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油画家,十多年来,我只画一种东西:葵。今年,我的学生送来一大筐葵。我把其中的一半放在凉水里,第二天,花蔫了,过两天就丢掉了;另一半插在凉开水里,20天后依然昂首怒放。
这就是葵!这就是一代校长们的写照:草根、坚强、激情、燃烧,充满沧桑却怀抱理想,有些残破却依然坚强。校长们的使命就是担当,就是点亮希望。在这里,我要向老葵一代致敬!
什么样的校园是最美的校园?我说是山水校园。现在很多校园有大楼,却没有山、没有水;有满满的功能,却没有“空”。山水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风景,更在于它能以其望境来实现人的山水化。中国美术学院的象山校园正是青山环绕的校园。20个建筑单体拱卫着山峦,门窗走廊形成一个个远望的界面:朝朝暮暮远望青山,无数次登览青春的望境,从自然的四季轮替中了解生命的意涵。
美术学院的使命就是训练一双具有智性品质的技艺之手。同学们通过一门技艺的学习,了解创造的本质,开启蔽藏在身体中的能量。
于是我们营造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实验中心,同学们在这里体味材料的习性和上手的经验;
于是我们在山脚的古窑旁,看到新一代柴烧匠人的映着火光的热情;在青藤白壁的教室里,看到夜半书者的身影。
每一年的6月,象山校园和南山校园以生气勃勃的毕业季,以数以万计的创作作品,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观者。
每一年的9月,我们亲手赠给每一位新生两支毛笔、一叠元书纸和一本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要让书艺成为所有学科的上手基础,从那里去感受和琢磨中国传统关于虚实、方圆、提按等心手相应的世界。
每一年的冬季之末,我们开始教学检查的巡礼,仿佛穿行在一个巨大的艺术村落,品赏家家户户时兴的盘餐和特色的佳肴。
每一年的春天,在乍暖还寒的日子里,我们又清扫教室,迎来数以万计的考生。
春夏秋冬,在象山,在中国美院的校园里,形成独特的年轮和钟声,我们在这里倡导“劳作上手、读书养心”的哲匠生活,在这里践行“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精神,在这里培养源自民间的自我组织的实验性力量,在这里推进人的山水化的东方理想。
多年前,在新生考试那天,我在象山校园里遇见几个少年。他们问我:“听说这里有座进得去、出不来的楼,在哪里?”我指向眼前的大楼,孩子们呼啸奔去。我知道过不了多久,他们一定会略有失望地走出来。但我也更相信,如果他们有幸在这里学习,他们将能真正地体会什么是走得进、出不来的东方文化精神。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作为这样校园的创建者和守望者,15年我只做一件事:建构好的校园,倡导好的学风,培养好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