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读行

天堂记

辛酉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10日   12 版)

    又到秋拍季,各大拍卖行的消息也时时见诸媒体,某某作品再创天价,当年80元买入而今亿元天价,等等。在这些天价作品之外,也有些艺术家的作品从来都是拍场标配,只是不曾天价,便少了大众的关注。叶浅予是这样一位画家。爱好艺术品的人,一定对他的舞蹈、戏曲人物画推崇备至。而国画家之外,作为漫画家的叶浅予,似乎很少被提起。

    叶浅予本是以漫画家身份出道的。叶浅予,桐庐人,中学时自修绘画,青年时代在上海当过伙计,画过广告,搞过舞台美术。1929年开始画漫画,以一部《王先生与小陈》成名。此后,叶一边画漫画一边编杂志,在海上艺林占有一席之地。抗战军兴,叶浅予辗转香港来到重庆,参与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其间,叶浅予结识了国画家张大千,看到他在敦煌临摹的壁画,于是转向国画创作。1943年,叶浅予到印度访问,回国后办了旅印画展,此时他也基本完成了从漫画家到国画家的转变。但叶浅予并未完全放弃漫画创作,作于1948年的《天堂记》,就是他后期漫画创作的代表作。

    1946年,抗战已经胜利,叶浅予回到阔别已久的上海。《天堂记》便从这里画起。回到上海的叶浅予,得到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访问一年。于是变卖旧货、书画,置办出国的行头,办理护照,到美国领事馆打手印。美国领事知道叶浅予是画漫画的,说道:“我们美国不是样样都好,你可以不客气地挖我们的疮疤。”叶浅予也不负所托,用《天堂记》作了回应。

    1946年9月,叶浅予登上“麦琪将军”号前海军运输舰改装成的客轮。与叶浅予同行的,还有他当时的妻子戴爱莲。叶与戴的爱情,也堪称一段佳话。1940年,因为画演出海报,叶浅予结识了娇小的广东华侨姑娘戴爱莲。一个只会英语的华侨,一个中学毕业生,就通过比比画画,走到一起,共度十年生活。

    《天堂记》中的戴爱莲烫着卷发,大大的嘴,厚厚的嘴唇,长眉细目,有着夸张了的广东人特点。叶浅予三七分头梳得光亮,小胡子,西装领带,海派艺术家的样子。

    一上船,两个人光鲜的人物就傻眼了。“麦琪将军”号只有房舱和统舱两种铺位,对不起房舱没有,只有统舱。统舱上下四层,每层间距二尺,全舱要住几百人,航程十几天。按叶浅予的话说,如同入地狱一般。第二天,叶浅予想在甲板上支个躺椅,立时被船员赶开,原来这是头等舱的甲板。好在救星出现,冯玉祥将军也在船上,将军给船长一纸书信,希望能让他们出入房舱甲板,自然“允如所请”。

    这艘船上,中国的知名人士不少,除了冯玉祥将军,还有哲学家冯友兰、数学家华罗庚、名作家吴组缃。被收入《天堂记》的是冯将军和冯哲学家。冯将军国字脸、重眉、深且长的人中,带着笑意。冯哲学家蓄着标志性的长须,手捧代表作《中国哲学史》,一脸严肃。如果见过两位的照片,就不得不佩服叶浅予对人物特点的准确把握。

    除了窄小,船上伙食不错,丰富到吃不了,只是除了水果是新鲜的其他都是罐头货。吃不完倒掉,让刚刚走出抗战承受物资匮乏生活的叶浅予接受不了,于是画了一幅飘在太平洋上的鸡鸭鱼肉的画,题为《太平洋上剩余物资的来源》。

    美国什么样?在船上沉沉入梦的叶浅予,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图画。遍地黄金,俯拾皆是;苹果头般大,香蕉臂样粗;天使在摩天大楼散花。下一幅图中,梦中醒来的叶浅予没看到鲜花,只有一双臭脚横在鼻前。

    在船上吃吃吃、喝喝喝、睡睡睡、玩玩玩,终于到了美国,经过海关一番刁难,踏上旧金山的土地。可是本该来采访叶浅予的记者没来,原来记者们都去跑14岁孩子杀死母亲这条轰动新闻了。

    美国的生活于叶浅予是新奇的,女士们各种奇形怪状的帽子,被一一勾描下来;耍猴的、唱歌的各色乞丐也留下身影;没有住房只能以车为房的同船旅客,更是让他难以理解,一个上尉怎么会没房子住。

    “在14街坐高架电车去曼哈顿南端渡口,过唐人街,电车钻进华尔街一带的摩天大楼区。我特地在车头找到个座位,欣赏这纽约的奇景。这一带是曼哈顿下城区,旧街道弯弯曲曲,电车在楼群夹缝中穿来穿去,百来层高的摩天楼活像黄山的奇峰怪石,壁立周围。”高大的建筑、快速的电车又让叶浅予惊叹于大城市的先进。而拥挤的车流,怎么也找不到的停车位,又让他见识了城市病的厉害。

    种族歧视,在当时美国也存在着,于是叶浅予记下了行程中某个小镇,唯一的餐厅拒绝给白人以外的人提供食物的事情。并做了一幅《主、仆、奴、囚》,白人是主人,亚裔是仆人,黑人是奴隶,印第安人是囚犯。

    倒在海里的小麦,烂在园中的苹果,扔在地里的土豆,这些让习惯节约的中国人感到不可思议。一次性纸巾、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纸杯、随意丢弃的报纸杂志,和建筑在分期付款上的生活,对叶浅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也都一一在他的笔下呈现。

    经历一年,并且去了戴爱莲的出生地特立尼达游览后,1947年10月27日,叶浅予回到上海。次年,他在当时的北平《新民报》上发表了连环漫画《天堂记》。

    当然,天堂是一种调侃的说法,或许当年有不少人觉得能去美国算到了天堂吧。叶浅予并不这么认为,在这个“天堂”也一样有好有坏,有喜有悲。于是他用轻松、调侃的漫画,给国人展示一幅天堂以外的美国图景。

辛酉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2月10日 12 版

最善于自我宣传的法老
天堂记
在阿拉木图和雪山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