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目本村要搬迁了

本报记者 武欣中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23日   11 版)

    援藏工作组进入目本村需要徒步两天

    目本村村民代表来看他们的新家

    位于怒江干热河谷的目本村

    11月初,正是有“雪域江南”之称的西藏察隅县最美的时候,从县城去往上察隅镇,清水河两岸的密林经霜染后变幻出令人赞叹的色彩。然而,对古拉乡目本村的村支书布多来说,心思显然不在眼前的美景上,这一次,他是带着全村人的期待,从祖辈们生活了几百年的古拉乡目本村来这探望他们的新家。

    布多的家,位于怒江干热河谷地带的目本村,是察隅县最为偏远的村落之一,29户、196名村民在这里生活。在藏语里,目本就是“搬来搬去”的意思。这里属于严重的地质灾害高发区,资源极为匮乏,放牧、砍柴都要去邻近的昌都左贡县,为此,村民还要给当地缴纳一笔草场费和柴火费。

    比资源匮乏更可怕的是交通,从村里到古拉乡政府所在地,中间要翻越4000米高的大山,途经怒江边的险峻悬崖,即使最擅长走山路的村民也要花上一整天。近10年来,已有八九位村民被落石砸中或掉下悬崖摔死或致伤。

    从目本村到乡里,唯一的运输工具就是骡马,这也是村民们家里最值钱的宝贝。一袋几十块钱的水泥,从乡政府运到村里,光运费就要700元。除了购买必要的生活物资,目本村的村民很少到外面去。布多告诉本报记者,村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甚至一生都没有到过乡里。

    几年前,村里小学撤并,孩子们只好寄宿到乡里读书,寒暑假才能回去一次。孩子们平时缺什么,就到校门口的杂货店里“赊账”,隔上一两个月父母来探望时,再统一替他们“埋单”。

    对于目本村的村民来说,搬迁虽无奈却是最现实的选择,然而,由于县里资金困难,说了很久的搬迁项目一直无法落实。

    2014年,广东援藏工作组决定,将目本村整体搬迁项目提上日程。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2014年11月11日,援藏察隅工作组组长、察隅县委常务副书记王建文决定带队到目本村进行实地考察和慰问。这趟往返6天的行程,让王建文切身体会到了目本村村民的不容易。

    第一天,从县里出发,100多公里的山路,他们坐了七八个小时的车才到古拉乡。第二天,坐车几公里到了一个山口后,路没了。带着20多匹驮着慰问物资的骡马,他们开始徒步,从早上9点一直走到晚上8点,到了一个叫察空的村子住下。第三天路越发难走,上午出发,晚上8点才赶到目本村。

    随行的一位援藏干部用手机拍下了路上的情景:一行人徒步行走在超过60度的斜坡上,上方是松动的碎石,鞋子踩在石子上发出清脆的叮当声,有的路段先要派人把碎石清理下才能通过,而斜下方就是滚滚怒江。王建文说,走到后来,浑身疼痛难忍,“想死的心都有了”。

    得知工作组要来,目本村村民早早就在村外一块平坦的地方等着。抱着前来接应他的一位村民,王建文哭了,只说了一句:“兄弟,太不容易了。”

    这一夜,目本村的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一直到凌晨3点,比过年还热闹。

    因为工作需要,古拉乡干部布雷每年都要到目本村两三次,他可能是当地干部中去过这个村次数最多的一位,同时还承担着调研组和村民之间的翻译工作。布雷告诉本报记者,最初和村民谈起整体搬迁时,一半村民是有顾虑的,毕竟这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村民熟悉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石榴树,每一棵核桃树。

    “就算这样的生活你已经习惯了,总不能让孩子继续过这样的日子吧。”在工作组和布雷他们的劝说下,29户村民的代表集体在整体搬迁协议书上摁上了自己的手印。

    王建文他们回来后,深圳市对口支援办、财政委、规划国土委、住建局等单位组成的工作组也随即抵达察隅,对目本村整体搬迁工程进行可行性专题调研。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目本村整体搬迁方案最终得以落地。

    作为深圳援建察隅的重点项目,由广东援藏工作组统筹3000多万元规划建设的新目本村位于600里外的上察隅镇巩固村附近,这里靠近中印边境,气候宜人,森林资源丰富。将目本村搬迁至此,除了一举解决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问题,还可以起到固边安民的作用。

    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搬迁工程今年6月启动,巩固村划出了1200亩地作为目本村搬迁用地。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工作组的干部甚至轮班住在工地上。为了顺利落实目本村整村搬迁事宜,察隅援藏工作组的全体干部都曾徒步进入过目本村。

    建设中的新村包括34个占地54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平方米的藏式院落,文化室、停车场、垃圾池、消防池等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考虑到路途遥远、搬迁不便,援藏工作组还为村民配备基本家具和家电,让目本村的村民拎包就能入住。

    所以,布多他们来到的时候,新的目本村已经初具规模,一天天变漂亮的新房子甚至引起了隔壁巩固村村民的“嫉妒”。和布多一起来的,还有村委会主任恰珠和3位村民代表,由于路途遥远,他们都是第一次来探望自己的新家。在仔仔细细看过新房和周边的环境后,36岁的索纳次仁用生硬的汉语说了句“这里好”。村民巴休则通过布雷告诉记者,新家不但房子好,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方便。

    围着新家,他们用相机、手机拍了不少照片,准备回去给乡亲们看一看。虽然对新房子很满意,但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未知的新生活,布多他们仍然透露着一丝不安,也提出了更多的希望,比如,能不能再给每家配上一台拖拉机。

    过阵子,大雪封山,目本村的村民就很难出来了,在祖辈们生活的地方度过最后一个春节,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就是村民们喜迎新家之时。

    送走了忐忑而来、踏实而归的村民代表,援藏干部并未轻松下来。记者了解到,包括目本村搬迁项目在内,在第七批援藏工作组面前,仍然有1400万元的资金缺口。

    最近,西藏察隅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李劲章又花了7天时间去了一趟目本村,除了进一步向村民解释搬迁工作的进展情况,还拍了不少视频和照片。回来后,他打算去一趟深圳,到各区、各部门再跑一跑,看能不能为这些援藏项目再争取一些计划外资金回来。

    图片摄影:陈美寿

目本村要搬迁了
北疆,有这样一片白桦林
阿地力:让更多人听到艾捷克的声音
马云倩:寻梦在深山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