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真的便宜吗?不少消费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黄玮(化名)准备借着“双11”的机会购置一套正装,早已选好款式的她期待“双11”的五折特惠。可事实却并非如此。黄玮想要购买的这套西服平时的价格是256元,而“双11”时的全球狂欢价是230元,仅便宜了26元。
“为了这26元我要等到晚上12点,发货和物流还会很慢,还不如现在就买了呢。”黄玮觉得,“双11”的折扣是以原标价为基础,而平时店铺就会有各种活动,所以“双11”时并不会优惠很多。“为了达到半价优惠的效果,商家会将商品恢复原价或提价,在‘双11’的时候再进行优惠。”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某服装品牌在天猫官方旗舰店已经将所有商品的吊牌价标了出来。其中一款雪纺连衣裙,“双11”之前的优惠价是190元左右,“双11”的价格是175元,优惠额不到20元。为了达到特惠的促销效果,店家标注这款连衣裙的吊牌价格为799元。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1.2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达2.6万亿元,规模居世界第一。在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来,“双11”对于我国市场消费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但财经专栏作家吴晓波前几天撰文提出,“我们真的还需要‘双11’吗?”
他指出,“赶羊式”的营销运动已经不适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商家在拼价血战中的获利模式始终没有形成,集中爆发的物流配送造成新的公共危机,双寡头型的平台竞斗日趋恶性化及恶俗化。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春泉发现,往年“双11”多有消费欺诈和刷单问题,今年能否有好转,还在于商家对政府新规的执行。“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发改委针对往年的一些问题出了文件。工商总局出台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发改委价格司修订了价格执法的相关规定,对于价格如何认定进行了重新解释,这二者都是针对‘双11’。”
刘春泉指出,消费欺诈的问题是商家行为,因为证据保存困难,所以执法机关处理时都存在困难,而且界定原价的标准不明确。“发改委规定了原价的界定标准,根据这一规定,执法机关在处理时相对更方便,估计今年这种现象会转变一些。”
就在11月10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关于促进网络服务交易健康发展规范网络服务交易行为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指出在网络服务交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秩序不规范、诚信体系不健全、虚假宣传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亟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认为,我国网购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B2B阶段,只是商品便宜,品质和服务管理不到位。第二个阶段是B2C阶段,品牌平台自营,品质服务有所提升。第三个阶段是跨境电商、海淘阶段,跨境电商更注重品质,用户也更注重品牌品质,不单纯关注价格。而第四个阶段是O2O的发展,也是电商接下来的发展路径。
“前三阶段都是线下转移到线上,线下更多被瓜分,而O2O是线上线下融合,线上下单线下配送,配送半径更短、速度更快、更方便,是相对友好的形式。”曹磊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曹磊指出,当用户发现商家没有那么大的优惠,体验就会下降,而爆发式的成交量非常野蛮粗暴,许多店家半年甚至一年都在指望这一天的成交量,也是一种不健康的行为。
本报记者 宁迪 实习生 王梦雪 季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