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到雾霾再一次来袭、北京再一次启动红色预警的消息时,我的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对于恶劣的空气质量心存恐惧;另一方面知道学校又要停课了,而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自己盼望的——让孩子能够在一段时间的紧张学习后,有自我沉淀、自我思考的时间。
我的孩子刚上中学,与小学时相比,所学科目增多,作业量增大;上学时间也大大提前,几乎比小学早了一个小时,而放学时间,则比小学晚一两个小时。开学几个月来,感觉孩子每天都在围绕学校的安排转,自己能支配的时间太少了。
孩子爱读书,小学时的阅读量很大,一年读上百本一点不夸张,但到了中学几乎没有时间自主阅读。
中学老师非常负责任,给学生定期开书单,有些书孩子不喜欢也必须得看,还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写摘抄和读书笔记。
其实,人脑如同电脑,如果存的东西太庞杂,不去定时清空,机器运行就会减慢。
对于儿童的自由支配时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非常多的论述: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自由时间是丰富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正像空气对于健康一样,自由时间对于学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过:“学生的学习日被各种学校功课塞得越满,给他留下的供他思考与学习直接有关的东西的时间越少,那么他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些表述被很多教师当成“葵花宝典”,甚至有专门的分类集纳“语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科目繁多,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自己教的那门课,考试时成绩排名先前,由此,每个老师“留不太多的作业”,门门加起来,就不少了。
草原要轮牧,土地要休养。现在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普遍睡眠不足,雾霾天不到学校上课,正好可以补补觉,起到学习中间休养生息的作用。其实,上面的这些赘述,孔子早有概括: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此外,雾霾天不到学校不等于停课,北京市教委一再强调,“停课不停学”,那么这就是学生自学的好时机。
不少高考状元及各类学霸在谈到学习经验时都提到,预习比复习更重要,这是一条公认的法宝。这里面的奥妙就在于学生是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听讲,去向老师提问,学习效果更好。
随着网络快速发展,“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成为世界范围内“预习”的师生实践。学生先在课下自习,课上时间老师用来答疑解惑。
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的课堂都在推行教学改革,摒弃过去的满堂灌,“自学”是关键词。甚至有的高中学校只上半天课,另外半天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上课的半天时间老师回答学生的疑问。这样的教学改革最初遭到家长的强烈反对,但随着成绩的提升及稳定,家长最后完全接受了。
极端一些的做法就是“在家上学”。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在家上学的案例,因为父母或者孩子不满学校整齐划一的学习进度和教法,选择在家学习。这些学生,除了父母的陪伴和辅导,主要是自学,或者量身定做,去找老师专门教授某一学科。
环顾全球,目前在世界各国“在家上学”几乎都是被法律允许的,有很多专门的教材,有支持机构,政府教育部门也给予督学或指导。在我国,“在家上学”虽然处于不被法律允许和禁止的“灰色地带”,但仍有一些尝试者,有的“在家上学”者已经“毕业”,不仅自食其力,还在本行业内做得相当出色。
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所有人去尝试“在家上学”,因为这毕竟需要父母陪伴和其他家庭条件,但是自学的效果由此可见。
当今世界,各种在线教学资源非常丰富,中小学其实还没有利用起来。以MOOC为例,现在网上有针对中小学生的小MOOC,但是中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长,回家又写作业,没有时间来利用这些资源。而且,如今网络上的课外培训资源也很多,像有些英语口语练习,利用的就是全球资源,可以在网上直接选择与英语国家的老师对话。
此外,现在很多学校或者区县教委,都录制了各种网上课程,不过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被大规模使用。上次雾霾红色预警停课的时候,北京一些学校开始启用在线平台,学生在家里不仅可以在视频里看到老师,还能看到其他同学端坐在家里听课的模样。
可喜的是,这次雾霾红色预警后,北京东城区将5000多节预先录制的课程放在网上供所有学生线上收看,周一、周二同步直播面向初中三年级到高三年级学生的市区骨干教师专题课程。
当然,无论是在家自主学习还是利用网络学习,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家长放心让他们独自在家。
不过,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孩子已经在家不耐烦了,说即使雾霾严重也想戴着口罩去上课,因为平时课间和放学后同学可以一起说笑玩耍,现在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太闷了。作为家长担心的更多,不能出外锻炼,一连几天在室内,眼睛近视度数恐怕要涨了。
说一千道一万,相比于自学能力、学习成绩,孩子的健康最重要,真心不愿意再一次听到因雾霾停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