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1月2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68.4%外来务工受访者常遇电信骗局是中奖诈骗

个人信息易泄露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被认为是受骗主因

实习生 张瑛 本报记者 王琛莹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1月22日   07 版)

    漫画:朱慧卿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层出不穷,手段花样翻新,涉及金额不断上升。春节将至,返乡农民工成为骗子下手的又一目标。有些人因为一时大意,挣了一年的血汗钱被骗走。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24.3%的受访者经常遭遇电信诈骗,当遇到电信诈骗时有8.1%的受访者会立即打款给对方而上当受骗,68.4%的受访者曾遇到过骗子以中奖为由实施诈骗,57.8%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易泄露成被骗主因。

    93.3%外来务工受访者收到过电信诈骗信息

    去年冬天,向旭阳(化名)在广西一家石厂做工。一天中午刚收班,他手机上便接到一条信息:“先生您好,您刚买的摩托车享有政府600块钱的补贴,请您带上您的银行卡到邮政银行领取,联系电话18×××××××××。”

    向旭阳信以为真,因为他几个月前的确在老家的确刚买了一辆新摩托车。他急切地拨打短信上的号码向对方确认。对方称自己不是政府工作人员也非摩托车厂家,只是代为转告,需要他马上发送银行账号过去。对方的乡音麻痹了向旭阳,使他没有谨慎地去核对其他信息。

    “我当时一个人在外面打工,家里只有一张邮储银行的银行卡,但我记不得卡号,于是联系了家中的妻子。”向旭阳说,他的妻子胡女士按照他的嘱咐,拿着卡从家中匆匆忙忙跑到镇上邮政银行取钱。此时对方首先让她告知这张银行卡卡号,紧接着指示她把手里的卡插到ATM机上,并输入密码。

    胡女士并不会操作ATM机,她想到银行工作的朋友或许可以帮自己。“我的朋友了解情况后,提醒我对方可能是骗子,前几日就有人被类似的手段骗走了银行卡里的1万多元。但我当时相信这600元补贴是真的,还有点气愤于那位朋友没帮我取钱,又找了银行柜台的服务人员。”胡女士说,银行人员了解情况后,也提醒她这可能是骗局,她这才开始起疑,最终打消了取“补贴”的念头。“幸好有他们提醒我,要不然卡里4000多元的积蓄就要被骗走了。”胡女士庆幸地感叹。

    调查显示,受访外来务工人员中有93.3%的人收到过电信诈骗信息,其中24.3%的受访者经常收到电信诈骗信息,69.0%的受访者偶尔收到;仅6.7%的受访者没有收到过。

    外来务工受访者中,55.5%的人了解电信诈骗的手段,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分别为7.3%和48.2%;32.3%的人了解程度为一般;10.9%的人回答不了解电信诈骗的手段,完全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人分别占1.0%和9.9%;1.3%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

    中奖诈骗是受访者最常遇到的诈骗类型

    刚从陕西某高校毕业,在江西工作的李贤咏经常收到诈骗短信和电话,其中最多的就是中奖诈骗。“曾有人打电话过来,说恭喜我获得某栏目幸运观众三等奖,有一部智能手机等待我登录某网站领取。”李贤咏说,对于这样的手段,他一般都能立即识别。“这种电话经常都是从台上打过来,是机器在讲话,一听就知道是骗人的,我基本都直接挂掉”。

    当遇到电信诈骗时,80.2%的受访者表示能识别出对方是骗子,不予理会;8.1%的受访者会打款给对方,上当受骗;5.9%的受访者会选择报警;5.8%的受访者回答不知该如何处理。

    调查显示,在电信诈骗的类型上,中奖诈骗(68.4%)是受访者最常遇到的诈骗类型,其次是骗子冒充自己熟人借钱(54.6%),其他依次是:骗子虚构亲人出事诈骗(39.3%),骗子利用购物、消费陷阱进行诈骗(37.2%),骗子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29.2%),骗子谎称有惠农补贴诈骗(23.0%),骗子用股票资讯诈骗(21.7%)。

    “半个月前对方谎称民政局退还我女儿就读高中时的学杂费和住宿费,需拨打‘民政局’告知的一个电话号码去联系。”向旭阳说,有了第一次差点被骗的经历,他这次警觉了。“我拨打了电话后问他能不能去镇里领取,不去县里的民政局,对方支支吾吾说不清。我就觉得他可能是骗子”。

    为什么农民工易成为骗子的目标?调查中,57.8%的受访者认为当下个人信息易泄露是最普遍原因,57.6%的受访者归因于农民工安全防范意识薄弱,51.5%的受访者认为很多农民工缺乏对电信诈骗形式的了解,42.1%的受访者认为骗子手段迷惑性强、技巧高超,42.0%的受访者归因于农民工易受中奖信息的利益诱惑,41.4%的受访者认为是农民工为人老实易受骗。

    向旭阳回忆自己两次遇到的骗局,发现对方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一些信息,比如家里购买了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孩子在哪里上学等,继而以资金补贴及子女教育方面的信息为诱饵,再利用自己不会操作ATM机等现代设备这一点进行诈骗。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徐昕指出,现有的针对农民工的电信诈骗主要有两种:一是迎合其贪图小便宜的心理;二是采取一种威胁的方式。“比如冒充公检法,让你在害怕、慌乱之中按照他的要求去操作从而受骗”。

    69.4%受访者建议保管好个人信息和银行卡

    身处各种花样的电信骗局中,外来务工人员应该如何防范?

    徐昕认为,最主要的防范方式是通过网络、电信运营商等平台向他们宣传防备电信诈骗的知识;同时,农民工身边对互联网更为了解的人,比如他们的子女,也应该帮助他们了解电信诈骗的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高其警觉意识。

    调查中,69.4%的受访者提醒外来务工人员保管好个人信息和银行卡,67.6%的受访者建议不要轻信陌生电话或短信,53.0%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防止电信诈骗的宣传,47.1%的受访者建议在手机上安装防诈骗电话的软件,30.0%的受访者建议遇到可疑电话立即举报。

    对于遭遇诈骗后如何解决,徐昕认为,这是一个困境。“许多遭遇电信诈骗的人会选择报警,但是现在警方在这方面还很难有所作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从诉讼角度来说,民事诉讼需要找到被告,电信诈骗这样的案例,很多时候难找到诈骗者;如果涉及银行或者电信运营商的法律责任,也将面临起诉难度较大等问题。因为受骗人往往不愿或者没有经济能力承担诉讼费用,特别是对于农民工这样的群体,他们受骗的金额往往不会很大,如果诉诸法律,也许还会得不偿失”。

    对于农民工遭遇电信诈骗后的诉讼途径,中国政法大学特约研究员、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提到现行的代表人诉讼制度:“这种制度可以让遭受同一个侵权事实的当事人联合向被告人提起诉讼,但是这一法律规定执行起来难度很大。”赵占领律师进一步解释说,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会涉及社会群体性事件,法院给予立案的可能性会很小。“除了代表人诉讼,在消费领域还有一项法律活动叫公益诉讼。公益诉讼是由某些特定的组织比如省级消费者协会提起诉讼,但这样的案例目前还较少。因此如果走法律途径,维权起来难度会比较大”。

    赵占领认为,对于电信诈骗,必须使用公权力,如公安局等,加大对其打击力度,这种方式远远比用户诉诸法律途径去维权要容易得多。

    本次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0.1%,90后占26.9%,80后占52.3%,70后占15.9%,60后占4.1%,60前占0.7%。

75所部属高校毕业生2015年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提升
68.4%外来务工受访者常遇电信骗局是中奖诈骗
44.9%受访者坦言自己有社交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