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用“互联网+”来填补农业时差

本报记者 王梦影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28日   T04 版)

    农业研究的发展和田间地头的运用是有时差的,北京农业学院学生刘永强很清楚这一点。有时,并不是缺乏信息和解决方案,而是农民不知道,“希望我们可以改变农业互联网的格局。”

    目前农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农民文化素质低、农业领域专家和科技人员紧缺。这在防止病虫害的问题上体现得更加集中。农作物病虫害种类较多,仅仅摸摸叶子看看危害症状就进行防治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分类和鉴定要求农作物工作者具有深厚的农作物保护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查询大量的资料准确判断。

    但是,农民了解农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很多农业数据、科技成果、实用技术无法得到充分的推广与应用,造成了资源浪费。而大部分农业技术人员无法掌握如此多的病害资料。

    刘永强带领一支团队,想解决这个问题。8名成员均是北京农学院的在校生,他们利用学校资源,发挥每个人的专业特长。这些年轻人开发出了农作物病虫害查询诊断系统专门的应用系统App,实现病虫害诊断电子化管理,让病虫害信息收集整理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目标人群是关注农业信息的所有人。不仅包括农业企业、农民、农业技术人员,还包括研究农业的学者以及关注农产品信息的广大消费者。

    系统的一头是农民。他们对防治病虫害需求最高,但不免受制于知识的匮乏。这款系统具有一个简单好操作的人机界面。在这里,他们能了解到新的农业相关资讯,诊断农作物病虫害。

    系统的另一头是农业专家,他们拥有丰富的病虫害诊断经验,他们对系统起到监督作用。

    刘永强特别注意这个平台在商业上的持续性。农民是服务对象,也是财富。通过平台审核的商家可以推销自己的农药,用户通过比较或从系统得到的合理决策方案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实现双赢。农业研究者在提供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一个交流的平台。

    “在农村使用App, 大家能接受吗?网络速度跟不上怎么办呢?”一位投资人问。

    刘永强信心十足:“我们很多校友是大学生村官,通过他们进行宣传、影响、培训农民。此外,我们指定专家咨询系统,线下会进行一对一服务”。

微创业 大学生在行动
好花常开不再是童话
微校贷叫醒你的朋友圈
浏览器也会读文章
爱心便利贴破除无水洗车偏见
在寻人领域找到公益商业平衡点
用“互联网+”来填补农业时差
你所厌恶的地沟油,是我擦洗世界的原材料
无线充电更便捷
将太阳能“攒在手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