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读行

顾炎武的一篇游记

辛酉生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17日   12 版)

    十三陵永陵 CFP供图

    十三陵水库 CFP供图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苏州府昆山人,明末清初学者,与当时的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三大儒。虽然生在出产昆曲的所在,顾炎武的性格并不像昆曲的水磨腔样柔软,而是方正刚硬。早年的顾炎武参加复社活动,和阉党斗争。清兵入关,他参与反清活动,失败后致力于学术,不与新政权合作。顾炎武的人生经历在明末是典型的,许多同时期的文人都选择和他同样的路线,黄宗羲、王夫之皆如是。

    在和清政府对抗失败后,学者们转而用学术维护中华道统,通过对明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寄托故国之思。黄宗羲写下《明儒学案》,以王阳明“心学”为纲领,记录了有明一代200多名学者的学术历程。王夫之作《永历实录》,留下晚明最后的历史实况。谈迁则费去近20年的光阴,写成一部明史《国榷》。顾炎武也是这些写作者中的一员,《昌平山水记》是这些作品中的一部。

    《昌平山水记》不是一部大作品,没有《明儒学案》的深度,也不及他自己代表作《日知录》的广博。但这部书仍是顾炎武用心之作,短短的内容中也能看到大学者的严谨和多闻。

    昌平在哪儿,顾炎武为何要去昌平?对北京人来说,昌平在哪儿,并不构成一个问题,昌平是北京的一个区,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恐怕对昌平就没这么熟悉了。不知道昌平,但昌平的名胜——十三陵,却是国人都知道的。看到十三陵,顾炎武为什么去昌平也就明了了。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顾炎武47岁取道山东到北京昌平万寿山拜谒十三陵起,到康熙十六年(1677年),19年间他6次来到十三陵拜谒。顾炎武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一个故国遗民对前朝的追思。拜陵、拜孔庙,是明朝士人经常选择表达情绪的方式,每逢有大事或者进谏不成,总要去拜一下哭一番。后来,以明朝为背景的京剧《探皇陵》,忠臣听说有人要篡位,也要到皇陵哭拜。

    顾炎武在这6次到十三陵拜谒的过程中,详细考察了十三陵的陵制、建筑、地理,帝后的入葬情况。在此之后,他把在北京多次旅行的见闻记录下来,完成了《昌平山水记》。

    此书是较早全面记述十三陵概况的一部作品,对后人了解十三陵的沿革、兴废很有帮助。同时,顾炎武的这部作品并不局限在十三陵,对当时昌平全境,和北京北部郊区的景物地理都有所述及,对了解清初北京北部地区环境社会也有助益。

    顾炎武从北京的北门德胜门写起,由南向北记述他所看到的景物。一路北行,路过几处行宫、寺院,离开昌平州城,就到了天寿山,十三座陵墓错杂分布在山的各处。如果没去过,通过顾炎武的记述也能对十三陵的结构有清晰的了解。十三陵每座陵寝由最外的陵门和门后的神厨、神库、碑亭组成外院,再向内为恩门,里面是恩殿——组织祭祀活动并陈列排位的正殿,再后为陵墓。每座陵寝结构都大体一致,大小规模则有所差异。

    现在游览十三陵,有一座不起眼的小陵,标明为思陵,也就是明朝末代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崇祯)的陵墓。在顾炎武眼中,这座陵是不能被称之为陵的。朱由检登基之后,并没有马上为自己选择陵寝位置。当崇祯准备考虑自己的陵墓问题时,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吊死在景山,他的皇后周氏亦死。两人的棺木被拉到昌平。此前一些年,他的妃子田贵妃死后,葬在了天寿山脉中的鹿马山。当地人士筹集款项组织人力,将田贵妃墓打开,把田贵妃棺移到左边,将崇祯放在中间,周皇后放在右边,重新掩埋。清政府后来命名田贵妃墓为思陵。顾炎武认为,只有按照帝王之礼安葬的陵墓,才能称之为陵,否则不得称之为陵。把这座墓称为思陵是不符合他心中的臣子之义的。这种态度也能看出顾炎武的政治立场。

    明陵之外,长城也是昌平重要的景观。顾炎武对长城也特别留心考察。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说的是昌平居庸关长城的景色。早在春秋时燕国在此便设有关口,汉代已经颇具规模,经历代修建,至明代居庸关长城已是北京北部重要的关口。顾炎武考察了居庸关历史沿革,记录了在此发生的大小战争,最后落笔在李自成从河北怀来攻入居庸关,直捣北京城,导致明朝灭亡上。顾炎武写道:“地非不险,城非不高,兵非不多,粮非不足也;国法不行而人心去也。”写下这样的语句,顾炎武心中在反思吧。居庸之险,险不在居庸关而在八达岭。顾炎武来到了居庸关西北的八达岭,由八达岭又到古北口、喜峰口。一处处长城都是顾炎武考究兴废变迁的标本。《昌平山水记》终卷写的仍是战争、守边,大明王朝抗拒入侵的战争。顾炎武终究心有不甘。

    顾炎武不会知道,两百多年后,他笔下的南口修建了中国人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喜峰口下宋哲元部的大刀队和日本人殊死搏斗。他更不会知道,他笔下十三陵旁的永宁,变成以豆腐宴为特色的民俗村,周末聚满了吃农家菜的城里人;曾经是战场的军都山,冬日都是滑雪的人群;八达岭长城更拥挤着世界各国的旅行者。又三百年,再读顾炎武,长城、十三陵仍然矗立,而历史已翻开了新的篇章。

顾炎武的一篇游记
专注于非著名土楼的好
何以解忧 唯有吃肉
被封上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