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击键盘查询路线,双击确认行程后将身份证放上验证机,待蓝色的车票从机器中一吐出,就迅速将车票、证件以及零钱一起递向窗口。”北京西站售票车间“营销状元”张二霞这一气呵成的工作流程只需要30秒。
25岁的张二霞是个标准的90后,但她在北京西站已经工作4年了。目前,张二霞是北京西站最年轻的“营销状元”,也是“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还被授予了“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张二霞刚开始上班时,这个工作对她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后来在师傅尹树霞的带领下,她慢慢找到了方法。“想要卖票卖得多、卖得快,就一定要了解列车线路图,记住站顺。”张二霞说,上班时只要窗口没人买票,她就会坐在工位上默背站顺、看看列车线路图。
张二霞说,虽然现在购票形式改变,车站窗口已不再络绎不绝,但熟悉列车车次线路,还是可以很好地帮助到来车站“碰碰运气”的农民工和老年人。从北京西站出发的京广、京九两大线路,160多个到站地,她都倒背如流,可以直接输入车次,“节约时间还能减少差错”。春运加开的临客,她也都利用业余时间去熟悉掌握。
现在,除了卖票,张二霞现在一天最多的工作是为旅客答疑。“以前车票的预售期是4天,现在延长到了60天,窗口是58天,而且是通买通退,查询、改签、退票成了主要工作,每天说话量比以前多了很多。”张二霞说,虽然来窗口买票的人少了,但工作量却比以前增加了。
“您发车时间是27日零点,你得26号晚上吃完晚饭就过来,千万别记错了”“没有票了,但是你可以买到合肥中转,到目的地比直达晚两个小时,但是今天能到……”张二霞一边把票递回窗口一边告诉记者,师傅在刚带我的时候就多次交代“不能怕麻烦”,这些一定得提醒乘客,要不然非常容易出现误车情况。而且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太在意票价,更多的是在意时间,都希望早点回家,所以售票员要尽量给乘客提供可换乘的车次,让旅客可以更好地选择,尽量早回家。
50岁的尹树霞也是北京西站的“售票明星”,她在售票岗的工作时间与西站的站龄一样,最多的时候她一天的卖票额达26万元。尹树霞回忆,每到春运高峰,排票的队伍从售票窗口一直延伸到西站北广场,再一直排到过街天桥上,将天桥的下行路堵死。为了维持秩序,购票高峰期,西站地区的民警和武警齐上阵,拉起警戒线分段放行,一次放50人进入售票大厅,其余人就接着等。如果是排在室外的临时售票口,旅客则是裹着大衣带着马扎,硬生生等一宿。
而现如今,大多窗口外只有三五个排队的购票者。不仅购票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售票员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尹树霞感叹,这个售票窗口已经不再是我们那个拼记性、拼手快的时代,对窗口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眼疾手快口齿清晰,还要掌握流利的外语,“我们这些‘老戏骨’只能退居二线了”。
或许,张二霞无法超越师父的卖票记录,因为如今80%左右的火车票都通过网络或者电话订购,只有20%左右的票是从窗口售出。但是,在服务和技术水平上,张二霞必须做得更出色,因为当下服务内容和要求也都比以前要高得多。
“以前旅客买票都是买当日或者近三两日的车票,查询起来一目了然,但现在可以查询的区间有58天,有的旅客来窗口,让帮忙查找某一张哪天有票,这样的一句话可能就需要售票员查询50多次才能找到旅客想要的车次。”张二霞说,你边查还得边安抚乘客,引导旅客给出一个可能乘车的区间,把这个范围缩小到一周或两周之内。并且要解释你在做的事情,不然很多不清楚流程的乘客就会爆粗口骂人。
但是,只要能帮需要的人买到回家的票,张二霞就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我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本报记者 谢宛霏