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中山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林芝分队——

先创造幸福 再享受幸福

本报记者 李博晶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27日   04 版)

    第一次站上三尺讲台,第一次把所学传递给别人,第一次被亲切地喊“老师”。对于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来说,他们经历了很多难忘的第一次。

    自1999年以来,中山大学共选派17届共196名学生分赴青海民和、甘肃榆中、广西百色、西藏林芝等地展开支教服务。林芝地区就有累计10批50多名研究生。

    用师道尊严压制不如找对教学方法

    刚到林芝市第一中学的时候,支教团队的赵一霖带藏文班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次晚自习,班长故意乱回答问题,赵一霖批评他说:“班长你以后上课别回答问题了。”

    一句无心的话酿成了巨大矛盾。在之后的课上,班长用藏语制止班里同学回答问题。“我当时非常沮丧,甚至想过放弃这个班,但是队友开导我,帮助我缓解情绪、解决问题”。

    支教团的队员开始轮流去教室跟同学谈心,告诉学生们支教老师内心的想法,开导他们即使不能和老师做朋友,也不能破坏课堂纪律。经过四五次之后,学生和赵一霖之间的关系才融洽起来。

    “我对他们很花心思,来到这里两个月我写满了两个备课本,课余时间都在去听其他老师的课程。我特别希望学生能理解我、信任我。”赵一霖说。

    解决问题需要动脑子花心思。“我刚到这边的时候,总觉得我是带着理想、信念和情怀来的。”魏耀成是支教团中的历史老师,在他的印象里,这边的孩子应该是带着渴望求知的大眼睛听他传授知识,“但是在我来了之后,发现这些孩子不管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有一种贪玩的心理”。

    不听课、上课吵闹是支教团来到这里遇到的一个棘手的问题。“‘熊孩子’哪都有”是支教老师们开玩笑时常说的话。

    魏耀成说:“我曾经也想用师道尊严压住他们,可是发现这样效果并不好。后来我找到当地的老师请教,他们告诉我这些孩子除了藏族的,还有些是其他少数民族的,他们不仅要学习自己民族的语言,为了交流还要学习藏语、汉语,为了考学还要学习英语,仅语言上的压力就很大,再听其他课程可能他们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于是,当魏耀成教历史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很爱听故事,便在课上拿出几分钟的时间讲讲历史知识相关的故事,带动学习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支教志愿者都找到了自己的上课方法。

    公益助学找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屋里正中间是一个炉子,四周几把椅子,简单摆放着一些生活用品。进入卧室,有3张床,全家人都挤在一起。”这就是支教团的龙丽清在家访时看到的情景。

    其美旺姆是林芝市巴宜区中学一名成绩优异的贫困生。

    周末的早上龙丽清陪着其美旺姆回到家中,“路上很冷,我一路握着她的手,孩子穿得很少,让我很心疼。”龙丽清说,“旺姆很瘦,当我拍着她的背,可以摸到她背上的骨头。虽然瘦小,但是她只要回家就帮家里打酥油茶洗衣做饭。”

    对学生进行家访是中山大学“一对一”助学项目考察贫困生的第一步。“一对一”即一个资助人对应一个受助学生,原则上资助人需资助受助学生至大学毕业或结束学业为期限。为了资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支教团的志愿者通过实地走访,确定每一个受助对象。几年来,通过志愿者的努力,当地已有超过150人受到资助,资助总金额逾130万元人民币。

    说起家访的事情,龙丽清落下了眼泪。“藏文班的江永卓玛父母去世了,5个兄弟姐妹相依为命,他们的叔叔平常会照看他们。由于叔叔自己还有两个孩子,一起负担7个孩子的生活,还是很艰难的。”龙丽清认真地记录下学生的情况,帮助他们找到资助人。

    虽然一些孩子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在学校里学习十分用功。本学期第一次月考中,江永卓玛和其美旺姆在班级里分别是第5和第7名。

    从2011年7月开始,支教团还打造“淘·孩子一个心愿”公益项目,旨在联合社会爱心力量,搭建社会各界和贫困地区的桥梁,将募集到的社会公益资源输送到资源匮乏的西藏、云南贫困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学生完成学业,实现心愿。

    孩子们的一些心愿朴实而感人,例如“我想给妈妈送一双手套,因为妈妈冬天下地干活儿手被冻得通红”;“我想给班级里送一个足球,因为我们班想组织一个足球队”。

    17年来,研究生支教团通过联系、整合学校以及社会各方资源,共建设项目几十项,受到支教团资助、奖励的贫困学生超过5000人次。支教团先后募捐的项目包括“林芝一中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林芝县中学艺术教育基地”“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发电机房”,等等。

    中山大学团委书记黄毅说:“支教团是一个整体,特别讲传统和传承,一代代支教志愿者为了理想信念把中大精神汇聚成为支教团精神,因而,中大支教团是中大服务社会、特别是在志愿公益领域的一张名片。”

    带给孩子们一双看世界的眼睛

    天安门、故宫、天坛、“鸟巢”……一部城市宣传片,让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

    在林芝市巴宜区中学的“梦想课堂”上,身穿蓝色志愿者服的龙丽清利用多媒体在给初一10班的同学上课。学生们认真地听着老师讲着北京的一切,随着老师的带领,学生们开始设计旅行计划。看上去腼腆害羞的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兴头,课堂上开始活跃起来。

    每一个小组里的成员都各有分工,财务、交通、生活、应急,每一个成员都扮演着不同角色。“‘去远方’课程教会学生掌握去远方的基本路线和常识,也教会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可能性时如何作出选择。引导孩子保有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憧憬,激发他们对于困难的解决与创造力,同时培养他们缜密周全的策划能力。”龙丽清告诉记者这门课开设的意义。

    拉萨、北京、上海、广州、首尔、洛杉矶,这些地方都会由志愿者介绍给孩子们,让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王艺赢在支教团里兼任林芝市第一中学的音乐老师,她喜欢给孩子们讲外面的音乐故事。“把我从外面带来的想法告诉他们,希望他们能走出家乡,去看看外面的人和事”。支教可以将外面的世界带给孩子们,这也是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希望带来的改变。

    改变已经发生,几乎每个支教志愿者都会遇到小感动,并享受如此给内心带来的幸福感:下课时,一群孩子突然塞过来的糖果;黑板前,帮老师拍掉袖口上的粉笔灰的同学。在孩子们的心中,支教团志愿者并不只是老师,同时还是关心、支持并帮助解决困难的家人和朋友。

    2016届的卓玛感受到这一点。她家境贫困,但勤奋刻苦的她在林芝一中同届学生中名列前茅,因为父母病重她不得不申请退学,只身前往拉萨打工补贴家用。

    支教团志愿者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坐了8个小时的车来到卓玛身边劝说她返校学习,更联系到社会的爱心人士争取支持,让卓玛免除了后顾之忧。

    虽然,雨季的西藏路途难行,但支教志愿者顾不得辛苦,因为志愿者知道这也许是那孩子改变人生的唯一机会。

    在爱与被爱之间,志愿者与孩子们都是幸福的。

广州开先河创办青少年事务社工大赛
挑战杯不只是一场比赛
先创造幸福 再享受幸福
科普主题队课进校园
讴歌中国梦 唱响中国梦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