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一直饱受诟病,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究其原因,恐怕有很多种。但依笔者浅见,根本问题还是出在课堂教学上;要想走出困境,唯有在教学改革上狠下功夫!有人可能要出来质问了:这老调重弹了几十年,有用吗?事实确是如此。多少年来,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都不少,但是一直成效甚微,始终改变不了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不过这正是我眼下要探讨的问题,试图揭开其症结所在。
我以为,语文教改之所以乐观不起来,就是因为我们的一些相关理论和实践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师和语文课堂;也可以说,语文教学开放的力度和层面都还不够。语文教学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就必须痛下决心,突破“时空”界限。这不是想当然的凭空而论,而完全是语文学科自身特质使然。语文是极具社会性的文化载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外延同生活相等。
我们必须思考两个根本性的问题:语文教学是不是就必然于课堂教学?语文学习是不是就必然于语文老师?
问题既然提出了,我当然就敢于否定。我一直以为语文学习的功夫应该在“诗外”。这里的“诗外”指的是学生自己和课堂之外。当然,我也不否认语文教师和课堂教学的真正作用,但这种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仅用两个字足以概括:“导引。”如演戏之导演,航海之舵手。为此,我这里提出一个新理念,叫“随时教学”。严格地说,这不是什么理论,而是一种实践。这可能让一些习惯玩文字游戏的高深“理论家”有些失望,但为了我的理念就管不了许多了。顾名思义,随时教学就是一种随时随地的教育教学行为。研究语文“随时教学”,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导学生课内课外自由学习语文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在思想上,一定要突破“教师为一堂课而教,学生为一堂课而学”的思维定势,跳出“课堂教学”小圈圈。其次在实践中,一定要回归社会,融入生活,“随便式”地进行语文教学。具体表现在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甚至包括教学方法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上;它往往即兴发挥,因地制宜,化整为零,随时随地实施教学。由于这种教学与社会生活同步,因而显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同时,它又不失为一种高度自由化和高度个性化的教学。“随时教学”不是不要课堂,而是尽可能淡化课堂,淡化教学;不是不要教师,而是尽可能疏离教师,甚至可以“矮化”教师;一切以学生主体和主动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能力和爱好为目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明显。
“随时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课堂社会化。它的主导思想就是课堂教学力求“随意性”。这里的“随意”是指按照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一切顺其自然,让课堂变成自由自在的广阔天地。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强迫灌输;过于武断传授,过于循规蹈矩,必然造就课堂封闭、严肃、单调,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语文不仅没有学好,创造性思维反而遭到扼杀。课堂社会化就能彻底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上,教师只要跟着“感觉”走就可以了——这感觉就是学生读了课文后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和创造欲望。比如上鲁迅的《药》,如果学生有表演欲,不妨就将课堂临时变成“茶馆”。
“随时教学”另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课堂化。这要求语文教师必须站得高看得远,视课堂教学仅仅是一个点或一个面,真正把社会当成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如果用孤立的课堂环境来教它,自然没有什么好结果。那么如何将社会变成课堂?其实方式方法非常简单,就是根据需要或目的,随时随地设置“课堂”进行教育教学。比如看到街市店牌有错别字,就可以即时将课堂搬上街;再说作文教学吧,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千篇一律地在课堂上布置讲解,结果能有多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来?窗外雪花飘飞,这时只要你灵机一动,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一片银色的世界里说:“好,你们作文吧!”结果试试看,收上来的作文肯定不是闭门造车的那一种!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改革,而改革绝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根据语文学科的社会性特征,应该在课堂之外寻找破解语文教学顽疾的灵丹妙药。如果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这个大课堂中,那么语文教学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作者为安徽省无为县襄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