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4年半之久的叙利亚危机,时至今日已从最初的国内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较量逐步升级为美俄主导下联合打击“伊斯兰国”极端势力的一场斗争,但所谓的联合打击实际上并不尽如人意。叙利亚战火连绵,共造成约25万人死亡,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其危机的影响不断向整个地区扩散,大批难民涌向欧洲,而和谈一时间难见曙光。俄罗斯“雪中送炭”式的空袭之后,叙政府得以“起死回生”赢得转机。当前,叙利亚局势的走向与发展牵动着国际社会各方利益,而即将举行的新一轮多方会谈也将开启叙利亚危机政治调解进程。
自9月30日起至今,俄罗斯已对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极端势力展开了一个月的空袭,给恐怖主义极端势力以沉重打击。最新数据显示,自9月底以来,俄空军共出动各类战机934架次,摧毁恐怖势力目标819个。在俄上周加大空袭打击力度后,仅一周就摧毁恐怖分子目标363个。早在一年前,美国就联合多国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势力展开空袭,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利亚后,美国的角色几乎从“主攻”变成了“助攻”,处境艰难的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及其政府军似乎也得到了“重生”。
面对俄罗斯迅猛攻势,美国当然不甘落入下风。10月23日,在美国的倡议下,美国、俄罗斯、沙特、土耳其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第一轮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四方会谈”。在这次会谈上,最具争论性的问题是叙利亚现总统巴沙尔未来的去留问题。俄外长拉夫罗夫坚称,巴沙尔总统的命运应由叙利亚人民来决定,而非通过战争或武装暴动实现。美国、沙特及土耳其方面则认为,巴沙尔不应该继续留任。这次会谈四方虽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僵持不下,未就叙利亚问题达成实质性协议,但会谈开启了叙利亚危机政治调节进程的大门,为后续谈判作了铺垫。
29日举行的四方会谈及双边会谈则是新一轮维也纳会谈的“热身运动”。四方会谈仅持续不到一个小时。会谈后,美俄又分别与伊朗进行了双边会谈。俄外长拉夫罗夫同伊朗外长扎里夫结束会谈后称,俄伊会谈是一次卓有成效的双边会谈。扎里夫会后表示,他同拉夫罗夫谈话内容十分广泛,可以说是“无话不谈”。俄伊会谈持续近一个半小时。而据伊朗代表团官员称,扎里夫同美国国务卿克里的会谈主要涉及伊方履行核计划协议等有关问题,并没有涉及叙利亚局势。
重头戏是30日举行的大范围的多边会谈。多边会谈旨在建立政治对话机制,达成推动叙利亚政治进程的多边框架协议,推进解决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进程。伊朗作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的坚定支持方也是首次受邀。扎里夫在29日抵达维也纳后表示,解决叙利亚危机不应当设立前提条件,此次会谈需将叙利亚所有政治派别考虑进来,任何解决方案都应以结束冲突、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建立联合政府为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叙利亚政府以及叙利亚反对派并未受邀参加此轮会谈。会谈前,华盛顿也释放了“善意”的信号,一改以往必须让巴沙尔下台的强硬态度。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多边会谈有望达成诸多共识,包括巴沙尔在政治过渡期内继续留任叙利亚总统。与此同时,国务卿克里也对即将举行的多边会谈持谨慎乐观态度。克里表示,寻求解决叙利亚危机的出路并不容易,办法不会自动找上门,但维也纳多边会谈也是为叙利亚政治开放提供了“最有希望的机会”。
俄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扎哈罗娃29日表示,俄方此次维也纳会谈的首要目标是在已有的国际法律文件基础上,启动并保障解决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进程,激发各方潜力,通过多种方式取得积极成果,将和平带给统一、世俗、民主的叙利亚,而有关叙利亚政府更迭的问题暂不会考虑。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9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希望30日的多边会谈能够带来“成果”,包括美俄在内的各方在解决流血冲突方面应加强谈判方式的灵活性。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结束与伊朗外长扎里夫会谈后也向媒体表示,30日举行的多边会谈将开启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的新窗口,扩大谈判空间,加强谈判灵活性对于政治对话十分必要。
到目前为止,已确认参加30日多边会谈的国家有:俄罗斯、美国、伊朗、伊拉克、黎巴嫩、沙特、土耳其、阿联酋、卡塔尔、约旦、德国、法国、埃及、意大利、英国。此外还有联合国秘书长特使斯塔凡·德米斯图拉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俄外长拉夫罗夫对此表示,十余个国家与机构代表共聚商讨叙利亚问题是正确的,这才真正具有代表意义。
然而,会谈各方在打击恐怖主义、解决叙利亚危机问题上都存有较大分歧,且实际情况要比预想复杂得多。据外媒援引西方外交官的话表示,本次会谈或许仍无法取得重大突破,但让此前矛盾重重的各方回到谈判桌前,共同商讨解决危机的这一方法就是最大的成功,武力终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政治解决仍是根本之道。
本报北京10月3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