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觉得你开始谈恋爱就意味着直接结婚。有可能我误会你了。我个人,就目前的情况,是完全不能考虑结婚的。我很想跟你谈恋爱,但是因为刚才所说的原因我一直犹豫,现在我不能承担起这么大的责任。如果我不说明这一点就跟你谈恋爱,有可能以后会伤害到你。我想问问你怎么想。”
收到这条微信的时候,我很不幸地正在吃东西。一口没咽下去,差点呛到鼻子里。
“谁跟你说我谈恋爱就是要结婚了……”我冷静下来回复他,然后配上3个哭笑不得的表情。
发信的是一名正在北京留学的日本男生。我们认识了一个多月,约会了几次。他礼貌体贴,诚恳单纯,我对他印象很好,也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对我越来越上心,只是迟迟等不到他的表态。
最近一次约会时,我们在零下1摄氏度的北京辗转了几条地铁线去吃炸鸡。从见面到吃完炸鸡各回各家,在关系的确认上都没有任何推进。
“如果只是为了吃炸鸡的话,我明明可以叫外卖,何必大冷天的跑出去见你!”第二天傍晚,我倒在床上愤怒地想。干脆直接抓起手机发微信问他,别磨叽了,给个准话吧,你喜欢我吗?结果他就给我来了这么一段。
我用几小段初级中文跟他说明:对我来说,谈恋爱就是谈恋爱,目前不会去考虑结婚的事情。
随后,我们跨越了海淀区和朝阳区“异地”的距离,晚上十点半见上了面。在对“以后吵架的时候你可以不要把中文说得太快吗”等事宜进行商讨之后,我正式接受了他的表白。
“我决定谈恋爱啦!”我十分愉快地向家里通报,对方是日本人,某校某院某系,在读研究生。
几分钟后,我就收到了来自我爸的祝福——“我感觉还是不合适”。
我仿佛能看到我爹一言不发皱着眉头斟酌字句。“他是在校学生,现在还在玩,不会投入真感情。再者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大,会带来很多麻烦的。请慎重考虑。”我爹低沉地写道。末了又重申了一遍:“我感觉还是不合适。”
什么叫“合适”?什么叫“还在玩”?我压下心头反问的冲动,故作霸气地回复:“我现在也是玩的。”然后又安慰性地补了一句,“又不是要结婚。”
发完了感觉有些恍惚,要是时间倒推若干年,这话绝对不会从我口中说出来。
我想起曾经的自己,面对着周围朋友恋爱、分手、再恋爱、再分手的消息,像一个卫道士一样与“轻浮”的他们划清界限。虽然不至于直接抨击“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但也算是神情坚毅地表示过:“从恋爱到结婚,难道不就是多一张纸的区别?”打开我那承载着青葱岁月的QQ空间和新浪博客,一篇篇怀揣少女憧憬的日志里还表露着“一生一代一双人”的美好夙愿。
这种“慎重考虑”然后“从一而终”的恋爱观曾经被我贯彻执行了许多年。
作为一个感情充沛的人,我不可能没有遇到过心仪的男生,所以我保证自己“从一而终”的方式就是,即便已经非常喜欢对方,在确立恋爱关系的问题上也要谨慎谨慎再谨慎,除非有把握结婚,不然坚决不去开始。
现在回看,这种谨慎已经近乎变态。
15岁的时候,我在读高一,跟外校同年级的一个男生关系很好,好到下一步就要早恋。这对一个听话的“好学生”来说是万万不行的。更何况,当时我想,如果我们互相影响了学习、影响了“前途”,那以后就未必能一起走下去。
为了跟他最终“有结果”,我在心里作了一个自认为成熟又悲壮的决定,我要跟他暂时“断开”,等到高考之后再继续。我甚至没有把这个决定告知他,就单方面终止了跟他的联系。
然而,这段小感情在如我所愿地暂停之后,并没能按照预期成功重启。
高考之后,当我所以为的“合适的时间”终于到来,我试图把他找回来时才发现,两年的隔离足以让我们失却曾经的契合,成长为彼此陌生的人。不曾与他拉着手一起向前走,没有汇合在同一个终点也就在所难免。
随着时间推移,我跟他愈发渐行渐远,再无交集,只知道后来他去了加拿大。这个属于我15岁记忆的男生已经全然退出了我的世界,而这段过往却在回忆的美化下酿成了我的一段怨念。每当我在现状中受挫,它就会跑出来让我纠结。
比如几个月前,共同的朋友跟我说起他快要结婚的消息。
这个消息来得突然,让正陷在不顺利的感情泥沼中的我十分矫情地伤怀起来。
作为一个收藏癖重度患者,我只用几分钟的时间就翻找出了9年前与他在QQ聊天的几千页记录,在一两个小时内看了个遍。
原来,这个男生给我带来过这么多丰富美好的青春戏桥段。我们的对话无比默契合拍,聊起天来笑到眼泪横飞。生活里处处有惊喜,有朋友捎来的话、跨越学校的小纸条和辗转到我手中的理查德·克莱德曼的CD。只是,他可以逃课来看我跳舞,我却在他说“下周六我在学校演话剧,你能来吗”或者“我的生日你有空出来吗”的时候,永远选择缺席。
我焦躁地发现,一个本应十分美好的段落被自己残暴潦草地辜负了。简直不敢相信,当时的我竟然选择错过看我喜欢的少年在舞台上发光。
曾经,我还会用这段经历标榜自己的理性,觉得自己在一段错误的尝试面前悬崖勒马。可是在那个无眠的夜里,我心里涌起一分难过。年少时不知好歹地随手辜负的人和事,多年之后才发现是那么可贵和难得。那个男生在我的人生中只逗留一两年,我却不曾好好珍惜过。
管他以后有没有结果呢,15岁时的我应该果断而勇敢地站在15岁的他身旁,就算后来争吵了分手了又怎样,至少也不会像如今这样留下遗憾。错过了那个时间那个点,一切就物非人非,17岁和二十几岁的时候都再也无法弥补。
现在想想,过度地谨慎、用对未来的臆想来考量当下的感情关系是否“合适”,本身就是一个幼稚而自以为是的伪命题。
在每一个阶段,人都在不断地成长变化。现在的我,跟我本科时以为靠谱的潜在结婚对象也都已经成了八竿子打不着的陌路。
凭着初入社会的这点闯劲,我觉得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和越拓越宽的自由,并不会像我的父母当年毕业被分配工作那样,拿着铁饭碗,日子安宁得一眼就能望到头。而结婚这个听上去非常稳定的事情,目前也没有被列入我的人生计划当中。
从恋爱走到婚姻,固然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关于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说法叫做“修成正果”。但是我并不觉得,不考虑结婚的或者说最后没有通往婚姻的恋爱就有任何“不正”的地方。如果把它们都视为无用功而规避开来,那样“正确”的人生恐怕会是一场巨大的虚度。
人生都是经历,没有所谓的弯路和歧途,又何必给纯粹的感情背上那么重的负担,让尚不存在的以后去绑架现在?在我都还不知道我的未来是在哪里的时候,要怎么去筛出哪个人会跟我拥有同一个未来?
“有一段路的陪伴就走一段路,我不想去考虑太遥远的事情。每分每秒都要好好珍惜。”我这样告诉我的日本男友。把握当下、珍惜眼前,不怕天地变,诗酒趁年华。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不是耍流氓,不过是路远天长,我们无法负担承诺,只知道这一分这一秒这一刻,我都不想错过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