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佳利,今天让王涛叔叔接你出院,妈妈在车上等你……” 1月26日6时30分,担任春运首趟任务的合肥客运段列车长郭芳所值乘的列车刚刚折返合肥站,她就迫不急待地给“女儿”韩佳利打去电话。
韩佳利之前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均在浙江打工。2015年年初,小佳利因腿疼被带到医院求医,没想到后来被确诊为骨癌,一个原本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家庭瞬间跌入了冰冷的黑洞。从此,这个坚强的8岁女孩频繁地往返于老家宿松与省城医院之间,化疗几乎成了她的“家常便饭”,医疗费花掉了30多万元。
就在3个月前,郭芳巡视列车时发现了这个“光头”小女孩,随后与她结下了深厚的“列车情缘”。
2015年10月14日,母亲朱红霞与老公一起,带着女儿韩佳利上了K311次列车,夫妻二人为了省钱,只买了两张站票,坐票留给了身体虚弱的女儿。郭芳了解到情况后,立即让他们把孩子带到餐车上。
此后,朱红霞带女儿前往安徽省肿瘤医院化疗10多次,每次返回宿松都乘坐郭芳执乘的K311次列车。
“每一次,郭芳姐和她的同事都给我们悉心的照料,有时候还把我们接到卧铺车厢。”最让朱红霞感动的是,郭芳一直在心里算着小佳利的化疗时间,“有时候会提前电话叮嘱我,不要忘了去合肥化疗,一旦我们定下出发时间,她会主动接送我们。”
因为要回家过年了,这次返乘,小佳利显得格外兴奋。12时30分,在“安徽好人”志愿者王涛的护送下,小佳利坐者轮椅通过绿色通道进了站台,她远远看见等候在车门口的列车长郭芳,脸上顿时露出久违的灿烂笑容。
得知了小佳利的境遇后,安徽好人志愿者联合会负责人王涛连夜召开了理事会,与同事们研究了具体的接送方案。在王涛的联系下,一家民营医院还派出了一台商务车,把小佳利从医院接到了车站。
“‘光头强’,这次在医院有没有哭鼻子啊!”一见面,郭芳就搂着小佳利问,“我是谁,我是‘光头强’!”“母女”俩手拉手,打起了嘴仗。
“两天没有接到郭阿姨的电话或微信,就在家念叨。”朱红霞说,只要郭阿姨在家休息,她俩在微信上总有说不完的话。以前来化疗,她都不乐意,现在只要郭阿姨上班,她都主动要求来合肥。
每逢休息返回合肥,郭芳就会前往安徽省肿瘤医院,探望正在化疗的小佳利,并带来各种生活用品。“化疗期间,小佳利最喜欢闻橙子的香味,每次,郭姐都会扛着一箱橙子过来。”朱红霞感动地说。
“看我给你带的什么?”13时50分,郭芳忙完列车始发作业,将《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两本书,在小佳利面前晃了晃,我来给你讲故事……
“我是坚强的,我要为我加油!” 这是小佳利在医院常常向郭芳说的悄悄话。尽管每次化疗都让小佳利痛得流泪,但是懂事的她从没有大声哭过,而是选择坚强。小佳利说,最大的心愿就是赶紧上学,“要不然,落下太多课了。”
让人备感欣慰的是,小佳利目前恢复得不错,各项指标日趋正常。朱红霞坚信,今年9月,女儿一定可以坐在教室里。
15时40分,列车驶过安庆西站。“马上过年了,想要什么礼物啊……”郭芳笑着问。“我要你平安、健康,越来越漂亮!”小佳利故意歪着头大声喊。
“下次看书看累了,可以玩会儿游戏。”当郭芳将一部崭新的平板电脑递到她手上时,小佳利兴奋得直叫:“谢谢妈妈,我爱你!”
16时50分,列车即将到达宿松站,郭芳将一件粉红色棉服裹在小佳利身上。“路上的难题你们给解决了,我已感激不尽。”朱红霞哽咽着说。
在宿松站值班员和宿松县文明办的联系下,当地的志愿者早已等候在站台前。17时12分,他们把母女二人接上了回乡的汽车。
临别时,小佳利不停地向郭芳挥手——“谢谢妈妈!谢谢妈妈!”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郭登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