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福州12月13日电(林智仁 记者陈强)从福建省直机关到宁德市寿宁县亭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王仁翻,最近正忙着和年轻人一起修建村级敬老院,争取让孤寡老人在年前搬进新居。“有这么多年轻人一起做事,离不开团组织的动员和支持。”王仁翻说。
去年4月,福建把贫困程度高、自然条件差、扶贫开发难度大的235个村确定为第四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从省里选派235名党员干部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其中,曾经的“老少边穷贫”地区宁德就占了52名。
“基层团组织力量较为薄弱,我们可以尝试和驻村干部联合开展工作。”基于这样的想法,团宁德市委组织省、市下派挂职和驻村干部成立了“宁德市青年联合会来宁挂职及省派驻村青年干部联络组”,并下发了《关于加强扶贫开发重点村团建工作,推进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团组织与联络组成员在扶贫开发重点村的组织队伍建设、人才智力引进、青年就业创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加强联络,将扶贫开发重点村团建作为工作考评重要项目之一。团宁德市委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举整合干部资源,发挥团组织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助力扶贫开发重点村实现精准脱贫。
王仁翻至今还记得刚到亭溪村时面临的困惑:全村登记人口1522人,实际留在村里的只有292人,成年人中除两位中青年外,其余均为60岁以上的老人,“虽然制定了工作目标和思路,但缺少年轻人如何开展工作?”
团寿宁县委一方面通过举办“寿宁县十大人气村”评比活动、“乡愁古韵 多彩寿宁”美丽乡村寻宝活动为亭溪村凝聚人气,另一方面和王仁翻等村干部一起动员在外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创建了生态硒锌农业专业合作社。在今年村支部改选中,团寿宁县委明确了加强团建工作,由专人负责为全村17名团员建档。村委会主任叶旺生对1年多来村里的变化感触颇深,“以前卖猪肉的两天才到村里一趟,还卖不了10斤肉,而现在一天就能卖出60斤左右”。
在激发农村团建活力的同时,团宁德市委还围绕扶贫开发重点村的发展需要,与高校对接,组织大学生到扶贫开发重点村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屏南县后龙村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洪惠阳通过团组织的牵线搭桥,“吸引”来了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的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古村落的保护、农村电商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
开展电商培训近年来成了当地团组织帮助农村青年脱贫致富的新途径。柘荣县创业青年吴裕辉原先采用传统方式销售太子参,“订单不多,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转”。2012年,他参加团组织开展的电商培训后开起了网店,年销售额由原来的不足100万元上升到现在的300多万元。
据介绍,作为助力扶贫工作的主线,2014年年初以来,团宁德市委举办各类就业创业培训113场,培训青年6792人次;组织2558名青年上岗见习,其中1099多名青年实现上岗就业;帮助1363名青年获得青年创业小额贷款6985万元,带动4105人实现就业。2015年,团宁德市委还依托市青年创业协会自筹700万元担保金,在福安市试点众筹青年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模式,截至目前共发放3273万元贷款,惠及347名创业青年。
省下派宁德市驻村干部领队傅新星认为,农村的扶贫开发离不开年轻人,而团组织善于凝聚和团结青年,与驻村干部联合开展工作有利于打开局面,形成合力更好地推进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