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珂槚浓眉大眼高鼻梁,却穿着朴素。一条牛仔裤,配上一件极易沾灰的黑色毛料短大衣,就是他在上海过冬的“装备”。在上海市杨浦区海尚杰座办公大楼里,13楼一整层被他所开办的公司占据了一大半。年轻的员工们看到他都会点头叫一声“覃总”,他则抬头“嗯”一声,点头笑笑。
3个月前,他刚满26岁,从大学毕业到成为3家企业的创始人,两家企业的实际经营者,不过两年。他占股10%的“海商通”已经完成B轮融资;直接创办的上海纳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一家大型传统企业1000万元的战略投资。
很多人知道覃珂槚创业很牛,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最牛的故事是“一个人徒步从广西环江县走到贵州”,耗时10多天,“却没死”——那一年,覃珂槚刚刚初中毕业,17岁。
初中自食其力 高中挣大学学费
覃珂槚1989年出生于广西河池市环江县一个总共只有四五户人家的偏远村落。
6岁时就被送进距家三四个小时山路的农村中心小学住校。因为从小生活艰苦,覃珂槚读书特别用功。小学毕业后,他以全乡镇第一的成绩,被保送进入环江县民族中学。出身毛南族的他因为成绩优异,每学期除了有“民族生”补贴,还能拿到奖学金、三好学生奖金和优秀班干部奖金。去掉学费,覃珂槚还能剩下一些生活费。钱不够花了,他就到学校附近的小吃店打工,擦桌子、洗盘子,1小时能挣4元。也是从那时开始,覃珂槚的父母认为,儿子读书好,在学习上就不用花钱。
中考时,覃珂槚虽然以全县第七的成绩考上河池地区高中,但却“丢”了奖学金,因为只有前五名才能拿到奖学金。新生需要交齐第一学年学费和高中3年全部住宿费用,这五六千元把覃珂槚挡在高中门外。
“我想算了,不要读书了,辍学好了”,暑假里,心灰意冷的覃珂槚一个人从家里翻越重重大山,走了12天,硬是徒步从广西环江县走到贵州,“自己瞎走,居然没死”。
老师在了解到覃珂槚的情况后,帮他申请了上“西部助学工程”宏志班的机会,覃珂槚最终获得学费全免保送南宁第一中学。
到了南宁,覃珂槚突然发现自己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与人交往的能力也极弱。他开始学讲普通话,申请当班长,从学生会干事、部长,一直干到学生会主席。
上学时间,他利用闲暇帮同学订早餐、订服装,学校搞活动时他就代购荧光棒、卖珍珠奶茶,班里同学的文具,很多都是他代购配送的,他还给移动、联通公司推过校园卡套餐;寒暑假,他的工作是肯德基服务员和家教。他决定用高中时挣的钱,补贴上大学的学费。
世博会贩票净赚30万元
高中毕业,覃珂槚铁了心要去上海,“上海是经济中心,我要去那里发展,多挣些钱。”他最终接受调剂进入了上海理工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从大一军训时,覃珂槚就开始琢磨成立一个大学生实践社团,他招募了十几个同学成为骨干,第一次招新,实践社拟招收300名会员,实际报名800多人。
实践社通过学校团委承办策划体育、技能、美食类校园比赛,还组织学生到校外兼职当家教。
实践社做得红红火火,但覃珂槚的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因为他“压根儿不想学公共事业管理,不想考公务员”,相比之下,计算机专业是他的最爱。大一一年,覃珂槚选修了全校所有8门计算机类的课程。
大二时,因为GPA绩点不够,覃珂槚没能转去计算机学院,只能同院转专业,最终选了最不受学生待见的市场营销专业,“导师说,一个公司其他所有部门都是成本,只有销售才是创造利润的”。这个专业,覃珂槚学得格外认真,每学期都能拿到奖学金。
2010年世博会那会儿,覃珂槚准备用所学的销售技能练练手,目标瞄准了世博旅游门票方向。他找到北京一家有世博门票资源的公司合作,在上海各大校园里招募校园代理销售世博会门票,利润最高时每销售一张门票能挣50元。他还雇佣了8名全职员工,有负责在地铁站里送票的,有负责管理校园代理的,还有负责线上营销的,他们都不是在校大学生。“我当时也没说我是大学生,啥也不说。”覃珂槚嘿嘿笑道。
用网上发帖加校园代理地推的方式,2010年卖世博会门票给覃珂槚带来30万元净利,他个人分得15万元。
初尝互联网营销的甜头后,覃珂槚来了劲儿。他写了一份校园分类信息平台的创业计划书,信心满满地拿着计划书到处找投资,七八个投资人见下来,没一个人愿意为此掏钱。这个校园“创业狂人”决定“还是先打工”。
在一家名为“海商通”的海上物流B2B平台实习期间,覃珂槚通过邮件营销给网站带来的访问量要远大于该公司8名销售员一家一家公司地推的效果,“海商通”的董事长因此邀请他入伙,赠送了5%的股份给他,他自己又出资5万元购买了5%的股份,成为占股10%的大股东。就在覃珂槚准备一直在“海商通”干下去时,公司却因为内部管理出了问题,关门了一段时间,所有人都撤资退股并离开,只有覃没有退股,“我相信这个董事长”。
据覃珂槚介绍,重新开张的“海商通”如今已经获得B轮4000万元的投资,公司估值约两亿元。
父母曾逼他找稳定工作
离开“海商通”后,覃珂槚选择了一个市场饱和度已经很高的传统产业创业——软件外包。这个行当,已被定义为“传统行业”,但覃珂槚发现仍有一大拨中小企业对信息化软件平台有需求,他决定,先挖掘这部分需求挣点钱再说。这个“穷学生”花两万元报名参加了软件工程师培训班,“一边接单子,一边学做软件”。
2013年6月,大学毕业,他被父母逼着找了份稳定工作,底薪6000元,转正后8000元,另有提成。但这份工作,他只做了一个多月,就辞了,“做家电产品的技术支持,发挥不了自己的价值”。他向父亲申请了一年“折腾时间”,“如果一年后折腾不出啥动静来,就找工作”。
覃珂槚找了同校的4个小伙伴一起创业,很快其他3人都迫于压力不干了,他就又组建了另一支完全社会化的团队,依旧做软件外包,成立了上海纳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如今已得到一家大型传统企业的战略投资1000万元,主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传统行业企业转型。
因为公司被另一家企业控股,覃珂槚又成立了上海纵极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帮助除上述行业的其他生产型制造企业转型。
如今,覃珂槚创办的两家公司已有60多名员工,分布在上海、哈尔滨、杭州等地。“大学生创业一定要先挣钱,哪怕先进入一个看上去低端的领域,你也要先活下去。”覃珂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