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一家之言

教师的专业尊严在哪里

郭淑琴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17日   08 版)

    几年前,一位担任班主任的同事约谈班级里屡屡违反纪律的一名学生家长,这位家长一边承认自己教子无方,一边“训”孩子——很真诚地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你看看你,真是不懂事,老师这么辛苦教育你,一个月才挣那么一点钱,你还不学乖点,真是的!”当时在场的我们几位老师全都僵住了,互相对视,哑然失笑。

    这位家长说得很无意,但很真心,他大概是真心觉得教师贫寒而又辛苦。我们宁肯相信他内心是非常尊敬教师的,只是尊敬里渗透了一丝怜惜。不管他代表的只是个人观点还是一部分人的观点,也不管他当时所说是何目的,我们都无需辩驳,因为我们比谁都清楚,真正的尊严——不被同情与怜悯所左右的尊严,不是辩来的,更不是求来的,它必须源自于受尊敬者的内心,从其自我修炼中生发而成!惟其如此,才是最坚实、最有分量的尊严。

    然而很可惜的是我们的教师队伍内部,这种自我尊重并没有完全生根发芽,更谈不上枝繁叶茂。相反的是我们中不少人内心生发的对自身的评价比那位家长更加“惨淡和凄凉”,甚至还会多出许多自卑。很多教师羞于说出自己是老师,也坚决不让子女亲戚将来成为老师,有人还一直在努力时刻准备离开教师队伍……

    这种惨淡与凄凉当然与诸多复杂因素相关,也源于一些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

    自古以来,中国人上学、受教育,目的很明确——学而优则仕。受教育是为了改变命运,为了成为人上人。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教育者就有意无意被塑造成了一个人“成仕”、生活得更好的桥梁和中介,因而,教育者的价值和功能就被一些人不可避免地赋予了功利化的光环。这些光环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掩盖了教育者应有的其他价值和意义。

    如今,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绝大多数城市家庭已经生活得很好,个人命运也被国家的盛世乾坤所改变,我们的学生中不乏“富二代”“官二代”“拆二代”。他们和他们的家长难以避免地开始质疑甚至颠覆教育者的功利化功用。

    如果一个“拆二代”家长站在你身边,告诉你“我这个孩儿,我也不想让他学成什么样,你只要帮我看住他,别让他出事就行。”一个“富二代”学生质疑你“老师,我现在已经生活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地读书、考学呢?”

    我不知道有多少个老师能很好地应付这种场合,更不知道有多少老师能回答学生的问题,并让他们心服口服。不能明晰地回答这个问题,也就无法从根源上解答教师的专业尊严问题,更无法理直气壮、心安理得、幸福从容地生活在教师队伍里。

    授业与解惑是为人师者的工作,传道更是首要的工作。何谓“道”?学生考试考了高分、考进了重点学校不见得就习得了道;教师只顾关注学生是否能考高分,是否能考入重点学校,那就是没有传道。道对于学生来讲,意味着学科价值、人生境界、人格精神、品德情操等等,是一种高于学科知识、考试分数、金钱物质的东西,看似虚化却实实在在,似乎不可考量但却无比珍贵。如果一位教师不仅仅授业解惑,还能够真正做到传道,那就以实际行动回答了让“富二代”“拆二代”“官二代”学生与家长迷茫的问题,也真正为自己“正名”,争得了自己应有的专业尊严。

    每个老师都有魔法棒一样的武器,都可以点石成金,把学生的生命点亮,让学生的人生燃烧,而那种燃烧的光芒绝不是物质财富可以换取的,更不是仅有奢华的物质生命就可以享有的。真能如此,你的贫寒、你的辛苦又如何能掩盖人们对你的尊敬与钦佩呢?真能如此,你又怎会自觉凄惨、自我否定、自甘堕落呢?

    所以说,教师不是没有专业尊严,更多的是不少教师被有偏差或者偏颇的评价标准蒙蔽了双眼,忽略和掩盖了自己应有的专业尊严,同时还拿着别的行业和人群的判定结论来贬责自己。

郭淑琴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1月17日 08 版

高考深改 中小学怎么接招
教师的专业尊严在哪里
儿童早期发展对消除贫困不容忽视
南京大学本科生在《自然》子刊发表论文
我国在轨运行卫星超140颗仅次于美国
社会对留守儿童缺少发现机制
华尔街英语全球首家新设计学习中心落户中国
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成立
麦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