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1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小咖说

徐莉诗:对谁好,就要给谁煲汤

本报记者 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1月05日   10 版)

    徐莉诗 照片由本人提供

    几乎任何问题一碗靓汤都可以解决,这是土生土长的香港姑娘徐莉诗从小就明白的“真理”。脸色难看、工作提不起劲儿来,那是要养气血了,乌鸡红枣汤加两片黄芪;连着熬夜肠道不畅,霸王花、无花果加南北杏煲出来的汤水最好不过;淮山竹荪清润,冬瓜薏米祛湿……

    在香港的任何一个地铁站,都有汤铺,招牌下三五张塑料桌。夜幕低垂,电车轰隆,人流上下,小铺子里灯光黄、热气白。无论通勤族、生意人还是学生,无论经历了怎样的一天,都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那一碗,用泡沫塑料盒盛走,热热地带回家去。

    徐莉诗身材娇小,巴掌脸,皮肤光滑白皙,在投行工作多年,仍然是小女孩模样。辞去工作漂到北京,她遗憾地发现“这么大的城市”,居然喝不到一口正宗的粤式好汤。

    “内地、香港,大家的区别没有那么大。我希望这里也能够体会汤带给生活的东西。”这位WhatSoupHK一碗靓汤的创始人操着“港普”认真地说。

    我不想要缺乏可能性的生活

    往前回顾,15年前的徐莉诗可能完全想象不到自己会在这个冬天需要供暖、秋天干燥得要冒火星的内地大城市卖汤。她的辞职就已经够令所有的朋友惊讶了。

    徐莉诗是典型的港女,她的生活是两倍速快放的。在香港大学取得了经济双学位,毕业后进入投资银行,最挑战的是每一个案子都深植于一个细分工业领域,短时间内她需要从完全不熟悉到成为半个专家。自己空白太多,就看资料拼命补课;任务太重,连日加班是家常便饭。

    “其实我的性格里,是很不喜欢放弃的。”这个娃娃脸的姑娘说。

    困难总是存在,不过只要是问题,就能找到解决方案。她没在最难熬的时候逃跑,一步一步做到了公司的副总裁级别。一般来说,这个级别的员工基本就是处在稳定升职的轨道中了。

    在投行工作的第八年,徐莉诗辞职了。

    此前,她从未离开过香港长时间生活。辞职后,她决定去北京,到清华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在香港,我的人生好像就这样确定好了。”她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解释说。在她的眼中,香港人努力而务实,他们的工作生活稳定而有计划。然而,这不是她想要的。“内地,是充满着商机和可能性的。”

    初到北京,徐莉诗觉得这里和香港看上去没有太大不同,一样的高楼林立路桥拥堵。在清华的MBA班级内,她真正地兴奋起来了。

    班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谈论创业。一些人的项目已经启动,其他人则在筹划中。他们的精神状态融入了整个五道口的大气氛。小区里隐藏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路口常见年轻人在派发礼物推广某应用的二维码。更远一点,是著名的中关村创业大街。

    “这么大的市场,能做多少事情啊。”尽管项目和方向还没确定,和自己的同学们一样,创业徐莉诗对一点毫不怀疑:自己一定是要创业的。

    煲汤,就是意识到自己要爱自己

    一碗靓汤的由头,是徐莉诗在清华校园里摔的那一跤。

    来到清华前,这个香港女孩从来不会骑自行车,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可是这个校园实在是太大了,她只能入乡随俗。新手上路,一不小心狠狠摔倒,几乎要爬不起来。

    坐在地上,初来陌生城市的种种一起涌上心头,徐莉诗竟有一种自责的情绪:是不是太忽略照顾自己了。

    那天,在自己的出租屋内,她第一次准备好煲汤的材料锅具,打上文火,慢慢等着香味溢出。

    “在香港啊,对谁好,就要给谁煲汤啊。”徐莉诗笑着说。

    港人煲汤,汤头种类多,用料讲究,时间长,花功夫又花心思。一般来说,煲汤被视作女人的工作,做给儿女、丈夫、男友。每家的主妇都有一两道独家汤品,徐妈妈最擅长煲鱼汤。小时候,徐莉诗和姐姐放学归来,饭还没上桌,妈妈总要招呼:洗手先喝汤啊。

    在投行工作的时候,徐莉诗昼夜颠倒,徐妈妈变着花样给她煲汤,让她容光焕发,时刻神采奕奕地迎接每天的挑战。那时候的男朋友体贴她,有时也会煲好汤装在保温罐里送给她。她觉得:哇,这个男生是用了心的。

    女人,也是最需要汤的,美容养颜、经期保养、孕期护理,都需要一碗碗功效不同的汤。徐莉诗的姐姐先学会煲汤,味道让她此时谈起还赞不绝口。她自己,则是在工作后期,搬到铜锣湾的一处公寓独居后,才在妈妈的指导下开始学着自己煲汤。

    “女孩子,一个人打拼,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要爱自己啊。”她瞪着眼睛非常认真地对自己说,“照”字咬成了“叫”的发音。

    在北京,徐莉诗一开始是自己煲汤自己喝。那时候,她还在琢磨要不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筹划一个金融相关的项目。但汤的香味飘到邻里,她开始试验性地在小区内用微信卖出一些给居民,竟然非常受欢迎。

    2015年年初,她确定了:要在北京,做这一碗靓汤的生意。

    O2O的时代,汤好不怕巷子深

    徐莉诗将自己的目标客户定位为白领女性。她相信,北京的女生和香港的女生没什么不同,都需要一碗靓汤不同材料的保养功能。更重要的是,材料在长时间慢火中煲制成一碗,味道温柔,那是“被照顾的感觉”。

    这个投行女在餐饮业是初来乍到,她发挥当年接案子的学习精神,疯狂补课。香港家里的家庭医生何洁贞和姨丈傅德森也来坐镇顾问。何女士是执业超过25年的中医师。和很多香港小朋友一样,徐莉诗姐妹俩有头疼脑热,大医院去得少,都是靠家庭医生问诊拿药。傅德森则做了30年的大厨,曾在香港港丽酒店及华美达酒店工作过。

    一碗靓汤的配比和用料是在顾问指导下,经过精心考量的。徐莉诗一开始就坚定:并不做口味经过“改良”的粤式煲汤,大感觉上要原汁原味。她也通过小范围的试吃进行微调。比如,她发现北京用户在吃乌鸡红枣汤时,并不习惯咸汤里有特别甜的枣味,于是就在配方上减去了蜜枣的数量。

    徐莉诗将自己的店面设在朝阳区繁华地带的一座商业大厦里。下午3点,大厦里客人并不多,4层楼几乎都是各色餐馆。店面不过30平方米,地面映出人影,有两个北方口音的阿姨在柜台边。标准化后,任何经过徐莉诗团队训练过的员工都可以按照配比和用料煲出一碗好汤。顾客也可以买走包装别致的汤料包,自己动手。

    徐莉诗并不倚重堂吃的顾客。她的市场潜藏在这座大楼四周林立的写字楼和住宅小区里,更遍布在这座城市的四处。顾客们可以通过微信平台点单,期待外卖送达。在这个时代,古老的汤铺,也可以轻快而互联。

    她目前最头疼的是外卖服务。她很清楚,创业开始并不能指望自己来做所有事情,所以店内外卖通过应用来召集应用平台上的外卖员接单。但是,遇到雨雪天气,即使加钱都应答缓慢。

    徐莉诗目前正在联系更大的外卖平台。她目前的生活并不比投行时轻松,上午要去望京地区看新店地址,下午要赶回老店查看,晚上还需要召集开会。这个大城市里的娇小女孩并不焦虑:几乎任何问题一碗靓汤都可以解决。

本报记者 王梦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1月05日 10 版

徐莉诗:对谁好,就要给谁煲汤
“端云易造”用3D打印助力自主研发
众筹开一家“教客户吃水果”的水果店
靠PPT制作月入两万
刘迪:做整形App要当得了大V写得了八卦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