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上午,站在青运会比赛场馆海峡奥体中心门口,70多岁的王老先生看起来有些激动。尽管家就住在附近,但这次来比赛场馆,他说他并不是为了看比赛,“我看到了海外志愿者们的报道,很想进来看看这些同胞”。
王老先生所提到的这篇报道的作者,是江西财经大学大三学生方慧云,她也是青运会大学生记者报道团活动的成员。
10月18日至27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方慧云等30名大学生记者在其中表现抢眼,撰写的40多篇新闻稿件得到了《中国青年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采用,30多篇稿件被青运会志愿服务微信订阅号“悦动福州”采用。
南非开普敦华侨陈跃进是方慧云的报道对象之一,他今年55岁,在一家酒店做高管,在此次青奥会中,和姐姐一同入选海外志愿者。在接受方慧云采访时,他谈及祖国潸然泪下。
“比起写稿的数量,我更看重质量”。经过4次修改,聚焦于“海外华侨志愿者”的稿子最终在《福建日报》等媒体刊登。方慧云介绍,稿件刊登后,多位媒体记者辗转找到她,表示也想做相关跟踪报道。
不同于方慧云对新闻采写的热爱,报道团成员、湖南科技学院大四学生王煜更关注新闻摄影。为了这次活动,他已准备6个月。自今年4月底得知自己入选青运会大学生记者后,他开始自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等新闻类相关的书籍,多次参加自行车比赛、篮球比赛等运动项目的摄影工作。
10月22日,青运会田径类项目开赛,王煜负责该赛事报道。开赛前一天,他特意上网查资料,整理第二天赛程,锁定拍摄目标。22日晚,他翻看微信运动记录后发现,他当天走了31875步,约18公里。而在这近18公里中,他一直背着10多公斤的摄影设备,按下上千次快门。他拍摄的图片被东南网、福州新闻网、《福州日报》等媒体采用。
在所有的大学生记者中,兰州大学大三学生陈苓钰可以称得上是“写稿达人”。对新闻充满热情的她对自己严格要求:每天至少完成微信稿和新闻稿各一篇。青运会期间,她共采写近20篇稿件,近10篇稿件被社会媒体采用。
“虽然最终成绩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但刚开始时,我们也经历过迷茫阶段”。中国(福建)高校传媒联盟主席、福建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吴荣奎介绍,第一天参与报道时,许多大学生记者面对着各种各样的人群和赛事,“已经分不清什么是重点”,交稿量不甚理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吴荣奎及时给组员开会,了解他们的困惑,并提出解决措施;另一方面,他主动寻找合适的选题给大学生记者操作,并联系社会媒体记者拓宽发稿渠道。
“主办方给予我们很大的信任,作为福建校媒负责人,有义务带领大家做更多更有创意的报道”。据吴荣奎介绍,青运会大学生记者报道团不仅负责为青运会志愿服务微信公众号“悦动福州”供稿,还同时向8家社会媒体供稿。当地电视台记者曾笑称,“我现在就靠‘悦动福州’来发现新闻素材”。也有当地报社记者在朋友圈留言称赞大学生记者报道团“下手快”。
“招募青运会大学生记者报道团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弘扬福州志愿者的精神风貌”,青运会福州执委会志愿者工作部新闻宣传处处长周畅认为,通过吸纳来自全国的大学生记者参与青运会,能够扩大青运会的社会宣传面和参与度。
说到大学生记者报道团的表现,周畅直言“很惊艳”。她介绍,大学生记者报道团善于通过身边的朋友、同学、微博、微信去发现新闻亮点,然后深入采访、分析、拍摄,“很多时候他们甚至走到了专业记者的前面,这让我非常感动,也特别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