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下载“厅客”后在应用商店里留下了这样的评论:“打开App吓了一跳,发现里面一堆‘怪咖’。”有专注为宠物拍照的摄影师、有教人写优雅分手信的写手,也有公司流水上亿却把象棋陪练当主业的创业者——厅客中呈现着众多自由职业者的展示主页和服务介绍,每一项服务都列明了清晰的价格,用户下单即可付费预约,从而找到大型O2O中寻觅不到的特色体验。创始人林超把厅客归纳为“一个自由职业者们可以出售非标准化服务的C2C平台”。
在联合创始人马静看来,随着85后群体成长和欧美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多有一技之长又“充满脑洞”的年轻人开始摆脱企业的束缚化身成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自由职业者;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靠传统O2O解决了“生理需求”后开始讲究“自我需求”,个性化以及与服务提供者的深层沟通和互动成为一部分人的追求。她举了一个例子,“过去我们学书法或者下棋,都是十几个人集中在逼仄的屋子里由老师声嘶力竭地灌输尽量多的通用知识,精神层面交流基本为零;而在‘厅客’上,授课的人都是棋道书法的深度爱好者,他们在安静的环境中一对一授课能提供更多的精神交流。完全符合很多人练字下棋其实是为了修身养性、提升阅历的需求。”
这也使厅客作为“自由职业者平台”与大型O2O有了明显差别。
马静觉得传统O2O必然要“高频低价”,服务讲究标准化可复制;“厅客”恰好完全相反,每单几十甚至数百上千元的单价使得同一服务售卖频率不会太高,同时要求服务提供方素质更高。许多个性化服务中每个用户的标准相差很大,需求很难用语言清晰表述,这就要求服务提供者有着充足的经验和很强的沟通能力的同时,更要对自己的手艺有着独特深刻的感悟,不像O2O经过短期培训把服务做到标准化即可。林超则认为二者在商业模式上也有区别:一方面传统O2O的高频决定其要想尽办法防止服务者和消费者直接建立关系,“厅客”则希望他们相互沟通;另一方面相对“奢侈”的定制化服务使得统一定价变得困难,厅客在此方面能遵从自由职业者的意愿,在一开始就将定价权交给他们。
但问题随之而来,“酷炫”但是相对高价的服务如何在两端留住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保证单量呢?“下载这个App的人已经有了基本意识,我们只需要把‘场景’有效连接吸引他们就好。”马静解释,“一个在‘厅客’上寻求简历修改指导的大学生,必然会面临走向职场、租房、独立生活等问题,我们就会在这之后为他推送职场关系咨询、家庭收纳整理、烹饪教学等服务;反之,一个被雇佣的聚会策展师,可能会把他的糕点师、乐手、主持人朋友都拉进我们的平台,自由职业者之间天然的合作关系网,能把很多人通过邀请推荐的方式拉入。最终,全行业的构架使我们两端的成本下降、利润提升。”这正是林超和马静一开始就将“厅客”规划为全方位平台的原因。成果也显而易见:目前“厅客”上累计了上万名自由职业者作为服务提供者,用户的二次购买率则达到40%以上。
为此,“厅客”曾在最早期把自己先打造成自由职业者的低成本工具,帮助他们用三步操作建立微信传播的主页和案例,将支付、预约等服务流程都变得可在朋友圈内完成。马静介绍称,“操作方便又可以完成交易闭环的特性吸引了我们的第一批服务者入驻,也使我们度过了尚没有引流能力和平台属性的最尴尬的时期。”后来随着服务品类和数量的增加,“厅客”在今年8月从工具转化为平台,开始向消费者开放并直接为服务提供者们引流。为此,他们还专门开辟了“一分钱分享会”的线上线下活动。用户只需要缴纳一分钱就可以在微信群或者咖啡厅里欣赏那些“自由人”分享自己的技能或经验。据介绍,线下分享会已在两个月里举办了30余场,每场上百人参与;微信分享群则每天都有直播。
下一步,“厅客”将心思放在了二线城市。马静介绍称现在平台上已经有北上广的自由职业者经常坐“飞的”去外地服务,这让团队意识到二线城市的消费水准和消费意识也已提高,在此基础上个性化、高质量服务的空缺将为一线城市的自由职业者提供机会;同时二三线城市里也有许多拥有一技之长的“大神”,但因为平台所限自身的潜能并未被发掘,“厅客”将会在下一阶段重视这一市场。她也坦言,因为不像标准化服务那般容易界定,所以质量控制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对于目前上线的自由职业者,除了公司一对一面审,还利用消费者一次举报或三次差评直接下架的制度来保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