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0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资教工程”:给山区孩子一个七彩梦想

本报记者 崔丽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09日   07 版)

    资教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课。资料图片

    12岁的罗素,是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光照镇规模小学六年级学生。这个布依族男孩,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原来他是学校的小小“播音员”。他仰着小脸开心地告诉记者,自从学校来了“能唱会画”的新老师,他们有了音乐课、美术课、计算机课,“每个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兴趣”。

    小罗素们课堂幸福指数的提升,缘于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传梦公益基金(以下简称“传梦公益基金”)发起的“资教工程”。这项公益项目运行两年来,不仅给了山区孩子们有着歌声与图画的七彩课堂,还使这些来自大山的孩子焕发了自信、活泼、乐观的孩童天性,指引他们走一条七彩的未来人生路。

    日前,来自政府有关部门、教育界、公益慈善界的人士在北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育扶贫的一项创新之举——“资教工程”。

    “资教工程”通过一整套科学创新的制度设计,从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乡村学校最薄弱的师资入手,有针对性地聘请贫困地区有志从教的应往届师范毕业生去当地的乡村学校教学,使得贫困山区孩子在信念培养、人格养成、素质教育、文化知识等方面获得与城里孩子均等的教育资源。

    “资教工程”目前已经在贵州省晴隆县、云南省腾冲市共遴选了12所项目学校,招募资教教师48人,受益学生2700多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莲到会评价说,“资教工程”从补充、增加师资资源入手,注重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抓住了当前教育扶贫的核心问题,值得肯定。“资教工程”提出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未来,把改变家乡当作人生理想,走出了新时期教育扶贫的创新之路。

    没人会教计算机 送了半年多的电脑没有拆封

    孔维素颜,半长的头发没怎么打理,在会场里里外外地忙碌,几乎让人认不出这是活跃在北京人艺舞台上的当红演员,而她正是传梦公益基金的发起人。说起创办“资教工程”的初衷,她颇为感慨。

    从大学起就做公益志愿者,孔维做公益快20年了,积极参与到免费午餐、解救被拐儿童等公益行动中。孔维是贵州人,对家乡充满感情。发起成立传梦公益基金时,她想着要为贵州山区孩子做些事。

    “最初我们也是打算采取传统的公益模式,去到贵州山区捐钱捐物,一对一帮助留守孩子。”孔维和传梦公益基金一行人来到贵州黔西南规模小学时,却被校长龙江拒绝了。

    这位大山里的小学校长说:“学校不能接受财物,而且现在的孩子不缺钱,孩子缺的是老师,我们也不希望养成孩子不劳而获、伸手即得的习惯。” 龙江的一番话让孔维很受触动。

    一对一帮扶的念头打消了,念及当地学校条件,他们给学校捐了72台电脑。可是一年之后,再去回访时,他们发现因为没有专门的计算机老师,电脑没有使用。“电脑堆放着,连包装都没有拆封。”孔维说,经过对多所山区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调研,发现当今中国贫困山区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缺老师,“最缺的是站到讲台的那个人”,尤其缺音乐、体育、美术的专业老师。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缪瑞兰跑了很多边远农村,她看到目前贫困山区的校舍等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茅草屋式、走风漏雨的教室很少看到了,即使在最贫困的地方,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然而乡村教育却面临着教师下不去、留不下、教不好的问题。”由此,以聚集社会的师资资源助力山区教育的“资教工程”应运而生。

    “只有改变教师才能改变孩子,只有改变孩子才能改变未来,成为我们这些年推进‘资教工程’奉行的理念。”孔维说。

    “资教工程”于2014年5月在贵州省黔西南州规模小学启动,首批招聘6名音、体、美、英语、计算机、学前教育教师。2014年9月又陆续启动4所项目学校,招聘教师17名。在贵州晴隆县取得成功经验后,“资教工程”模式又推广到云南省腾冲市,腾冲市位于中缅边境,交通闭塞,音体美教师缺编严重。

    据腾冲市教育局有关人士介绍,2014年腾冲市全市小学生数量5.2万多人,但专职音乐教师44人、专职体育教师87人、专职美术教师48人、专职英语教师69人,“资教工程”于2015年9月在腾冲市设立7所项目学校,招聘教师25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音、体、美老师的不足。

    小罗素们会做PPT了

    自从学校里来了资教老师,小罗素最感兴趣的就是计算机课。“以前看到电脑放在眼前,可连鼠标、键盘都不会用。”而现在,他最喜欢上数学老师讲的课,“用多媒体上课”。让罗素兴奋的是,自己学会了用电脑制作PPT,“把全班同学的照片都放上去,可以做出好多图案,很神奇!”

    现在罗素用电脑学会了拼音打字,还准备学习五笔打字,“两样都会,可以打字更快”。而9岁的罗豪原来对音乐一窍不通,跟着老师学了两个月的架子鼓,现在已经打得有模有样了。

    规模小学校长龙江说,孩子们上了音乐课后,最大的变化是“活泼开朗了,爱说话、会主动与人沟通交流了,整个学校的气氛都不一样了”。

    “资教工程”更强调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张艺茹是煤矿文工团艺术学校的教师,也是“资教工程”的志愿者,从2014年5月项目启动时,她就全程参与。她感慨地说:“项目运行一个月,规模小学孩子们的变化就显现出来了,孩子们唱校歌、办联欢晚会、展示美术作品,从中感受到自信、向上、快乐。”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小蔓多年来参与许多农村教育、农村教师的研究项目,深深感到中国教育中的短板是农村教育,而农村学校中的短板是农村的师资。

    师资存在结构性短缺,音、体、美和英语、计算机老师严重缺乏令她印象深刻。“很多学校从早到晚没有歌声,学生们不会唱歌。连我身边的博士生也不识简谱,他们告诉我从小在农村学校长大,没有老师教音乐简谱,拿着歌本不会唱歌”。

    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是通过心灵,抵达心灵的工作,是以人格影响人格,以心心相印的方式滋养孩子们的心灵。“‘资教工程’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朱小蔓说。

    “资教工程”运行时间不长,效果已开始显现。贵州省晴隆县规模小学学生识谱率由之前的0上升为73%;晴隆县龙头小学有20余幅学生绘画作品参加了黔西南州学生比赛。

    给山区年轻教师一个支点

    28岁的龙涛从部队文工团转业,获聘来到规模小学专职给学生们上音乐课。现在他在规模小学两年了,为一到六年级的学生上音乐课,每个星期有15节课。

    工作稳定,和孩子们在一起“没有烦恼、很开心”,他很珍惜这份工作,“基金会对资教老师有补贴,干得好,一个月可以拿到将近4000元,很不错的。”

    事实上,“资教工程”也给这些山区年轻老师一个事业和人生的新支点。今年26岁的尹晓蕊毕业于楚雄师范学院,是一名音乐老师。她记得,“刚到学校上第一节课时,很多同学看着我身上背的手风琴非常好奇,有的说是钢琴,有的只是用天真的眼神好奇地看我。后来我给他们介绍了手风琴,教他们学唱简谱,经过几周的学习,他们就能够跟着手风琴伴奏演唱歌曲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练习音高、音准、节奏,非常有灵气!”

    “资教工程”公益项目资金由社会爱心人士、慈善机构筹集经费来保障,为资教教师提供了较为稳定和相对较高的薪酬待遇,使许多热爱教育事业的年轻人能够留在偏远山区教学。

    “只有不断提升资教教师的素质,才能提升学生的素质,也才能最终留得住人才。”传梦公益基金秘书长罗杨为说,资教教师最期盼的就是“资教工程”提供的培训进修机会。

    2015年1月,4所学校的项目负责人前往北京府学小学、北京小学、海嘉国际学校等7所学校,进行了为期1周的学校交流学习。2015年11月,第四批8名教师分别前往成都泡桐树小学、成都草堂小学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培训。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戚学森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作为一个公益组织,这些年一直关注扶危济困,以共享扶持为公益核心价值观。“扶贫先扶智,浇花要浇根”,让落后地区的孩子们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在贵州等地区开展的“资教工程”项目,就是旨在帮助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们共享教育成果。

    他认为,应发挥公益组织来自基层,关注草根、关注民生的特性,集合和动员社会力量,对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拾遗补缺,消除教育死角,扶贫扶智,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这些争议如何解决
“资教工程”:给山区孩子一个七彩梦想
义乌109位企业家建起浙江首个民间紧急救援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