是没有因迎合中国观众而做出修改。这部剧由德国新锐导演安图·罗梅罗·努恩斯改编自瓦格纳的歌剧,一共5幕,长达7个半小时。

    改编经典作品的话剧在此次戏剧节并不少见,比如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莫里哀的《吝啬鬼》、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国的《赵氏孤儿》等。史航评价说:“有能力这样改,就有权力这样改。”

    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一个傍晚,脸上涂满白粉的男人和女人穿着奇装异服,聚集在乌镇昭明书院的水榭上。中国和日本的舞踏团队在这里表演“招魂曲”“秋舞马铃薯”。这部乌镇戏剧节免费的上千场嘉年华系列,现场很快围起了几层人。“这只有文艺的人才看得懂。”一个小伙子发出这样的感叹。观众是流动的,不断有人离开,又有人围上来。到表演结束的时候,现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最重要的不是想怎么演就怎么演,而是观众想怎么看就怎么看。”史航说。当他看到一部“不那么可爱的剧”时,就会自己脑补情节和画面,甚至拿出一本小书背古诗。

    “艺术追求平等,没有标准答案。乌镇戏剧节不是专门给专业人士准备的,而是给所有人准备的。”黄磊在乌镇戏剧节的小镇对话中说,“每部剧都提供了批判的空间。最终我们想办一个自由自在的戏剧节。”

    “有人看完戏跟我说,《兄弟兄弟》太好了,感动死了,但你怎么弄个《物理学家》做开幕式啊。但另外一拨人说《物理学家》简直太棒了。”孟京辉说,“这20部戏里面肯定有你不喜欢的,肯定有你看完后感动流涕的,也肯定有让你看完之后瞠目结舌的”。

    “所以我故意做一些这样的话题让大家进行美学上的交流碰撞。艺术没好坏之分,但必须站到世界当代戏剧的角度、甚至说高度,让这些作品汇在一起,产生一种能耐。”他说。

    “我不确定中国观众会怎么想,对我来说这更像一个实验,我很好奇他们的反应,看他们怎么诠释我的作品。”安图说,他也为观众预留了“意见空间”。

    炸爆米花也是一场戏

    在乌镇街头,你经常会遇到一群人,不知道他们是在表演还是在游玩。但在戏剧节上,人们见到什么都不会觉得突兀。正像戏剧节打出的标语一样:如幻、如戏。

    一位老大爷用老式炉子在一个拐角炸爆米花,不时冒出“嘭”的一声。旁边准备参加嘉年华表演的团队等了又等,忍不住问他:“大爷,您表演完了吗?”因为戏剧节表演形式的多样性,这些年轻人竟以为老大爷是在表演。提起这件乌镇戏剧节初办时的趣事,黄磊总是忍俊不禁。

    连德国“小鲜肉”导演安图都感受到了这种如幻、如戏的氛围,“来到这里,我感觉自己成了一部大戏的一部分,就像来到了一个梦幻岛”。

    “这次戏剧节几乎所有的票我都买了,完全不关心钱包的薄厚了,有时一场接着一场的看,非常过瘾。”一个慕名而来的年轻人说。

    “你内心是激荡的,你可以把自己融合在戏里。”这十天的戏剧节对于担任艺术总监的孟京辉来说,与其说是工作,更像一个享受戏剧的假期。“整个戏剧节就是一出戏。”黄磊说,“很多时候你无法分清自己是看戏的人,还是演戏的人。分界线没有那么明显——因为生活本是艺术的母体,艺术则是生活的提炼。”

听徐峥 田晓鹏 吴京讲当导演的那些事儿
“互联网+”之下,电视怎么办
生活就是一个人的剧场
小雨姐姐为孩子讲故事
《十三五之歌》红遍网络
草婴先生去世
展品变成功德箱
图片新闻
一个专注读书的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