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是一道光,语言所到之处,世界就变得有意义。
一个下午读完《越读馆的创意写作之旅》,我对写作教学的疑问和焦虑,终于可以缓解了。这本书是很好的解药,焦虑的家长和教师服食之后便能重返正常世界。
书的核心内容分为四幕:第一幕“儿童视角”,第二幕“着眼微物”,第三幕“翻转经典”,第四幕“主题讨论”。这本书表明,写作是有规律的,写作技巧是可以教授的,学生们的热情是可以点燃的,他们的创意是可以层出不穷的。
个人认为第二幕“着眼微物,时光因之而鲜活”最有创意。对写作本质能有如此深入理解的语文教师,简直算得上是珍禽异兽,你完全无法在魔法森林里找到。而这“微物派”训练,对激活学生们的潜能,有最佳的“排毒养颜”功效:没有寓意,没有教训,没有主题,无关道德——写作,原可以赋予世界万物意义。
不只有纪念碑可以写,不只有母爱可以写,不只有英雄可以歌颂。原来,一颗石头、一面镜子、一个念头、一粒微尘,世间万物,都可以进入我们的独创世界中,而被写作的光照,赐予生命的魔法。
例如,娄佳璐同学写的《踢石子》这篇“微物派”代表作:
“你看到一块小石子静静地躺在那里——就在你将要路过的那条带着正方形格子的人行道中央。它那么大,就像一个灰黑色的瓶盖,在你的眼里是那样醒目——虽然它和你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你装作若无其事地走上前去,在它的面前缓缓地放慢脚步。找准了时机,你猛然抬起右脚,向那块可怜的石子狠狠地踢去。脚掌摩擦过地面,又往上伸起。你觉得自己就像个足球运动员奔驰在足球场上,而‘足球’正在向目标飞去。
“可是,事实却不尽如人意。你的脚尖带着脚跟从‘足球’旁边掠过,正是‘足球’旁,因为它们甚至只差一厘米的距离。”
十几岁的学生写成这样,已经非常棒了。因无关“道德”“寓意”等,作者的语言自由了,在细节描写上气韵流动。教师给学生进行压力释放,让学生们的语言都变得通透起来。
第三幕“翻转经典,与大师切磋技艺”是独特写作教学的具体运用,语文教师完全可以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上。例如,通过对原有经典的新解读与再思考,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再创造了《三只小猪》。很多同学都让小猪与小狼互换了角色,甚至出现了一只狡诈的魔法猪。如果看过美国后现代版《小红帽》,你会发现,小红帽变成了柔道高手、外婆喜爱冲浪、大灰狼是卧底记者……这样的重构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灵感匮乏的学生,在得到释放和激活后都成了写作达人。这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秘密,只是真切有效地回归写作本源。在这本书里,郭初阳和他的小伙伴们探索出了有效的方法:从转换视角,到激活微物,再到翻转经典、主题探索,一步步走进了写作的秘密之泉。
过去,我曾请教过很多语文教师:写作到底怎么教?大家都说很难教,问我怎么办。我回答说肯定难,原因有二:一是大多数语文教师没有写作经验,二是中小学没有通用写作教材。这样,难免出现各种怪异的教学现状,甚至催生了很多作文“半仙”。
在各大书店和网站上,都能看到各种作文秘笈和大法,似乎看了这些书,读过几句口诀,写作文就能分分钟搞定。这种书籍还很有市场,家长们还趋之若鹜。这些作文书大都是误人子弟的,粗翻翻也就算了,认真阅读则保证你完全不会好好写作。
现在因为国际教育风行,“批判性阅读”和“创造性写作”的概念也不胫而走。很多人都没怎么弄清楚这两个概念的虚实,就云山雾罩胡侃海说。其实,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这就是批判性阅读;以独特角度来观察,以准确语言来表达,这就是创造性写作。
今天的大多数教育都是一种蒙蔽,只有少数有心者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激发。如果一名学生在适当的年龄能得到有益的阅读和写作激发,那么,他今后的人生会进入更为丰富有趣的世界。
前些天看了美国一个13岁男孩的TED演讲,题为《骇客学校》。他父母因对学校教育不满,带孩子回到家庭和社区,以自我教育的方式来激活对知识的探寻和对人生的思考。男孩面对观众自如地演说,认为大多数学校只是教人们毕业之后找到工作,更好的教育应该教人健康快乐地生活。
我们可以不是富翁,但人生不可以无趣。阅读好书和有乐趣地写作,是摆脱无趣人生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