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0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一个侗族青年的希望之路

蒙可畅:九万大山深处的创业梦

本报记者 王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04日   07 版)

    侗族青年蒙可畅不会放弃任何推广自己和创业项目的机会。

    11月14日,在2015年广西青年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的会场上,身穿民族服饰出场的蒙可畅把自己公司的“贝江村”品牌鸡蛋送给大赛现场的评委和观众。

    最终,蒙可畅和他的创业项目获得了这次大赛传统创业者的第二名,获得10万元现金奖励。但他更开心的是,自己在家乡——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创业项目被更多人了解。

    这位侗族青年放弃了高薪工作,回到大山深处的老家——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他利用“互联网+”工具,带动、影响了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走出了一条少数民族青年在大山深处的创业创富之路。

    2003年中专毕业后,蒙可畅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深圳从普通的搬运工做到一家公司的设计总监,年薪达20万元。但在外打拼多年后,他决定回到位于九万大山深处的家乡创业。

    在朋友眼里,他的创业选择似乎很另类——他回到家乡当起了“鸭司令”,养殖和销售老家融水的鸡鸭。家乡的融水香鸭素有美名,曾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证明商标,成为地理标志商标。

    在大城市的工作那么好,为什么要返乡创业?周围人对他的选择很不理解。

    “在外面打拼的8年,每年都经历了很多改变,但是小乡村里基本没有任何改变。很多人现在还是住泥木(结构)房子。”作为山里的孩子,蒙可畅觉得自己应该为家乡做一些事情。

    2011年,从深圳辞职后,蒙可畅在融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与养殖户进行订单养殖合作,希望通过“公司+农户+专卖店”的模式,以及淘宝店和微店、微商等渠道,把家乡的融水香鸭销往全国。

    在“贝江村”QQ群和微信朋友圈里,顾客只需“网上点单”,蒙可畅和他的创业伙伴将负责鸭的宰杀、拔毛,并送货上门。这样的销售方式,让顾客消除了担心商家给活禽大量喂食以增重的顾虑。

    除融水香鸭,蒙可畅还把产品的触角延伸到了贝江土鸡和鸡蛋等农产品。他和全县20多个土鸡散养基地合作,售卖乌鸡、凤鸡、家鸡、苗鸡,以及这些不同品种的鸡所产的颜色各异的“五彩蛋”。

    返乡创业3年多来经历的艰难,是蒙可畅一开始并没有想到的。蒙可畅回忆,因为刚开始创业的85后团队没有太多资金补贴合作的养殖户,起初,很多养殖户对他们并不信任。

    “刚开始,我一个人开着皮卡车到村里去拜访养殖户,人家都不理你,所以连饭都吃不上,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回想刚开始回乡创业的情景,他依然有些激动。

    目前,蒙可畅已经在融水、来宾、深圳、佛山等地开了4家土鸡香鸭销售店,店面月销售贝江土鸡、融水香鸭6000多只。而与他开展合作的全县40多家养殖户或合作社,每年平均增加纯收入1.5万元。

    2014年,融水苗族自治县水产畜牧局将中国地理标志“融水香鸭”的唯一合法使用权,授予蒙可畅的公司使用。

    蒙可畅的创业经历启发和影响了更多融水当地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学习互联网,并且带动他们学会用互联网来做好做大自己的生意。

    去年,在共青团融水县委的指导下,蒙可畅等人发起成立了融水县青年创业协会,主要帮助该县的80后、90后青年学习移动互联网技术,帮扶创业项目,开发当地的少数民族特色产品。

    蒙可畅表示,通过淘宝店、微商等营销渠道,解决了以前在融水做农产品创业时经常会遇到的销售渠道受阻,群众分散种养等问题。

    “以前都是各家各户散养,不能形成规模效应。”蒙可畅的公司一般会分几次时间有计划地养殖收购,并且错峰销售,避免产品出现“有价无市”等情况。

    共青团融水县委书记杜幸表示,目前融水已经出现了一些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的“返乡潮”现象。

    杜幸表示,以往山区的大多数年轻人都往外走,真正愿意留在县里的年轻人很少,但近两年已经有不少年轻人在外面学会了新思维和新手艺,再回到融水家乡,用自己学会的互联网技术创业,这样又带动了更多年轻人回到原来农村。“蒙可畅是他们中比较典型的例子”。

    “通过这些返乡的创业青年和他们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和融水的特色产品,相当于打通了物流和信息流的瓶颈。”杜幸说。

追寻青藏高原上的精灵
贡嘎盛开“格桑花”
蒙可畅:九万大山深处的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