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边走边说

钢琴博物馆有故事

马多佳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12日   12 版)

    厦门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正门内悬挂着一张巨大的照片,照片中一位慈祥的老人手扶钢琴,露出开心的微笑。老人须发已白,精神矍铄。这便是钢琴博物馆中几十架钢琴的主人,一生呕心沥血发扬钢琴文化的胡友义老人。

    鼓浪屿雅称“琴岛”,方圆1.87平方公里的面积蕴藏着100多个音乐世家。追根溯源,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通商口岸,英美等国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从19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西方音乐开始传入鼓浪屿。

    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胡友义诞生在鼓浪屿。父亲爱好音乐,经常带胡友义到三一教堂听教会钢琴演奏。耳濡目染,胡友义从小便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于是,父亲为他买来一架钢琴,请名师教他弹奏。

    胡友义的童年在鼓浪屿天风海涛、琴音和鸣中度过。14岁时,小有造诣的胡友义被家人送到上海音乐学院继续深造,1965年又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学习,虽然离开了祖国,但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却深深扎根在鼓浪屿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音乐学院毕业之后,胡友义又在欧洲从教多年,最终落户澳大利亚墨尔本,倾其一生收藏钢琴,建立一座钢琴王国,成就自己的辉煌。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此后30年中,胡友义先生和夫人与钢琴朝夕相伴,抚爱有加,把爱心都融进了钢琴里。在他众多的收藏中,有一台科勒德钢琴,是一位老妇人二战期间从英国带到澳大利亚的传家之宝。1988年,老太太80多岁了,孤单一人,要搬到老人公寓居住。公寓放不下这台钢琴,老太太又不想让钢琴流落别处。经修琴专家介绍,老太太像相亲一般,通过多条渠道了解胡先生的为人,又亲自跑到家中考察,经过半年的反复考虑,才恋恋不舍地将钢琴卖给了胡先生。搬走钢琴的那一天,老太太竟抚琴痛哭,其情其景让胡先生也感伤流泪。

    上世纪90年代,年过花甲的胡友义和夫人时常挂念故乡,经常回到鼓浪屿看望,在一次投资贸易促进会上,得知鼓浪屿政府力求打造音乐之岛发展文化时,胡友义非常高兴,与夫人协商后,他决定将自己的收藏送回祖国,在故乡鼓浪屿小岛上建立一座独一无二的钢琴博物馆。

    钢琴由墨尔本登船,经香港最终到达厦门,胡友义夫妇每天关注天气预报,生怕遇到台风,在厦门港口卸船的那天,胡友义先生亲自到场。由于鼓浪屿禁止汽车上岛,只好使用二十多辆板车装载着钢琴和配件,排成一字长蛇,浩浩荡荡向钢琴博物馆进发。胡先生曾说,不论在世界任何地方,鼓浪屿都是我永远的故乡,我把我毕生收藏的钢琴放在这里展览,是将自己最珍爱的东西搬回家。

    漫步在钢琴的世界里,带着尊重与欣赏的眼光,我细细地观赏每一架钢琴。其实对于普通游客来说,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钢琴之宝贵我们无法完全体会,只能细心留意钢琴木纹的绚丽,琴架雕刻的精美,琴键黑白的洁净,但我深深知道,这些珍宝是胡友义老人一生的心血,这些展品也见证了历史。

    脑中回荡着胡友义先生对艺术的痴迷,对故土的热爱,穿过一片花丛,来到展馆二期,之前的展览已经深深震撼了我,但我知道,真正的镇馆之宝还未露面。进入展馆时,一位工作人员坐在一架大钢琴前演奏,我被动听的旋律吸引,快步走上前去,这位女士演奏技法娴熟,饱含感情,乐曲中流露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家乡的无限爱意。曲毕,我上前询问,印证了我刚刚的一丝判断,没错,这架3米长的吕特纳名琴正是钢琴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母亲送给胡友义的礼物,同时,也是胡友义先生日常使用的钢琴。展馆每隔20分钟会使用这架钢琴演奏先生最喜爱的一首《鼓浪屿之波》。

    此时我心中充满了感动,看着眼前这架钢琴,远眺窗外的大海,胡友义先生几十年前是否也在这片海滩上玩耍过?是否也拉着母亲的手聆听钢琴曲?是否也像此时的我一般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向往?2013年先生辞世,如今我们只能在音乐中回忆和纪念这位老人。

春游故人
钢琴博物馆有故事
听见塔斯科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