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一边输血 一边造血

“中国制造”链条上的“点亮行动”

本报记者 胡春艳 张国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30日   01 版)

    第一次给学生批改作业,张晓芳就吃了一惊,一个作业本上只有几个触目惊心的大字:“我来上学就是浪费钱!唉!”

    2015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在校生张晓芳来到贵阳市乌当区第五职业学校顶岗实习。师资奇缺的乌当第五职校,因为她的顶岗,才得以派出一名全职教师到天职师大脱产进修。

    这一边“输血”、一边“造血”的顶岗置换模式,是津黔两地合作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一次全新尝试,旨在解决贵州职教发展最大的软肋——师资短缺问题。

    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命名、为职教界培养师资的本科院校,天职师大迄今已派出两批近150名学生,到贵州50多所中职学校顶岗,也迎来了近150名贵州进修教师。

    时任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级督学邹联克作为项目发起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山海相牵、点亮行动”,意在点亮贵州中职学生心中的梦想,同时点亮贵州老师对职业教育的热情。

    传递价值

    来到中国的西南角,张晓芳和她的同学很快发现,自己要做的真的是“点亮”梦想的事情。

    “我来上学就是浪费钱”的作者,是一名染着黄头发的高个子男生。他叫夏朝荣,家有兄弟3个,曾因贫辍学。

    张晓芳找到他后,他直接表示已打算退学,“我不知道学这些有什么用”。

    “你的肠胃炎怎么样了?”张晓芳岔开话题,跟夏朝荣聊起天来。

    随着接触的增多,夏朝荣越来越喜欢跟这个小老师聊天。张晓芳从来不骂他,而且夏朝荣总能从她那儿听到很多跟自己专业有关的新鲜事。对将来,他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方向。

    “现在学的技术,就是我将来的饭碗嘛!”夏朝荣开始盘算着,将来用自己的技术找份工作,一年能给家里寄两三万元。

    第一次见到从天津来的张晓芳和薛建秀,乌当区第五职校校长夏毅问了一个问题:“你们两个小女生,真是汽车修理专业的吗?”

    她没想到,这两个小老师,走到实训车间的发动机前,拿起工具就能边干活边给学生讲解。

    今年是这所学校招生最多的一年,光汽车修理专业就有400多名学生报名,6间教室塞得满满当当。近几年贵州汽车工业发展很快,贵阳很快又要建起一个汽车装配城,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

    学校里有个“术龙社”,意思是,培养技术龙头的地方。夏毅说,要找这两个小老师,不是在办公室备课,就是在“术龙社”。“这对学校其他老师也有很大触动。”她说,很多中职学校老师少、学生多,一个老师可能要教四五门专业课,课时负担很重,再加上学生基础差、不好教,很多老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他们的活力和敬业精神,也同时点亮了其他老师的教育热情。”

    夏毅说,大学生们的教学经验很少,为什么能得到学生的爱戴?主要在于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师德。

    阻断贫困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级督学潘建春说,职业教育界有个说法,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在欠发达的贵州,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曾专门到中职学校与师生交流,了解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后来,他又在给贵州中小学教师的一次回信中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近两年,贵州省政府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建设中职学校,实现中职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一样全部免费。不仅免费,还给生活补贴。2013年起,每年有30万名学生涌入中职学校。潘建春说,师资短缺是制约发展的一个痛点。

    建了学校,招了学生,更大的问题来了——教师严重不足。“教师的内涵才是关键!”贵州省轻工职业学院院长周杰作为专家组成员多次深入当地中职学校考察,“很多中职学校刚起步,甚至是零基础,老师特别缺,最缺的就是既懂理论又会实操的双师型教师”。

    当地的中职教师,一部分是从高校招来的大学毕业生,一部分是从企业聘来的技术人员。“懂理论的不会操作,会操作的理论水平不行”,必须再培训才能上岗。

    然而,中职老师本就课程排得满满的,如果出来培训,谁给孩子们上课?

    “点亮行动”应运而生。

    从贵阳开车,经过五六个小时崎岖的山路,才能到天职师大学生侯鹏实习的威宁中等职业学校。威宁位于“贵州屋脊”,也是贵州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比我想象得好多了!”侯鹏站在正在施工的校园里,就能望见外面一望无际的草海,“景色挺浪漫的”。

    他教服装专业班,班里全是十四五岁的女生。她们来自贫困家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甚至没见过父母几次,却又极度渴望父母的关爱。

    “挺心疼她们的。”侯鹏把班里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小妹妹,每次上课前后都给她们写上“满满一黑板”励志的话,跟她们分享自己的故事,还特意上网找一些新鲜事逗她们开心。而他教的数学,孩子们学得也特别快。侯鹏说,“我想让她们感受到更多的爱,我觉得这比学点知识更重要。”

    “你们对学生的爱,就像一阵春风。”潘建春在与天津学生座谈时感慨。

    播种理想

    对于威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丁美玉来说,侯鹏像是突然打开的一扇窗户。

    这个腼腆的、总是缩在教室一角的女生说,自己“从来没有被人注意过”,包括自己的父母。

    当侯鹏第一次微笑着对她说,“小玉姑娘,你来给大家讲讲这道题吧”。那个瞬间,丁美玉几乎“惊呆了”,因为从未有人这样亲切地称呼自己,也没有老师注意过自己会不会做这些题。

    后来,她喜欢每一堂课都坐在第一排,在本子上记下老师写给大家的励志语录。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这份纲领,出现在津黔“点亮行动”的课堂上。

    丁美玉爱听老师讲“中国制造”和“中国梦”,讲职业教育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角色,讲自己在这长长链条上的角色。她跟老师说,“我会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出去看看!”

    “校企合作,如何能让学生真正受益而不是当廉价劳动力?”“教材和课程脱节,什么时候能改变?”“有些老师教授的编程方法早就过时了,又繁又慢!”……在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的与天津学生的座谈会上,没有一个人抱怨条件艰苦,谈的都是对学生的感情,更多的是直陈当地职业教育的问题。经过实习,每个天津学生完成了一份调研报告,为当地职教发展建言献策。

    “他们的建议很踏实、很中肯!”周杰说,很多来自一线的实际情况,是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到基层都摸不来的。

    周杰所在的贵州轻工职院负责整个“点亮行动”的全程协调和沟通, 他清楚地看到“点亮行动”给当地职教界带来的震动。

    “以往,职校老师对再学习、再培训的热情不高,每次培训都让一些50多岁快退休的老师来,他们都成了培训专业户了。”他说,“点亮行动”中接受培训的,都是年轻的骨干老师,他们愿意到天津去学习最先进的职教知识和技能,回来以后也更有激情,愿意作出一些改变。

    天职师大校长刘欣听到不少老师反映,派出的很多学生回来后变化很大,“人生有目标了”。她感慨,这几个月的顶岗,了解一线实际需要,比在课堂上学习一年更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我们希望学生能深入教学一线,才能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职业教育,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刘欣清楚地记得,2008年天津举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时,来自偏远地区的几个代表队,在数控机床面前生生站了6个小时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只用过手工机床。

    “我们把学生送到贵州去实习,也是让他们了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刘欣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目前已经开展顶岗置换的汽车维修工程教育、机械制造工艺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和数字媒体专业,都是当地最急需职教师资的专业。今后还要根据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比如增加手工机床这类的实训内容,适应当地学校的实际需求。

    目前,“点亮行动”的模式已在山东、新疆和西藏等地复制。“职教师资紧缺,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刘欣设想,将来要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可以了解全国各地职业学校师资的具体需求,并为之量身定做一个又一个的“点亮行动”。

    周杰意识到,仅仅培训教师并不够,下一步要把当地职业学校的校长也送出来培训,“因为很多问题都是出在管理者身上,也要点亮他们的激情”。

    在结束“顶岗教师”身份之前,张晓芳收到了班里所有学生写给她的小纸条。带着那些纸条和梦想,她回到了天津的校园重新成为一名学生。

    不过,一切又都反了过来,她的人生也被那“中国制造”的末梢点亮了。

推动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常态化长效化
飞向太空凝视你,我的祖国
“中国制造”链条上的“点亮行动”
助力教育 精准扶贫
2015年“助学·筑梦·铸人”系列传播
活动启动式暨首场主题报告会举行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团委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